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业循环水水质分析操作规程

 祥豆 2016-05-10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规定了循环冷却水中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方法与测定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含量为0.1~1.5mg/L(以Cl计)循环冷却水中总氯的测定。

11.1术语

游离氯:包括次氯酸,次氯酸根离子和溶解的元素氯。

总氯:包括游离氯和氯胺。

氯胺:包括一氯胺、二氯胺、三氯化氮和有机氮化物的所有氯化衍生物。

11.2原理

11.2.1游离氯的测定

当pH为6.2~6.5时,试样中的游离氯与N,N-二乙基-1,4-苯二胺(以下简称DPD)直接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于510nm波长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11.2.2 总氯的测定

当pH为6.2~6.5时,在过量的碘化钾存在下,试样中总氯与DPD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于510nm波长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11.3 试剂

分析方法中,除特殊规定外,只应使用分析纯试剂和符合11.3.2规定的水。

11.3.1次氯酸钠溶液A

活性氯浓度为5.2%的溶液。

11.3.2水(不应含有氧化性和还原性物质的水,本实验用水均为此种水)

蒸馏水必须按下述方法检验:取两只250mL锥形瓶,在第一个瓶内放置100mL被检验的水和1g碘化钾混合,1min后,加入5.0mL缓冲溶液(11.3.3)和5.0mLDPD溶液(11.3.4)混合。在第二个瓶内,放置100mL被检验的水和两滴次氯酸钠溶液(11.3.6)混合,2min后,加入5.0mL缓冲溶液(11.3.3)和5.0mLDPD溶液(11.3.4)混合。若在第一个瓶中无色,而在第二个瓶中出现淡粉红色,则水符合质量要求。若蒸馏水不符合质量要求,必须按下述方法处理;将3000mL蒸馏水置于烧杯中,加入0.50mL次氯酸钠溶液(11.3.1),混匀,盖上玻璃盖,放置至少20h,然后去盖用H型紫外灯(9W)插入水中,或在强日光下照射10h以上,脱氯,再按上述方法检验,如不合格,仍需重新处理。

11.3.3缓冲溶液

pH为6.5,分别将46.0g磷酸二氢钾(KH2PO4)、 60.5g十二水磷酸氢二钠(NaHPO4·12H2O)和0.8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C10H14N2O8Na2·2H2O)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11.3.4

N,N-二乙基-1,4-苯二胺硫酸盐(以下简称DPD)〔NH2-C6H4-N(C2H5)2·H2SO4〕溶液:1.1g/L溶液。在250mL水中加入2.0mL硫酸并溶解0.2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1.1g无水DPD,用水稀释到1000mL混匀,置于棕色瓶中,防止受热。一个月后或当溶液变色时,须更新溶液。

11.3.5碘化钾

11.3.6次氯酸钠溶液B

活性氯浓度均为0.1g/L的溶液。称取约2g(精确至0001g)次氯酸钠溶液(11.3.1)用水稀释至1000mL混匀。

11.3.7硫酸溶液

1+17溶液。

11.3.8氢氧化钠

80g/L溶液。

11.3.9碘酸钾A

P(KIO3)=1.006g/L溶液。称取1.0006g(精确至0.0002g)碘酸钾(KIO3),溶于200mL水中,移入1000mL的容量瓶,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11.3.10碘酸钾B

P(KIO3)=10.06mg/L溶液。取10.00mL碘酸钾溶液(11.3.9)置于1000mL容量瓶中,加1g碘化钾,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须当天配制。1mL该溶液相当于10ugCl。

11.3.11硫代乙酰胺(CH3CSNH2)

2.5g/L溶液。

11.4 仪器

11.4.1一般实验室用仪器

玻璃器皿和吸收池先用次氯酸钠溶液(11.3.6)注满器皿,1h后,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再用水(11.3.2)洗净。

11.4.2分光光度计

11.5样品

11.5.1取样须用带螺纹盖的棕色细口瓶,用市售洗涤剂清洗后,再用蒸馏水冲洗。

11.5.2敞开循环冷却水系统,通常在进入冷却塔之前的回水管道中取样;直流水系统,在出水管处取样;对封闭系统,则在低位取样。

11.5.3为保证取样具有代表性,管道内各处应保持全部充满水,并且在正式取样之前,先放掉一些,再从有压管道中取出试样来满洗取样瓶,后将试样充满取样瓶,旋紧盖子,存放阴凉处。

11.6 分析步骤

11.6.1

试样取样后应立即开始测定,试样须避免光照、搅动和受热。

11.6.2工作曲线的绘制

吸取碘酸钾标准溶液(11.3.10)0.00、0.30、1.00、3.00、5.00、7.00、9.00、12.00、15.00、20.00mL分别置于100mL容量瓶中,在第一个容量瓶内加1.0mL硫酸溶液混匀,1min后加1.0mL氢氧化钠溶液混匀,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依次将其余容量瓶逐个按同样方法操作。各容量瓶中溶液相应于总氯量分别为0.00、0.30、0.10、0.30、0.50、0.70、0.90、1.20、1.50、2.00mg/L(以Cl计)。

250mL锥形瓶内,加5.0mL缓冲溶液和5.0mLDPD混匀,立即加入第一个容量瓶内的溶液(不冲洗)摇匀,控制显色时间在2min内,用3cm吸收池,在510nm波长处,以水为参比液测定其吸光度。依次将其余容量瓶逐个按同样方法进行显色和测定操作。将测定各吸光度值加除空白值后,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总氯量(mg/L,以Cl计)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11.6.3游离氯的测定

在250mL锥形瓶中,加5.0mL缓冲溶液和5.0mLDPD溶液混匀,随后加100.0mL试验溶液2)摇匀,立即加一滴硫代乙酰胺溶液摇匀。用3cm吸收池,在510nm波长处,以水的试剂空白为参比液,测定吸光度,并从工作曲线上查得氯的质量浓度ρ1。

11.6.4总氯的测定

在250mL锥形瓶中,加5.0mL缓冲溶液和5.0mLDPD溶液摇匀,随后加100.0mL试验溶液,摇匀,再加1g碘化钾混匀。控制显色时间在2min后,立即加一滴硫代乙酰胺溶液摇匀。用3cm吸收池,在510nm波长处,以水的试剂空白为参比液,迅速测定吸光度,并从工作曲线上查得氯的质量浓度ρ2。

11.6.5锰氧化物干扰的校正

在250mL锥形瓶中,放置100.0mL试验溶液,加入1mL硫代乙酰胺溶液混匀,再加5.0mL缓冲溶液和5.0mLDPD溶液,混匀。用3cm吸收池,在510nm波长处,以水的试剂空白为参比液,立即进行测定。并由测得的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相当于锰氧化物存在的氯的质量浓度ρ3。

注:若试样中氯量超过1.50mg/L(以Cl计),则适当减少取样量,但应以水稀释至100.0mL。

11.7 分析结果的表述

11.7.1游离氯浓度的计算

以mg/L(以Cl计)表示的试样中游离氯的含量ρ游,按式(1)计算:

                            

V----移取试验溶液的体积,mL;

100.0---将试样稀释后所得的试料的体积,mL。

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二位小数。

11.7.2总氯浓度的计算


式中:ρ2---按总氯的测定查得的氯的质量浓度,mg/L(以Cl计);
ρ3--按锰氧化物干扰的校正查得相当的氯的质量浓度mg/L(以Cl计);

V---移取试验溶液的体积,mL;

100.0---将试样稀释后所得的试料的体积,mL。

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二位小数。

11.8允许差

取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测定结果之差值不超过0.03mg/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