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投资怎么了?

 Litchimango 2016-05-10

民间投资怎么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民间投资怎么了?

5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了一项极其罕见、又极具信号意义的决定:派出督查组对地方推进民间投资进行督查,要求尽快激发中国民间投资活力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0.7%,但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5.7%。2013年以来,民间投资就一直处于减速之中。2013年为23.1%,2014年一季度下降至20.9%,到了2015年一季度,增速更是骤降至13.6%

虽然民间投资增速放缓与整个宏观经济环境有关,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放缓有关。但是,增速落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现象的出现,可能就不仅仅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众所周知,民间投资与国有投资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对效益的认知,没有效益,民间投资是不可能出手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民间投资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最根本原因就在于民间投资从改革开放中,获得了很大的效益。由此,也带动了民间资本规模的不断扩大,投资能力的持续增强。

现在的问题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民间投资似乎陷入了等待观望状态——民间投资者慎重了、小心了,“惜投”心理增强了。其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民间投资增长速度放缓,其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也出现了下降。数据显示,2015年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4.2%,但是,今年一季度却下滑到了62%。这才是更加令人担忧的问题。

民间投资的重点在实体经济,民间投资出现了问题,就说明制造业和实体产业出现了问题。这显然不是中国经济发展希望看到的结局,更不是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时间希望出现的现象。

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开始,就一直在强调要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推动民间投资的增长,尤其要鼓励民间投资多向制造业转移。可惜,民间投资者大多在等待观望。很显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国有投资过于强势,政府在稳定经济增长中没有很好地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有密切关系。且不说铁路、航空等重大基础设施仍由国有资本控制,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际也是由国有绝对控制。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来被大力推崇,也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PPP项目(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也大多成了国有资本的盛宴,民间资本并没有真正介入进来

民间资本之所以不愿加入到PPP项目中来,一方面,政府将有良好回报预期的项目,大多给了政府融资平台和国有公司,留给民间资本的大多是回报预期不佳的项目;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推出PPP项目时,没有明确的回报方案或回报率偏低。

在推动稳增长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除了加紧城市建设、投资房地产等外,似乎没有更多的办法与举措。从而导致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低迷,民间资本也就只能等待观望,甚至撤离。在推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给民间资本留出更大的空间,这是非常重要的。譬如铁路投资,铁路总公司的负债越来越大,而民间资本又无法进入,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边是为了稳增长,财政政策越来越积极,减税让利越来越多,货币政策越来越宽松,一边是民间资本没有出路,被迫转向各种炒作和投机。如何平衡两者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资源的效率,是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也正因为如此,国务院派出民间投资督查组,对地方推进民间投资的问题展开督查,是非常及时的。只有地方政府对民间投资真正有感情了,民间投资才会重新焕发活力,民间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