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经方如何做到和实践结合?

 新浪跃春江 2016-05-12


历史是什么呢?它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的形态。然而它涵盖所有流失的岁月。没有人能够躲避它的剖视。在千年历史的长河中,仲景方几经洗礼,却越发鲜亮。对仲景经方研究的人很多,胡希恕先生便是其中一位,在胡先生的手下,经方总是能与实践完美结合。欲知其中奥秘,看看这本书吧!


《经方传真——<伤寒杂病论>临床“方证对应法”》


在当当医学榜排名 159位

定  价:36            

编著者:冯世纶,张长恩 主编

出版日期: 2008年6月

开本:16开

字数:299千字

页数:321

装帧:平装

ISBN:9787800893094


内容推荐


胡希恕先生作为临床效果卓著的经方大家,被中医名家刘渡舟高度评价:“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得力于仲景之学也。”


胡希恕先生之所以取得公认的临床卓效,源于先生提出的“方证是辨证的尖端”学说。先生临床治病,常说“这个病人是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证”;“这位患者是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证”。并且其方常是原方原剂量。先生治病,先辨六经,后辨方证,方证对应,疗效显著。


胡希恕先生曾经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作为经方临床家、思想家、教育家,先生力倡对《伤寒杂病论》执简驭繁、惟求疗效。其“方证是辨证的尖端”学术体系,成为中医人士“一透百通用伤寒”的高效捷径。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太阳病(表阳证)篇

 第一章 桂枝解外类方

1.桂枝汤方

2.桂枝加桂汤方

3.桂枝加葛根汤方

4.瓜蒌桂枝汤方

5.桂枝加黄芪汤方

6.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方

7.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8.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9.桂枝甘草汤方

10.桂枝救逆汤方

11.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12.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13.桂枝去芍药汤方

14.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方

15.小建中汤方

16.当归建中汤方

17.黄芪建中汤方

 ……

 第二章 麻黄解表类方

 第三章 其他解表类方

第二部分 阳明病(里阳证)篇

 第一章 表里双解类方

 第二章 和解清里类方

 第三章 清里实热类方

第三部分 少阳病(半表半里阳证)篇

第四部分 太阴病(里阴证)篇

 第一章 温中祛饮类方

 第二章 养血利水类方

第五部分 少阴病(表阴证)篇

第六部分 厥阴病(半表半里阴主下)篇


在线试读


第一部分 太阳病(表阳证)篇


  第一章 桂枝解外类方


1.桂枝汤方

【辨证要点】表阳证:汗出、恶风、发热、脉浮缓者。

歌诀:桂枝汤方中风证,发热汗出又恶风,

            芍姜草枣饮热粥,调和营卫建奇功。

【方剂组成】桂枝(去皮)9克,芍药9克,甘草(炙)6克,生姜(切)9克,大枣(擘)4枚。

【用法】上五味,水煎温服,服已须臾,进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同时盖棉被床上而卧,使身体似有微汗出,不宜出大汗。服一煎汗出病解,则不再服药。若不见汗出,可依前法再服,如不见汗,可照服三四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息恶等物。

按:《医学金鉴》曰:“桂枝汤,桂枝下有去皮二字,夫桂枝气味辛甘,全在于皮。若去皮,是枯木矣。如何有解肌发汗之功?宜删此二字。”后世注家皆认为是去皮外之粗皮,宜从后世注家。

注:方剂中的各药物剂量,皆遵仲景原著,参考汉代原量折合现代用量,并用现代剂量单位名称。煎服法亦用近代习惯用法。

【方解】桂枝汤的发汗作用,主要在桂枝、生姜,二者均属辛温发汗药,有健胃作用,并且伍以大枣、甘草纯甘之品,益胃气而滋津液,增强荣卫之气。这里要特别注意。桂枝降气冲,生姜治呕逆,可见二药都有下达的性能,升发之力不强,合起来用,不至大汗。芍药微寒而敛,既用以制桂、姜的辛散,又用以助枣、草的滋津。对于精气虚,不足以祛邪,虽汗出而邪不去者,用之最当,使邪不复留于肌表。……


样书展示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