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文)将进酒

 一剑也要下天山 2016-05-12

每个生命中都会有两种人吧,有的如酒,有的如水,区别在于,酒难忘,水难舍。李白就是一个如酒的诗人。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宋,蒸馏法被发明出来,白酒取代黄酒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白酒透明清澈,醇香浓郁,从此改写了中国的文学史。

酒是中国文人不解的情缘。有了酒,所有的情感似乎都有了放纵的理由。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理直气壮。三杯两盏淡酒怎抵他晚来风急,痛彻骨髓。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悲壮苍凉。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离呼取尽余杯。 温暖感人。

有人说酒是水制的诗,诗是心酿的酒。如果榨一下诗词,大概至少流得出半斤白酒吧?

很难想象,没有了酒,斗酒诗百篇的李白还会那样锦绣了半个盛唐吗?

与酒亲近久了,李白的血液中也流淌着酒的纯粹,酒的醇厚,酒的热烈,李白也成了一壶醉人的甘醇。

他是纯粹的,透明清澈,原初自然,由内心观世界,澄明的眼眸容不下一丝虚伪造作。

怀揣着梦想,他来到长安。曾经的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然此时的长安,已不是太宗时的励精图治,也不是高宗时的继往开来,甚至不是玄宗早期的雄心万丈,长安已在软香温玉中渐渐迷失了方向。

玄宗要的不再是忠诚不渝的治国良相,而是才华横溢的御用歌手。

失望的累积,诱发出他骨子里的傲岸,不甘的堆砌,酿造出他心性的不羁,他甚至不屑于掩饰自己的轻蔑,力士脱靴,贵妃研磨,他任性地演绎出酒的纯粹。

他是甘醇的,越久越浓,慢慢回味,仿佛能品味出植物春天的芳香、夏天的静默和秋天的甜蜜,能感受到冬天暖阳的温薰。

那一年,他年过不惑,却遭赐金放还,他将自己放逐在青山绿水中,受伤的心在独自的旅行中慢慢痊愈。年轻的杜甫仿佛疯狂的粉丝,追踪他的脚步,与他在洛阳不期而遇。

李白放下自己的惆怅,不计较年龄身份,与杜甫携手漫游,“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用李氏温暖写下了一段盛唐双子星交汇的甘醇。

他又是热辣的,爱他的惜如珍宝,片刻难离,一生不弃。如杜甫,如汪伦;恨他的弃似瓦砾,避如蛇蝎,落井下石。他不是坏人,只是太过才高,活得太过自我,得罪了他人尚不自知。很多文人都有相同的毛病。

其实,在读《将进酒》时,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李白的热情和自我。他从不把自己当外人,在别人家做客,却化客为主,叫人家的仆人将五花马千金裘拿去换美酒,还自信满满地说“千金散尽还复来”。他真的就像太阳,火热豪放,光芒四射,他很少考虑周围人的困窘。

凡人总会有一些无法说出口的小自尊和小自卑,所以距离是最好的保护伞。世人交往也会有一些心照不宣的规则。碰到这样一个天真烂漫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物,难免会有一些小小的哀怨。责备他吧,明知他一切无心。不说吧,自己又被伤到心痛。 积累的多了,也许会在最不恰当的时候爆发。

王维是一个性情温和、恬淡从容的人,和他同居长安数年,又有着共同的朋友孟浩然、王昌龄,甚至都走过玉真公主的后门。只是,王维已成公主座上宾时,虽然王维一生以此为羞,不愿多提,李白还躞蹀门前,苦寻不得。人的心思总是很微妙,也许只因为一个太自负,一个太自尊吧,两人从不同时出现在同一场合,甚至从不提起对方的姓名。

高适曾是李白多年好友,当年洛阳相会,也曾豪饮畋猎。当李白落难流放夜郎时,写信向身居节度使高位的高适求救,高适却一声不吭,袖手旁观。是政治立场的不同?还是之前的积怨?两人的公案成了一段千古之谜。

其实细细想来,李白的个性恐怕是祸患的肇源吧。

行走在时间里,记忆的碎片越积越多,晓梦迷蝴蝶已不是庄周的特权。常常穿越在记忆与文学意境中,仿佛每一次的重读经典都是与老友的不期而遇。《将进酒》中的李白让我想起大学时的学长。

那是一个立志要写出新史诗的男孩子,热情奔放、乐于助人。我是一个极其内向被动的人,若不是他积极推荐、时时催促,我的大学时代一定会少了许多光彩。后来机缘巧合,和他做了同事,又接受了他许多的帮助。

只是,距离近了,像我这样一个总是以生活旁观者身份自处的人,实在受不了他的热情,悄悄逃避,渐行渐远,虽没有什么龃龉,但总是回不到学生时代的单纯。

据说后来他成了一家媒体的负责人,真心为他高兴。

于他,我还是很感谢的,毕竟那是一个真正欣赏过自己,帮助过自己的人。于过往种种,只能感叹气场不合,相遇太早。毕竟那时太年轻,不懂人情世故,不懂冷漠有时是一种无法致歉的伤害。

将往事酿酒,致敬终将逝去的青春,致敬擦肩而过的朋友,致敬大浪淘沙后的守候,致敬永远的经典吧。

李 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