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复习?怎么复习?

 凡人sypls 2016-05-12

什么是复习

强化和巩固记忆痕迹、防止产生遗忘的主要途径,是使人们获得知识、技能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理解是记忆的必要条件,但只有理解而无复习还不能保证精确而牢固的记忆。经常复习是使学习材料长期保持在记忆中的一个基本方法。复习对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都是必要的,复习不仅能增强记忆,而且也能促进理解。复习的效果虽然受复习次数的制约,但它不是机械地取决于复习的次数。要使复习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复习的正确组织。心理学研究阐明了正确地组织复习的一系列条件:

①及时复习。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发展趋势,复习必须及时。例如,在一个实验中让三个组的学生熟记一篇诗,第一组间隔1天复习,第二组间隔3天复习,第三组间隔 6天复习,为达到熟记的程度,第一组平均需要复习4次,第二组平均需要复习6次,第三组则平均需要复习 7次。实验结果表明,及时的复习可以提高熟记的效果。

②复习中阅读与尝试重现交替进行。如在实验中让受试者识记课文的内容,在一种场合通过连续阅读 4次进行识记;在另一种场合是通过阅读2次和重现2次,即阅读与尝试重现交替进行。在熟记后经过 1小时测定两者保持的百分比分别是52.5%和75.5,经过1天之后是30%和72.5%,经过10天之后是25%和57.5%。结果表明,后者的效果远远超过前者。重现在熟记中之所以会提高效果,是因为重现是一种积极的过程,同阅读相比,它要求大脑处于更加活跃的状态,这种激励作用有利于识记。另外,通过重视可以有效地检查识记的情况,借助于这种信息反馈作用,能更好地分配复习。

③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复习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地进行,这叫做集中复习;复习也可以在复习之间间隔一定时间而分次进行,这叫做分配复习。实验证明,分配复习的效果一般优于集中复习。例如,在一个实验中,要求受试者熟记诗篇和课文,在一种场合采用了集中复习的方式进行熟记,而在另一种场合是把复习分配在3天当中,每天把全部材料阅读一遍。结果表明,在集中复习时需要1415分钟才能记住的材料,在分配复习时平均89分钟就可以记住。20天后进行的检查表明,在重现的精确性方面,也以分配复习为佳。在采用分配复习时,复习之间的间隔不宜过长。实验表明,在1天、3天、6天的三种间隔中,1天的间隔产生了最好的效果。分配复习的间隔也不宜过短。另据实验,复习之间的间隔为半小时需要复习11次,间隔为2小时需要复习7.5次,间隔为10小时需要复习 5次。分配复习所以一般优于集中复习,是因为集中复习的神经过程容易产生抑制的积累,而分配复习可以使抑制得以消除。

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而不是辅助手段。复习是要把教科书上的、老师讲的,和自己原有的知识融会贯通,独立地消化、吸收。

复习是要对自己所掌握的只是达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的,所以,复习时要归纳、总结和记忆,更重要的是进一步理解与吸收。

如何使复习课更为有效呢?下面我就将自己的点滴感受总结如下:

一、教学内容要精

复习课是对所学内容进行一个系统地复现,巩固与内化的教学活动,同时,它又是一个有针对性地诊断教学。通过一定的复习,老师应解决一些学生混淆不清的知识,弥补一定的知识漏洞,并帮助他们建构起自身的知识体系。所以,我觉得在复习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重组是必要的。我们需要总结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提炼出知识点的重中之重以及罗列出学生容易犯错的知识点,然后重组教学内容,经过这样的筛选之后,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课堂教学也更为有效了。

二、教学切入点要准

内容确定了,我们就要找准教学切入点,能在问题症结处对症下药,使学生更好的理清知识联系,帮助他们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环节衔接要顺

优秀课的特点之一就是流畅,因为环节之间的紧密相扣,知识点之间地自然过渡,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知识的转换,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我们要能够巧妙地整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不断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欲望。

四、教学方式要新

复习课既然是对所学知识的复现,那势必会存在一定的重复,而重复教学却是教学中最忌讳的,因为学生生性好奇,他们热衷于新鲜的事物,一旦一样东西重复两次以上,他们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失去学习兴趣。既然学习内容上的重复是不可避免的,那我们就应该尽量减少在教学方式上的重复。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课本资源及多媒体资源,采用比一比,赛一赛,说一说等多种方式开展活动,而且内容都是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很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共鸣。

五、练习设计要精而全

在复习课上增加适量的笔头练习是必要的。一方面,写作能力也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之一,另一方面,适当的笔头练习可以及时向老师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便老师及时调整以下的教学步骤。讲练结合,精讲精做,针对主要教学内容设计习题,在习题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了层次性,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操作过程中,即讲即练即反馈,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与困惑。

怎么复习?

