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花木兰从军,却没人发现她是女儿身?!

 楚士祥丁 2016-05-11

蹲马桶时来点历史,拉的舒坦!1948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共产党战胜了国民党/南京大屠杀凶手40%是朝鲜人/红卫兵现在都去哪儿了/古人拉完屎如何擦屁股/古人如何避孕/古代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皇帝三宫六院,一晚上要睡几位美女/古代美眉真的不穿内裤?/一个古帝国养多少军队才够正常打仗用的?

作者:曹世军

本文为马桶历史特约作者曹世军原创,其它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小编或带尾部二维码,未经许可转载结果…你懂的。



闲侃历史之木兰从军

 

前日闻我儿子背诵《木兰诗》,平仄押韵、婉转流畅、字如玑珠、曲水流觞。勾起我的闲情来,愿为木兰做一生平志考。


木兰,又名花木兰,生于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木兰不姓“花”,她复姓“木兰”,“花”姓是后人加的。“木兰”一姓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猜测可能是“柔然”的后人。


《木兰诗》和同时代的《敕勒歌》最初都是以口口相传的形式流传开的,均没有文字记述,特别传唱时还多夹带着方言,在传唱二百多年后,直到北宋朝才被郭茂倩收录至《乐府诗集》,历史史实都无从考证,只能采用音译的方式,因此“木兰”一姓有可能来源于“柔然”。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从军前曾以织布为业,但她们家不是织户,她们家是士户,这是根据春秋时期“士、农、工、商”分业而居来推断的,理由是“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这里的爷名,是指他父亲名字,但并不是特指他父亲,而是代指她们家,军书十二卷,每一卷上都有她们家,也就是说此次征兵工作她们家必须得有人参加,这种情况,只有“士”户才有可能。古时对分业而居政策是相当重视的,战争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是不会轻易要求农、工、商户必须参战,农户的职责是保证战争期间粮食的供给,工户保证军需,商户提供军费开支。因此可以断定木兰一家当时的职业应为“士”业,也就是职业军人。


既然是职业军人,就有责任上战场,此事让木兰很苦恼,原因是她们家没有壮年男丁,诗中提到卷卷有爷名,但并没有交待她父亲为什么不亲自服兵役,从“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相扶”一词中可以看出,他父亲行动不太方便,近而推断出她父亲在上一次战争中有可能负伤导致伤残。因此,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这点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相当孝顺的孩子,同时还兼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上面这一段需要重点说一下,古时从军打仗需要自带武器装备,个别时代的军人甚至需要自带粮食,并且他们打仗是没有军饷的,能得到的只有军功。看似挺让人费解,找个对比就好理解多了,它与现代网络游戏“传奇”、“魔兽”规则类似,武器装备自己买,打下来的装备谁抢到归谁,击杀对方后可得到相应点数的经验值,经验值越高功力越强。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里正好验证了分业而居,东市周边居住的应该是以养马为业的农户,西市和南市周边应是农业和手工业者居多,北市应该是商户居多。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一段首先记录的是行军路上的情景,第一天行军宿营在黄河边上,第二天傍晚到达黑山头,也就是内蒙古呼和浩特的杀虎山,此时已经可以听到胡人(胡人是中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这里指柔然人)马的嘶鸣声。这段记录在时间上有些夸张,对战场的位置交待还是挺清晰的,由此可推断这场战争应该是北魏对柔然的一次战略阻击。


诗中对战争的场景并没有做任何交待,但从“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一句中还是可以体会到长途奔袭争战的场景,这里的关山,不少人解释为关隘和山口,其实是地名,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境内,是历史上著名的关隘,是本次作战的第二战场,与第一战场黑山相距1286.6公里。北魏骑兵首先突袭了驻扎在黑山的柔然军队,在女水河畔将其击败,随后又远程突袭放牧在关山一带的另一支柔然军队,路过关山时没做任何停留,一路奔袭就像飞一样。北魏的这种战术是有针对性的,此时的柔然还是一个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在茫茫草原上很难找到他们,一旦找到必须快速行动。


史料记载魏皇兴四年,即公元470年,柔然在魏边境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武装侵袭,献文帝感觉事态严重,亲率两路人马对柔然军队进行阻击,在女水河畔大败柔然,十九天内北魏骑兵往返六千余里,斩首5万级,降者万余人。因木兰参军时自带战马,可以肯定她被编在骑兵作战单元,十九天的远程奔袭她应该都参与了。


此战之后,献文帝为加强边疆守护,将女水改为武川镇(即今天的武川县),与其他五镇合称六镇,建立了一条军事防线,木兰被分配到这条军事防线上,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守边任务。为什么这么长,这主要是当时的体制决定的,她的军事生涯是终身制的,年龄从十五岁起,至五十五方可退役。这十多年里也发生过几次较大规模的冲突,因北魏防线太坚固,柔然放弃了南征的计划,改向河西走廊西行方向发展,攻战欧洲,最后在欧洲强大并衰亡,另有一支柔然人内迁后以“茹”为姓,世居浙江、广东一带。同时也能够看出木兰的军事素养还是比较高的,在边关争战十余年竟毫发无损,旦有损伤,她的女儿身必会被识破,因此可以认定她不论是单兵作战能力还是作战单元配合,均是出类拔萃的,属于现代特种兵级别。


第二年,北魏献文帝去逝,伟大的孝文帝继位,国家政策开始发生变革,十年后孝文帝亲政,并迁都洛阳,政治文化军事全部南移,北境军队陆续调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回到都城洛阳,天子对木兰进行了策勋,“天子”原是中原文化对皇帝的称呼,木兰从军时是“可汗”大点兵,那时的最高行政首领还叫“可汗”,十二年后改为“天子”,据此断定这时的“天子”应该是孝文帝,他最符合这个时代特征,孝文帝在迁都的同时,实施全盘汉化,因此在称呼上也发生了变化。策勋后政府给木兰安排了工作,拟定为尚书郎,这个尚书郎也是汉制的官称,就是尚书省下辖的一个郎官,郎官是对各部委下辖工作人员的统称,因此无法判断木兰的具体职务。可汗问木兰还有什么要求?木兰回答的相当潇洒:“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这一段很好理解,得知木兰回来了,家人喜悦之情无以言表,当木兰换上女装时,火伴们都感到很惊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放在现在这也是让人顶礼膜拜的传奇。这里的火伴是一起开火做饭的火伴,不是一起玩耍的伙伴。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最后一段是点睛和韵尾,借指木兰男扮女装十二载。


综合上述的所有内容,我们可以大致的推测出木兰的个人信息。


姓:柔然,名:不详,性别:女,出生:魏文成帝太安元年(公元455年),民族:鲜卑,文化程度:自学,藉贯:魏朝平城(山西大同市),婚姻状况:未婚。

个人简历:455年至470年(1-15岁),在家待业。

                  470年至482年(15-27岁),从军。

家庭成员:

父亲:姓柔然,名不详,职业军人,曾因争战负伤。

母亲:军属。

姐姐:已出嫁(古时为增加人口,女16岁必须出嫁)。

弟弟:未成年,在家待业。


概木兰的生平,让我有机会让她从诗中走出来,她是真实的,但又真实的让我用现有的语言无法超越,后人对木兰从军进行了艺术加工,先是动画版后有电影版,且增加了爱情元素,变的更加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但是任谁也无法超越《木兰诗》的语境。


只有经久传唱的《木兰诗》才是她生命的真实写照。有人说“木兰像一颗流星在历史的夜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霓虹”,一千五百年后依然让人流连,陈酿的更加诗意浓浓,让我心生感叹,真想与她邂逅在下一个千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