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生读书会丨05.11共读:《岳美中医话》之与友人论方

 为什么73 2016-05-11
2016-05-11 国医战队学术中心 天医堂

 

生生读书会的书友们大家好,小生这厢有礼了,今天咱们继续读——《岳美中医话》之与有人论方。小生和您一起品好书~大家一定要坚持哦~



 

昔年与友人论医,互参恒德之术,上下其论,多发新义。其间也有特殊个案,辄出奇方以制胜。爰笔录于后,或可供学习者借鉴。


如血鼓(蛊)。徐灵胎治顾某血鼓案曾说:“此症非桃仁所能下,抵当汤猝不及备,以唐人法下之,用肉桂、黄连、人参、大黄、五灵脂,水煎,一啜下瘀血而愈。”徐氏用唐人方,人参与五灵脂相伍取效若此,道理在哪里呢?考《张氏医通》有治血蛊方,用人参、五灵脂各一两,琥珀、肉桂、附子(生)各五钱,赤茯苓、川芎、沉香、穿山甲(煅),各三钱,为末,浓煎苏叶汁为丸。每服二钱,早暮温酒各一服。也是人参与五灵脂并用。査十九畏中,人参畏五灵脂,相畏之品,即有相随之意。人参随五灵脂,乃更助灵脂破血消瘀,不复显补养之力,肉桂之用,亦在破血活血,唐人方之秘即在于此。张氏方中,琥珀功兼利水散瘀,能磨目翳,亦治蛊毒,又属止血生肌之品,能合金疮,自然也有消瘀散血之力。茯苓亦利腰脐间血,川芎、山甲均行血消坚之良药,因此二方皆治血蛊之良方。而桃仁、丹皮、大黄,皆一泻而下之物,不能留连磨荡,用于新瘀则可,用于宿瘀则不如二方之妙,所以徐氏弃而不用。古人认为日久腰痛,必用官桂以开之方止,腹胁痛亦然。血鼓(蛊)是瘀滞之证,腰胁常作痛,上二方皆用桂,不仅专取活血,亦寓开闭之意。


如芎辛汤。东垣芎辛汤即九味羌活汤,治目羞明隐涩,赤肿而痛。道理何在?友人冯某说,芎辛皆治头痛之药,目可见,头内不可见,或者芎辛所治之头痛是因眼疾而头痛,那么玉真散的作用不是更明确吗?何以不能治目疾?查风药伤血,贫血者之头痛,一散风则头更蒙昧不清,如失知觉,血越伤则脑越失养,所以东垣之方除散风外又兼补血,故而不仅治头痛感冒,也可治目疾。


又如治冻疮方。罗子敬如神散,用川大黄末,新水调,扫冻疮上则愈。用这种方法就应当审慎。友人冯某说,“罗公南人,故为方如此,寒凝非北人所宜。”很有道理。鄙意治冻疮还是用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疗效比较确实。因为肿皆有湿,吴萸除湿,当归活血,桂枝驱寒,与冻疮正相吻合。当然罗氏之方也有其适应证,温热药固然可以促进血循环,寒凉药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促进循环,北方就有用冰雪擦身取暖的方法。只是要看对象、方土、体质而施行,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再如金水六君煎。此为张景岳方,治用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喘呕恶痰多。其方为熟地三两,当归、茯苓、半夏各二两,甘草一两,陈皮五钱。(一方加党参三两,炒白术二钱),共研细,姜枣汤泛丸,每服三钱。友人曰:此方治虚不治寒,甚有见地。薛立斋在此方基础上加附子、细辛、五味子,煮薏苡仁浆丸,外用水浸生半夏、生姜二粉为衣。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之证疗效颇著,诚有识之士,值得效法。我们在读古医书,用古方时,必须勤加思索,不为古人囿,才会有自己的体会,而创造出更有效的方剂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