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盏 | 两宋权贵争相追逐的小碗到底牛在哪里?

 lee杂玩者 2016-05-11



建盏
中华文明是现代社会中唯一有序传承,至今犹盛的古代文明,然而千古风流,沧海桑田,历史长河中散失的古人智慧也是不可胜记。其中有些能够在后世失而复得,则可以说是不幸中的大幸,建窑茶盏便是其一。


盏,早就已经是一个不再被人经常提起的词,如同它所指的器物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再被人使用一样。建盏的鼎盛时期是在宋朝,终南北两宋之世,建盏一直是饮茶器具的极品,贵戚权门竞相追逐,文人雅士吟咏把玩。而实际上从元朝开始,建窑就逐渐冷清,至明清时期,建窑就几乎为人所遗忘。原因何在呢?先从建盏的鼎盛时期说起吧。



北宋皇宫后苑太清楼垂拱殿,宋徽宗设宴招待权相蔡京,内府珍藏的酒樽、宝器罗列开来,酒后徽宗亲自点茶,点茶只用清泉、建盏、几饼团茶,简单得似乎与环境有些许的不谐,但是这风雅茶事,主客蔡京了然于胸,诸般器物也早已熟悉。那黑里透青的茶盏和饼状团茶,都来自蔡京的家乡——建溪。建盏之釉色青黑,如江海凝结,浮光闪动,却又深沉稳重。
 
宋代
  南宋刘松年《茗园赌市图》
瓷器有史以来,唯有在宋代,一大名窑只烧一器,这就是建窑(并不绝对,但与建盏相较,尽可忽略)。建窑基本上只出产黑釉茶盏,但就是这单一的黑釉茶盏,却在人工之精造化之巧的共同作用下,幻化出万千华彩,无尽之美,成为斗茶茗战之利器,为当世所珍,并被皇家推崇,因而带动当时诸多窑口竞相仿造。



全国三分之二的窑口出产黑釉茶盏,北方的定窑、磁州窑、耀州窑,南方的吉州窑以及福建其他地方窑均有类似仿制产品,并用各种方法模仿兔毫纹、油滴纹,但建窑之美,始终不可企及。建窑出产的各种斑纹的黑釉盏,一直被茶人视作珍宝。建盏看似普通,然则单纯不单调,朴素不粗鄙,禁得住时时细品,耐得了日日把玩。

观复猫屋
纯手工建盏 
鹧鸪斑

然而饮茶方式的演变使点茶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到了明朝,点茶最终为冲泡茶所取代。点茶的失势也导致了建盏的式微,随着建窑逐渐改烧青白瓷,黑釉建盏的炉火在明代终至熄灭,曾经被上至皇帝,下至引车卖浆者流珍爱的建盏,就这样在历史中悄然隐身。



可以想见,离开了斗茶的一只只名贵建盏,纷纷在酒肆中、筵席上、汤盆边粉身碎骨,随后被弃之沟渠,烟消云散。到明朝朱权著《茶谱》时,是这样阐释建盏的:“茶瓯,古人多用建安所出者,取其松纹兔毫为奇。今淦窑所出者与建盏同,但注茶,色不清亮,莫若饶瓷为上,注茶则清白可爱。”


观复猫屋建盏
纯手工蓝兔毫


这之后则是明清以来的青花瓷茶具盛行于世,紫砂茶壶也独领风骚,至今犹盛。而建盏则真的就消失在漫漫的历史尘埃之中,只是偶尔会从典籍里看到它的影子,抑或在古董店内泯然于瓦罐瓷盘间,待价而沽。至于喝茶,早已与它无关。



观复猫屋
纯手工建盏 
金油滴

不知算是幸运或是不幸,东邻日本仰慕学习中华文化的同时,也继承了点茶这种风雅之事,并逐渐在日本形成一种近乎宗教的“茶道”,而建盏,在彼处仍然是茶道的主角,且由于中国建窑的停产,使存世之盏尽数成为绝品。而在日本流传至今的建盏精品,大多数已高踞于各大美术馆的展位上,供人瞻仰,更有名品被列为国宝。

 

纯手工 建盏 银油滴

建窑的炉火重燃,得益于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富足使得传统的饮茶风习重新红火起来,文化的复兴也让人们开始重视自己民族的文明以及各种传统习俗。建窑遗址大量两宋遗物的出土,也促进了其在饮茶爱好者中的流行。由于建盏的纹样是在高温窑火中,因釉面自然流动而形成的花纹,所以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只,每只盏都是孤品,都值得品读、把玩、收藏。



数百年间,建盏失而复得,窑火重生,是建盏的幸运,也更是今人的幸运。无论是否懂得欣赏,建盏又回到我们的视野之中。至少在我们欣赏宋词文章之时,可以捧一只同样精彩,同样来自宋朝的建盏,啜一口清茶,文脉不绝,盏亦如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