[治疗方法] 每日 1 剂,水煎分服。半个月为 1 个疗程。
[功效主治] 健脾和胃,活血祛瘀通络。
陈某某,女,48 岁。1 年内头昏目眩反复发作 7 次,多伴有
恶心,且于劳累、情绪波动或失眠后发作。发作时轻则头昏头
重,倦怠纳少;重则天旋地转,不能动弹,恶心呕吐清水痰涎。望
诊见其形体偏胖,苔白腻,脉弦滑。曾查头颅 CT、颈椎 X 线片、
颈椎 CT 等均正常,每次发作时静脉滴注山莨菪碱、能量合剂或
丹参针后可略缓解,但仍遗有轻度的头昏头重,口服西比灵胶囊
或尼莫地平胶囊效果不明显,故来我处就诊。四诊合参,当后中
医“眩晕”范畴,证属痰湿瘀滞,清窍失养,治拟健脾祛痰,活血通
络。给予化痰逐瘀通窍汤加减:天麻、茯苓、炒白术各 15g,法半
夏、白芥子、宣木瓜、陈皮、胆南星各 10g,地龙、川芎各 9g,葛根、
丹参各 12g。水煎服,每日 1 剂。7 剂后,自觉头昏头重减轻,继
服 2 个疗程后,自觉症状完全消失,且随访 1 年多,再无复发。
[经验心得] 眩晕的成因,历代有主风,主火、主虚、主痰之
说,但对于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眩晕,多与痰、淤有关。随着人们
生活水平的提高,肥甘厚味太过,损伤脾胃,导致痰湿内生;此
外,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忧思多虑,肝郁乘脾,脾胃运化失
职而致痰浊内生,复加久病失治,久而人络,脑之脉络失畅,妨碍
气血运行,致使清窍失养,故反复发作眩晕。化痰逐瘀通窍汤以
半夏、白术、天麻、茯苓、石菖蒲健脾和胃,燥湿祛痰,配以丹参、
地龙,川芎、葛根以活血祛瘀通络。
黄连温胆汤
[药物组成] 黄连、竹茹、炙甘草、生姜各 6g,法半夏、枳
实、陈皮、茯苓,降香(后下)各 9g,白僵蚕、天麻、川芎各 15g,防
风、蔓荆子各 10g,丹参 30g。
[随症加减] 伴有高血压者加用石决明、珍珠母各 30g;伴
有耳鸣,重听者加郁金、石菖蒲各 15g;伴有脘闷,纳呆,腹胀者
加白豆蔻仁、砂仁各 9g,焦三仙 12g;伴有颈项强硬者加白芍
30g。
[治疗方法] 水煎 3 次后混合,每日服 3 次,每日 1 剂。
[功效主治] 健脾理气,清热化痰,清窍定眩。
张某,女,68 岁。患者眩晕反复发作 3 年,此次发作 3 天。
患者于前日晨 5 点左右突起眩晕,不能张目,不能坐立,起即景
物旋转,呕吐,口干口苦,大便日 1 次。血压:17.3—10.7kPa
(130/80mmHz),舌红、苔薄黄,脉弦。诊断中医:眩晕;西医:梅
尼埃综合征。中医辨证属痰热中阻,上扰清窍。遂投本方加石
决明、珍珠母各 30g 治疗。服用 1 剂后能起床做家务,5 剂后诸
证消失,继服 2 剂巩固疗效。
[经验心得] 中老年人体质虚弱,中气不足,脾失健运,痰
浊内生,加之肾气日衰,肝阳偏亢,痰浊易于郁而化热,痰火上扰
清窍,则头目眩晕,视物旋转;痰浊中阻,胃失和降,故恶心呕吐。
《丹溪心法》:“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