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邮刊难集吗

 海外寻瓷翁 2016-05-13
民间邮刊是相对于官办邮刊而言的。在目前中国邮坛,民间邮刊的定义还应当广泛些。因为,许多省市级的集邮报刊,也难取得国家出版部门批准的正式刊号。他们不能公开发行,只有内部征订或自办发行,我们姑且将这些邮刊也称作“民间邮刊”。

时下,有一定邮识的集邮者已意识到集邮文献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去收集各种邮报邮刊,民间邮刊是他们收集的一大头。原因很简单,官办邮刊大多都可在各地邮局订阅。要抢收的,只是1981年以前的几种,那也只是价格问题。只要你肯出价,自

然有人送货上门,哪怕是创刊号的《集邮》杂志。

民间邮刊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它们大多是个人所办,自己组

稿撰稿,自筹经费,自己发行,间有邮品出售以邮养邮或以邮养刊。一般来说,个人邮刊,能超过20期的寥寥无几。若无信息,根本不知道它何时创刊,何时停刊,怎么收集。各级地方邮协办的刊,也视经费和稿源情况,以及印刷厂能否按时印刷等,难以定期出版,都增加了收集的难度。

那么,怎样才能尽可能多地收集到民间邮刊呢?笔者的体会是:

①从报纸的广告找信息,主动去函索刊。当然,函内最好附上几毛钱的邮票。现在的民间邮刊,每发出一份,要花成本一元左右,纯粹白送是送不起的,要相互体谅。收到回刊后,觉得不错,便可汇款订阅。北京、上海、广州、江浙、武汉等地,都有时间办得长且有一定质量的民间邮刊可收。

②交换。用邮票、粮票、门券、地区报纸等收藏品交换,一般办刊者是乐意交换的。

③自办邮(藏)刊。创造条件自己办一份民间邮刊,既有邮文,又有交流品,电脑打字,信誉好,寄出去换刊,十拿九稳。我的自办刊名为《集邮一得》,只发表我一人写的集邮文章,不定期出,自己打印。换来的刊物,不下一百种。

④互登广告,扩大影响。在可信的民间邮刊上互登介绍对方刊物的个人广告,连停反应后,知名度提高了,就会有人主动来刊联系,你收藏的民间邮刊就会越来越多。

⑤统购。有些办刊人并不集刊,累积多了,他会当做废纸处理掉。你可主动联系,请他们到时打包寄来,一份几分钱,价廉物美且事半功倍。江苏常州市的程洁先生,经常将他收到的民间邮刊成批赠我,豪爽感人。

⑥以文换刊。看中了哪家邮刊,就主动投稿。民间邮刊一般无稿费或低稿费,不必计较,只要它长期赠刊你就行。集刊者一般文化素质较高,信息又多,投稿采用率较高,回报的民间邮刊

也就多了。这一条对集刊者要求较高,但集刊者不能只当单一的收藏者,既收集又研究才能上档次。邮文写作,到了一定水平,就会是刊找你,而不是你求刊。贵州的郭润康先生,集邮一生,写作一生,如今已是名满天下,仍乐意为民刊写稿。国内外天天有几十封信给他,其中一半是赠阅民间邮刊。难道我们不应当向

郭先生学习吗?

⑦广交朋友。现代社会,是开放社会,是需要通才的社会。学理工的大学生,不能一味钻进理化象牙塔,对文史一窍不通;同理,集邮的人,不能单一地只弄邮票,要对钱币、火花、粮票、电话磁卡、门券……都懂一点,结交各方面的朋友,互通有无。这样,那些不集刊的朋友就会主动帮忙,将他们收到的邮刊赠给你。你就会如同纳百川的大海,集藏越来越丰厚。坚持数年后,你一定能成为一名集刊大家。


税票定义

税票收藏由来已久,特别是1991年后,税票收藏已成为集邮的一大收藏门类。

税票包含广泛,据1991年11月25日在日本东京国际集邮联合会第60届代表大会上通过并生效的《税票集邮评审专用规则》(以下简称《规则》)规定,可以参展的税票类展品包括税票、费用票和印花税票。目前,我国税票收藏界已按规则将税

票分类,其中包括:一

税票《规则》对此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表示一切财政上

用来支付纳税费用或豁免费用的凭证。”我国在此范围内的税票包括货物税印花、保险税票、农业税票、消费税印花、契税印花、各种统税印花、车辆牌照税完税证和现行使用的各种税票(包括税务、财政、海关部门使用的税票)等。

费用票。据《规则》载,费用票是“被用来支付、豁免各种有偿服务费用的凭证”。这类税票有公交、公园、轮渡等部门的收款印纸、外交部门的收据印花、出版部门的版权印花、救灾团体的赈灾款印花、防痨协会的慈善印花等。

信用票。《规则》指出,信用票是“表示委托人、指定代管人捐赠的一切金融或财政信贷而发行的票证”。像金融部门贴花储蓄的收款印纸、邮政储汇部门的汇兑印纸和储金邮票、司法部门的司法印纸、邮用税票、海关内部使用的印花等都属于信用票范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