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湖仲春行

 苏迷 2016-05-10
苏州的石湖是很值得一看的。
  丙申仲春,有姑苏之行。先到镇湖绣品一条街走马观花。苏绣工艺大师的工作室一个个依山傍湖,气韵高华,而各种苏绣珍品,更是争奇斗艳,万紫千红。这些苏绣工艺大师若说渊源,还要从石湖渔庄的沈寿说起。
  于是告别太湖,一路匆匆,就到了石湖。
  远远望去,一山错落绵延,花团锦簇,大概就是上方山了。而湖面四周树木繁茂,杨柳垂髫,海棠樱花,更有桃红李白,都在你追我赶着一展明艳。在湖面之中逶迤灵动生机勃勃的湖堤也都各有其名,妩媚中不乏矫健,舒展中各呈异彩,果然是令人眼睛一亮的好去处。
  石湖在姑苏的大致方位,沈德潜先生说得实在明白:石湖在郡城西南,娄江之水至是而汇,达于吴淞以注海,澄波万顷,一碧如鉴,范蠡入五湖处也。灵岩、黄山踞其左,九龙、楞伽峙其右,峰峦突坁,若裂若连,遥望东西洞庭,玉柱银房,高出云表,洵吴中之胜地也。老先生还进而说到:至宋淳熙中,阜陵书“石湖”二字,以赐范文穆公成大,公乃面山临湖筑天境阁、玉雪坡以居,石湖之名,遂著一时,但“文穆后,宅里荒芜”。
  一路前行,去看行春桥、越城桥,当然还有铭刻着“吴中胜景”的一座颇为气派的青石牌坊。牌坊对面的数株樱花正开放得鼎盛热闹,与湖水边的油菜花、迎春花交相辉映,色彩绚丽,置身其间,真有飘飘欲仙之感了。而行春桥畔,有一名犬,也许是行走多时,口渴难忍,竟然跳入湖水之中,豪饮不止。
  行春桥看串月,是姑苏流传已久的风俗,当然要到八月十五才能看到月亮啊。越城桥,据说就是当年越王勾践指挥范蠡等人进攻吴国的经过之地。湖岸之上,还立有吴越的界碑呢。这吴越之间争霸缠绵,兴亡更迭,石湖也成了见证者啊。
  坐在行春桥上,看湖光山色,春和景明,夕阳衔山,余晖在湖面上波光跃金,令人有时光穿越的恍惚。石湖之名,当然与南宋四大诗人之一范成大有关。但据苏州诗人、学者朱红先生考证,石湖最初似乎还与魏晋时期高调张扬炫财斗富的石崇有关,但后人还是愿意把石湖与范成大关联起来。苏州人都愿意把范成大与范仲淹相提并论。范仲淹谥号文正,是北宋仁宗朝名臣,曾镇守西北边陲,更因《岳阳楼记》其身后声名似乎远在范成大之上。范成大谥号文穆,出生于靖康元年,曾在广西、浙江、四川等多处任职,还担任过南京的最高长官,他也的确在石湖惨淡经营故作闲适前后达十年之久,更有其《四时田园杂兴》诗六十首冠绝一时,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田园诗的集大成者。实际上,范成大并非完全仅仅是田园诗人。记得三十年前,在乡下读书时,老兄最喜欢背诵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受其感染,我一度也颇受影响。
  但是,父亲说,范成大诗名虽然不及陆游,可其出使金国的七十二首绝句也是很见功夫的,也可对照杜甫的《秋兴》八首、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相互参照一读。听父亲这么一说,我便找来范成大关于曹操的《七十二冢》、刘秀的《光武庙》,更有《蔺相如墓》《留侯庙》《双庙》《雷万春墓》《虞姬墓》《扁鹊墓》《柳公亭》等拿来揣摩默念,其气魄眼光心胸真是不让杜牧的咏史绝句啊。但人一旦被贴了标签,要想摆脱这一束缚真是太难了。范石湖不仅诗写得好,词填得好,文章也写得好,他还是大书法家,其母亲是蔡襄的孙女呢。但,遍查《范石湖集》,已经很难找到范成大的散文华章了。
  从行春桥往前面左首遥望,有一静谧安详院落。黑瓦白墙,侧门紧锁,门前几株香樟挺拔,一座小亭翼然,静对石湖默然。门前石阶临水,有一小舟随着水波缓缓起伏。这就是渔庄,是余觉为纪念沈寿而筑。有人说,每一幅绣品,就是绣娘的一段青春。沈寿这一奇崛女子,据说不到五十岁就去世了。王安忆的小说《天香》似乎就是以她为原型。
  山水人文,湖以人名。天色已晚,不及细看。据说,石湖还有东、西、南、北之分,四季寒暑,各有不同。老来牵强随时节,无人知道心情别。若有闲暇,不管秋冬,再来石湖,会是别样一番胜景吧。

  □雷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