遵循学习规律,课后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复习当天的学习内容,目的是加深理解、记忆,加强运用,巩固课堂学习成果。课后复习的程序大致可按尝试回忆、看教科书、整理笔记、看参考书四步进行。

复习不仅只是复习知识,还能培养离开事物的直观形式去思索想象、盘算的能力。能否把知识的精要、梗概、脉胳等提纲挈领地复述出来,这是对能否真正弄通知识的一个检验,也是对知识理解的一个深化。

 

1尝试回忆

不看书,独立地把老师讲课的内容回想一遍的过程,逼着自己专心致志地去开动脑筋。有的人把这种方法称为“过电影法”,即在头脑中把上课的每个关键问题“放映”一遍。

这样做有四点好处:

⑴可以检查当天的听课效果;

⑵可以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

⑶可以提高看书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自觉主动性;

⑷培养了爱动脑筋的习惯,增强思维能力。

 

2钻教科书

回忆后,应从头至尾逐句去钻研教研书。因为书上写的是需要弄通和记住的最基本的概念和最基础的知识,要仔细、认真思考,切实领会。对于已经理解和记住的部分,可少花时间,要把时间主要花在回忆时想不起来、记不清楚、印象模糊的部分。

 

3整理笔记

笔记本应该在课后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把它变成一份经常提炼加工的适合自己用的复习材料。

整理的内容有:

⑴补充笔记中简略的部分,将简化的符号复原,把上课时没有记下的补上;

⑵对重要的语句、名言、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核实,把记得不大准确的部分更正过来;

⑶清理预习时的疑难问题全部解决与否;

⑷上课时未听清、听懂,课后复习时未理解的内容还有哪些

 

课后复习间隔的时间不能过长,当天学的内容当天必须复习。有些内容要多次复习,如单词的记忆,一周之内须重复二三次。要根据不同学科分类复习,如英语、语文要多阅读,多背诵,加深理解记忆;数学需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把概念、定理记熟。

 

经常进行系统复习有什么好处呢?

一、可经使学习成果牢固地贮存在头脑中,以便随时取用。

    学过的东西,如果不经常复习,必然会发生遗忘的现象,这是一条规律。可是很多同学不尊重这条规律,一旦学过的知识到用的时候想不起来了,就抱怨自己的记性太坏,甚至对学习丧失信心。

    还有的同学认为,理解的知识就容易记住,这看法是对的。但他们忽略了理解的知识还是要通过不断地复习才能真正记牢。有人说“复习是学习的母亲”。这是有道理的。

二、可以检查出学习中的漏洞,以便及时补上,保证了基础知识的完整性。

    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因病、因事、因情绪波动、因学习分心等等原因,造成某一阶段的学习效果差,以致出现漏洞和欠缺。有的立刻表现出来,有的要经过一段时间 才会逐渐暴露。如果能经常自觉的进行系统复习,那么学习中的缺漏就可以及时补上,以免造成学习上长期“欠债”的现象,经保证所学知识的完整性。

三、可以使知识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基础知识。

    平时,通过分科、分章、分节的学习,可以说基本上完成了对各种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任务。但是如果不复习,这些知识从量上说,太多;从质上说,太乱。这里的“乱”是指所学的知识还比较孤立、片面,还只是堆积式的知识,只是建造知识大厦的原材料。

    所以,学习到了一定阶段,就要自觉地进行系统复习,经便把长期学习和各部分知识,通过艰苦的脑力劳动把把它们有机地“组装”起来,使它们真正回到科学体系中应有的位置上。

    要做到这一点,除了靠平时学好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外,还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例如,能否正确地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综合、归纳、演绎等等。

    通过这样的系统复习,知识就自然改变了支离破碎的状态,而成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知识系统,这样的知识又好用,又记。尽管知识的容量很大,但形式上却是少而精的。

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由于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每次复习,表面看是重复,实际上是认识的深入,复习一次就有一次的收获,这也是没有止境的。有人说,复习就是把知识有机地串起来,还有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 来的知识体系。”这些话都是有道理。自觉地经常进行系统复习,将使你断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如何有效复习

考试已经临近,各学科都已经进入到紧张的复习阶段。老师和家长都进入备战状态,可有的学生对待复习巩固并不买账,他们认为复习巩固是“烫剩饭”,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表现出平时还没有地浮躁。还有的孩子面对一学期的知识感到有些棘手、茫然,不知道如何复习。还有的孩子提起考试就恐惧,面对考试无能为力。……。我每次面对这样的学生,要心平气和地把家长和孩子组织到一起,与他们交流做法:

一、完整的看一遍教材把课本完整的看一遍,理清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网络。我们平时学习的时候,大脑中接受的是相对单一的知识点,一学期下来,许多同学会感到头脑里装了很多东西,很多很乱。所以在考前我们应该将平时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理清教材的思路,完整地把教材看一遍。这样我们能够在头脑中构建起一个知识网络,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知识的提取。

 二、明确重点,攻克难点,侧重疑点。 在对知识点进行梳理的时候我们应抓住重点、难点和疑点。对于重点应吃透,并尽可能在实际中进行运用。对于难点则要努力攻破,一方面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理解,另一方面同学之间可以加强交流,在交流中解决这些难点。而复习更重要的是查漏补缺,对于一知半解的疑点决不可轻易放过,任何问题在我们的头脑中都不应是模棱两可的,可以把平时的作业、试卷中的错题再做一遍,再进行一次分析,以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三、讲究方法,适当做题。复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也许适用于不同的人,我们应在实际运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同时应注意不断地变换自己的复习方法。有时我们常会感到一种本来十分灵验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后变得不再灵验了,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地改变方法,以不断提高复习的效率。当然复习时适当地做题是必不可少的,可精心选做不同类型的题目,在练习中使知识点得到了巩固,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调整心态,考前虚心考时自信要有虚心的心态,意识到自己还有许多不明确的知识点,还有没完全掌握的技能方法,这样才能在复习时深入钻研,仔细琢磨。而在考试时同学们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放松自己,以必胜的信心,坦然面对考试。在复习的最后阶段,我们可以将一些期末的练习题当作正式的期末考试,利用它们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并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应试技巧,从而使自己在走进正式考场时能进入一个最佳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