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点专项答辩要通过,PPT你得这么准备!“不要赞,转起来!”

 xiaohongn 2016-05-12

导读

重点专项答辩评审已经陆续开始了,让专家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认可自己的观点并建议支持项目申报还是有挑战的。小锐今天来跟大家一起搞清楚重点专项项目答辩评审到底评审什么?准备答辩材料应该突出哪些重点?


一、答辩评审PPT准备重点

答辩评审相比于预评审有不同的侧重点:预评审针对3000字摘要,侧重在思路和方向层面;答辩评审更加细致,侧重在方案层面。结合答辩评审的打分标准,我们来看看答辩评审的PPT准备重点有哪些:

汇报提纲

PPT一般应该包括7大部分内容:项目思路和内容、项目研究目标、项目预期成果和考核指标、任务分解和研究进度、申报团队和工作基础、预期效益及项目实施风险、经费需求

1

研究思路和内容(主要要体现对指南方向目标的支撑性):

  • 交待项目申报所属的指南方向

  • 分析申报方向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 突出申报研究内容的必要性(要突出创新性、前瞻性及时效性)

  • 说明研究内容对指南方向目标有显著支撑作用


2

项目研究目标(重点体现明确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 明确项目目标设置(要重点突出、说明合理性)

  • 说明技术路线选择(要突出合理性和可行性)

  • 介绍拟采用的研究方法(要突出创新性)

  • 介绍项目各课题的目标的设置(要清晰、明确、有逻辑)



3

预期成果和考核指标(重点突出可考核性和可实现性):

  • 明确项目预期成果和产出(成果要明确、产出要具体)

  • 说明成果和产出考核指标(要突出合理性、可行性,并做到可量化、可考核)

  • 介绍考核指标的评测方式和方法(要突出可实现性和合理性)



4

任务分解和研究进度安排(重点突出计划性和合理性):

  • 介绍项目任务分解和课题设置(层级清晰、逻辑合理)

  • 各课题的目标设置和考核指标(确保能系统全面地支撑项目总目标的实现)

  • 研发进度安排(时间合理、计划性强、工作强度适中)



5

申报团队和工作基础(重点突出可以保障和满足研发需求):

  • 介绍团队的整体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说明满足研发需求,过度夸大可能招致反感)

  • 说明研究团队的构成与分工(最好用图示,突出分工科学性、构成的合理性)

  • 团队在本领域已有研发基础和条件(突出基础扎实、条件能满足项目研发需求)

  • 介绍项目的组织实施机制和内部管理协调方案(突出可行性和合理性)

  • 单独申报单位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突出协调能力)



6

预期效益及项目实施风险(重点效益可观且突出风险可控):

  • 介绍项目额外的预期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尽量突出多重效益并存)

  • 潜在的技术风险分析(若有明显技术风险,要给出对策)

  • 项目实施的其他不确定性因素评估(若不可控因素存在,要给出对策)



7

经费需求(重点突出预算的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

  • 经费预算总额、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数额。(可简述经费主要用途,突出经费合理性)

  • 明确自筹经费足额且日后到位没问题




二、评审专家的组成和关注点:

评审专家的数量一般是17名,不少于15名。理论上我们可以推断,17名专家应该既包括本领域的“战略专家”(通常所说的“大同行”),也包括本领域同方向的“一线技术专家”(通常所说的“小同行”)。不同专家关注重点是有区别的:

  • 大同行专家一般重点关注: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任务和进度安排、团队组成和工作基础、预期风险

  • 小同行专家一般更加关注:技术目标、技术路线的创新性和可行性、研究方法的创新性、预期成果和考核指标的设置


三、答辩PPT准备和答辩技巧:

1

时间把握:不超时

小锐建议: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毕竟时间有限,最好答辩规定时间还剩20秒开始致谢。

2

表现形式:不浮夸

小锐建议:PPT最好走“古典风”,凸显专业。毕竟大多50、60后的同志喇叭裤都接受不了,炫色彩和播动画咱们换个场合。

3

内容展现:不罗列

小锐建议:内容紧扣评审指标要求,避免罗列大段文字。最好采用要点化和图标化展现形式。毕竟专家们一天评N个项目,疲惫和劳累是难免的,清晰、简化、易懂的形式会赢得好感。

4

逻辑安排:不跳跃

小锐建议:逻辑还是要条例,讲清楚项目设置的考虑和原因。尽量不让专家去猜测,减少疑问和误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