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滇缅古道上的重镇

 TLB519 2016-05-11

保山,古代称之为永昌为哀牢故地。西枕苍翠欲滴的太保山,东迎宽阔富饶的保山坝,扼澜沧江、怒江之咽喉,是古代云南军事重镇,也是今天保山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云南历史文化重镇——云南保山

云南历史文化重镇——云南保山(看云南网)


相传,这里是“九隆神话”的发源地。据《后汉书·西南夷传》载:“哀牢夷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居于牢山。尝捕鱼水中,触沈木若有感,因怀妊十月,产子男十人,后沈木化为龙,出水上,沙壹忽闻龙语曰:‘若为我生子,今悉何在?’九子见龙惊走,独小子不能去,背龙而坐,龙因舐之,其母鸟语,谓背为九,谓坐为隆,因名子曰九隆。及后长大,诸兄以九隆能为父所舐而黠,遂共推以为王。”


云南旅游热门城市——云南保山

云南旅游热门城市——云南保山(看云南网)


这个古老的神话,本源于古老的西戎,而定型于永昌。后来, “九隆”也就被认为是哀牢夷的祖先。及至唐代,九隆又被附会成南诏国主蒙氏的祖先。保山城西南蜿蜒起伏如群龙并立的大山,被叫作九隆山;山下的龙泉池,被称为九隆池。九隆神话在滇西彝族、白族群众中有深远影响。九隆神话的故乡保山,也就带有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色彩了。

保山的悠久历史,又与川、滇、缅、印古道息息相关。我国西南的川滇地区和缅印之间,很早就有经济交往。公元前4世纪印度孔雀王朝时代的著作《政事论》和《摩奴法典》中,就有“支那”(中国)、“支那帕塔”(支那成捆的丝)等记载。据我国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记述: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今阿富汗)曾见到蜀布、筇竹杖。打听来路,知是四川商人贩卖到印度。汉武帝根据张骞的建议,为打通这条古道,曾派使者来考察,不幸被阻。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以兵临滇”,滇王降,置益州郡。保山这一带属益州西部都尉管辖。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内附,汉王朝在这里置哀牢、博南二县,将原益州西部都尉所属的不韦、雋唐、比苏、叶榆、邪龙、云南合为永昌郡,征集民工,开博南古道,著名的《博南歌》,就产生于这一时期。以“永昌”称保山地区,亦从此始。

汉晋之际,内陆统洽者和商人,对保山的“金、银、光珠、琥珀、水晶、琉璃、轲虫、蚌珠、孔雀、翡翠、犀象、猩猩”等奇珍异宝很有兴趣,其中不少是上层妇女的装饰品及珍玩。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说:“益州西部金银宝货之地,居其官者皆富及十世。”永昌居民“有闽、濮、鸠、獠、骠、越、裸濮、身毒之民”。可见,随着永昌成为对外通商的城市,外国商贾侨民也就随之而来。

唐代,南诏阁逻凤在永昌设节度使。元代改名为金齿,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被罗曾描述这里“盛产黄金”,居民喜用“金片镶牙”。明洪武初,当局筑母城于太保山下,筑子城于太保山上,派兵戍守。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扩建城池,“罗太保山于内,仿金陵(南京)城包钟山”。相传,筑城时,因山势陡峻,屡筑屡圮,当事人绘图以进,明太祖朱元璋以御笔勾某段说:“如此筑何难。”后果成。故后世称这段城垣为御笔勾。郡人盛毓华诗云:“轶事争传御笔勾,片垣斜挂与云浮。江山异主城依旧,空有龙光在上头。”。

嘉靖年间,恢复永昌府治,,因城西依太保山,故名保山县,400多年来一直沿用。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保山市。保山城原有升阳、镇南、龙安、安定、永镇、 仁寿、通华、拱北八门,周长13华里有余。清及民国基本沿袭旧貌。解放后,由于城市扩大,城墙已拆除,今西北尚存仁寿门。前人曾有诗咏保山城:“汉武穷边开永昌,哀牢部落散丁当。流人不学花蛮语,城廓风烟半建康”既点出了保山从汉魏以来的悠久历史,又写出了它在民俗、语言、城市建设上与南京的相似之处,颇得其神。

保山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花木繁茂,物产丰富,名胜众 多。“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辟于汉代的易洛池,又名九隆池,泉涌如珠,池水如镜,方广数亩,山上原建慈云塔,池周古树森森,雁塔倒影,龙池夜月素为当地人民称道。池上原有濯缨亭,上悬明将邓子龙联。城北的卧佛寺建于唐代,依山傍石,就洞而建,洞内卧佛造型神妙,似睡犹醒,慈心可见;洞内的五百罗汉就崖雕刻,栩栩如生,历来为远近人民朝圣拜佛之所。建于元代的法明寺,在太保山麓,梵宇古朴。太保山上的玉皇阁,建于明代,突兀层起,体势凌空,阁下地基,为3个券洞形,经多次大地震而不垮;阁为3层斗拱建筑,结构精巧,是保山今存的最古建筑。建于清初的梨花坞慈云阁,在城西南九隆山衅,满坞梨花,一坡苍松,楼台耸于危崖之上,清幽别致,另有一番天地,为元代建筑的典型作品,明御史李荩有碑记。是中国古代建筑从宋代风格向明清风格过渡的最好例证。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