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耶非耶——从唐陵石人石马的“被漂白”说开去

 d大羊 2016-05-12

  毫无疑问,微信已然成为当下社会信息的话题爆发源之一。几天前,一则关于唐陵石人石马“被漂白”的新闻又成为热点。不想,原来是旧闻重提。紧接着就是陕西文物部门的指责,称反映问题不实。这自然是连环的。且不论此事的真假,一个事实是,类似的对文物的“洗刷刷”事件从十多年前的著名水洗孔庙事件后一直在不断上演,说明这并非孤立的个案。最近的一件,就是一个月前所发生的,杭州秋水山庄被粉刷成“土地庙”的事件,令人哭笑不得,滑稽之极,却又极其痛心,甚至极其愤怒。

  我没有到唐陵现场去察看。不过,从高清的现场照片来看,石像“焕然一新”,所以不可能属“自然现象”,肯定是“事在人为”。陕西文物部门的“清洗保护论”当然有其道理所在,但在我看来依然是有不少问题的,因为这样的保护并没有考虑中国文化中的审美心理与历史信息的保护,而是不管什么细菌和历史包浆,全部“一锅端”,一洗了之。看来,清洁工是全身力道。文物清洗有一定的专业要求,也许我不懂。但再高深的专业知识,必定不能违背常识和常理。时下正是一个普遍缺乏常识的时代。文物不管如何保养和修复,必须以不改变外观为前提。换一种说法,就是“维修了”看上去和“没有维修”一样。这才是高难度所在,也是大智慧所在。

  记得以前读到关于日本佛像的修缮,即以此为标准。因为外观和材质,都是文物不可缺的部分,各有价值所在。很多时候,外观甚至更重要,因为是时间和历史的见证。当外观改变很大,实际上这种“修复”本身就是一种破坏。唐陵石人石马的“被漂白”事件,其实在我看来,不过是不可胜数的中华文物所面临现实境遇的一个缩影。所以,后面的讨论不必局限于此。文物被盗、被损毁,常有耳闻。最悲哀的是,以前有,现在有,今后还会有。事件发生的原因,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首先是技术层面。正如刚才所言,文物检修需要秉持“维新如旧”的标准,技术上会有一定的难度。但不管多难,按照现在的科技水平,总是可以得到解决的。只有技术上过关了,才能真正实现保护文物的目的。况且中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其中有很多是露天文物,尤其是现在的工业污染严重,像酸雨、粉尘等腐蚀性极强,加剧了破坏程度。这一问题必须要解决。现场照片所显示的光洁程度如此之高,宛如新造,应该不需要技术含量。或许是临时工干的,才会使得原貌改变如此的干净、彻底。如果撇开技术方面的难度,更主要取决于意识层面,“好心办坏事”,更不足为奇。不外乎两类主导观念。一是在于认识上的落差和分歧。在有识之士眼中,文物外观来自于时光的积淀,但在技术清洁工眼里,外表包裹的历史陈迹其实是一种“肮脏的污垢”,往往显得极其陈旧而令人感觉沉闷,为了表现某种新气象,应该尽量干净、明亮,才能好看、气派。有专家就痛心地说,生成这些历史陈迹需要几千年,抹掉仅仅几分钟。一是在于追求和迎合政绩的思想作祟。如果修了和没修一样,不就代表没有干活,没有成果?有了这样的观念,即使有维新如旧的技术,也会置之不理,我行我素。

  两类观念的差别在于,第一种是不懂装懂,纯属无知,第二种是明知故犯,属于无耻。文物一旦外观改变,就不可再生,无法挽回。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文物的损毁,人祸大于天灾。想当然,屁股决定脑袋。寻根究底,与整个社会缺少文化信仰和敬畏密切相关。其实不独这类事件,比如徽州改名之争,见证了地域文化的空洞化、碎片化,一代书印大师吴让之被称为“D丝”,见证了汉语的粗俗化、污秽化,无一不是缺少敬畏和信仰的见证。到处可以看到金钱利益的渗透,无孔不入。个人被大潮挟裹了前进,随波逐流,表面上是缺德、缺心眼,实际上是缺少修养和文化。按照目前这种逻辑来推测,文化将有两种主要的死亡方式:一种是娱乐至死。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皆以娱乐的方式出现,所有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等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尤其在儿童与成人合而为一成为“电视观众”的文化里,政治和教育等等一切最终会发生“孩子气”式的蜕化降级,成为幼稚和肤浅的弱智文化,在无休止的娱乐表演中消解了崇高的精神信念。一种是无知至死。无知无畏,源于自欺,源于盲目,源于自我膨胀,对于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想当然,乃至于最终对世道人心都会麻木不仁。人人都无法避免惰性和游离等负面情绪的滋生,人人都是自我的终结者。概而言之,对于历史传统文化的漠然,直接导致国人在当下普遍活得太累,活得力不从心,活得不耐烦。因为人时时刻刻总是在寻找自己心灵的故乡,否则,始终是一个漂泊者。心灵故乡的存在,意味着要寻找着文化的根,从而获得一种精神自由,为个人在精神方面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空间。这种包含着反思、检讨和追问等诸多要素的寻找,实际上是民族文化意识中潜在历史因素的觉醒,也是对人世无限感、永恒感的对象化表现的把握,更是对建立文化信仰以及所能发挥作用的全面思考。其实回顾整个事件来看,有人质疑是好事,最怕的是全部沉默,漠不关心。现在毕竟还有关心文物和文化的一群人,希望知道真相。不懂专业也没有错,因为一次甚至更多次的新闻事件,使许多人从不懂到弄懂,最终也是好事。从本质来看,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信仰。珍视文化,就是珍视自己,就是珍视未来。但愿各类真真假假的涂抹洗刷事件不再上演,但愿一切都是杞人忧天,但愿面对一切历史文化精华之时,保持清醒、理性和无比审慎。但愿没有这类但愿。珍爱传统文化,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的,都变成一种自发的良好习惯。

(作者系书法学者、艺术评论人)

 

录入编辑:王建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