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诏太和城遗址

 TLB519 2016-05-11

南诏太和城原为河蛮城邑,城内还建过小城金刚城及南诏避暑宫。这里曾经是古代南诏国的都城,公元739年皮罗阁迁都于此,直到779年期间,作为南诏国都,太和城一直是南诏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613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理旅游攻略——南诏太和城遗址——看云南网

大理旅游攻略——南诏太和城遗址(看云南网)


南诏太和城遗址位于大理市七里桥乡太和村西的鹤顶峰麓,距大理古城南75公里.是一座山坡上的城市。现存苍山顶的金刚城及南、北两道城墙。城墙多依山势用土夯筑而成,残存的北段城墙高出地面约3米,厚约5米。太和城西依苍山,东临洱海为天然屏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南、北城墙相距约500米,城内立有著名的《南诏德化碑》。

太和城原为河蛮(白族的先民)所建立的城邑。唐初,洱海地区六诏林立,互不相让,位于六诏最南边的蒙舍诏,用铁柱会盟的方式和唐朝结盟,借力打力,往北讨伐,最终统一了洱海地区。在这个过程之中,南诏的统治中心也由最初的巍宝山地区往北转移,首先迁至蒙舍诏中央的今古城村,后又迁至巄于图山城,建城的规模也随之越来越大。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南诏皮罗阁、阁罗凤父子赶走了原住于此的河蛮,占据了地处山河险要部位的太和城,这座城池原来已经发展的稍具规模,皮罗阁稍加修缮后,就将统治中心从巍山搬到这里,正式立国,太和城就此成为南诏开国第一城,辉煌了42年。

太和城坐落在苍山马耳峰和佛顶峰之间的山麓,是苍山、洱海之间南部最狭窄、地势最险要的地段。步入太和城遗址,眼见到的是各种土堆高低错落,即使已经过去了千年的光阴,这里的地势依然是崎岖不平,沟壑破碎,跟地势平缓的羊苴咩城(今之大理古城)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言。太和城,因军事而兴,这是它的辉煌之处,也是它的失落之处,南诏在此立都,毕竟是权宜之计,等局势稳定下来,迁都就将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大理旅游攻略——南诏太和城遗址——看云南网

大理旅游攻略——南诏太和城遗址(看云南网)


天宝战争之后,公元764年,南诏立国已经26年。这时候南诏王室在中和峰下选定风水最好的地段,开始修建新都羊苴咩城。在太和城为都的40余年时间里面,异牟寻有4年时间是暂居在大厘城(今喜洲镇)的,经过20余年的建设,公元784年,正式迁都羊苴咩城,从此之后,从南诏国到大理国,一直以羊苴咩城为大理的中心,延续下来就是今天我们所见的大理古城。而这座太和城,因为其险要的位置,并未废弃,而是作为一个关隘一直存在,并兴旺了几百年,直到最后,消失于沧海云烟,只留下了一块南诏德化碑,作为历史的唯一见证。

南诏德化碑碑面正文原有3800余字,现只存256字。碑文主要记述了南诏政权建立初期的一系列重要史实,碑文相传为南诏清平官郑回撰,唐御史杜光庭书。文章婉转动人,辞藻华丽,书体遒劲秀拔。唐大历元年(766年),南诏王阁逻凤立此碑于太和城宫门外。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为金石家王昶访获,嘉庆三年(1798年)李亨特就地建亭保护。此碑是研究南诏历史及其与唐朝关系的珍贵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德化碑之西的坡地即为南诏官府、衙署的所在地,古驿道的东侧为居民区,太和城南北两道城墙之间最宽距离约有2公里,可是今日站在德化碑处,看到的却是一片荒凉,正如太和城遗址一般,繁华过后回归于寂静,留个后人无限的追思。


大理旅游攻略——南诏太和城遗址——看云南网

大理旅游攻略——南诏太和城遗址(看云南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