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孔圆钱,曾经影响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对日本、安南(越南)、朝鲜等邻国的影响最为深远。 隋唐时期,随着经济文化交往的不断发展,中国与邻邦的关系更加密切。相伴而来,中国的方孔圆钱先后流入日本、安南和朝鲜等国,而这些国家所铸的方孔圆钱也相继回流中国,并与中国铜钱并行。目前所知,流入中国的邻邦铜钱,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它们本国的年号钱,其形制、钱文等各具特色,容易辨识。另一类是仿铸我国的古钱,其中有些钱的形制、钱文与中国古钱相侔,较难鉴别,只有通过大量的实物接触,比较观察,反复研究,综合分析,才能准确区分日本、安南、朝鲜的古钱,以免同中国古钱混淆,并从中找出鉴定的规律和方法,得到满意的结论。 最早仿铸中国方孔圆钱的国家是日本。史书记载和实物证明,日本早在奈良朝元明天皇和同元年(708年,唐景龙二年)铸和同开珍钱,尤其宽永通宝铸时最长、铸量最多,即自宽永二年(1625年,明天启五年)始铸,到1867年止,前后历经天明天皇至孝明天皇等十个皇朝,达二百多年之久;种类繁多,币材分金、银、铜、铁多种,铜钱有光背,或长、久、千、波文等不下千余种。随着中日交往的日益频繁,日本仿铸宋、明二代年号钱有数十种之多,主要用于经济贸易,有些钱制作粗糙,文字歪斜,背无轮郭,如日本的打制钱。日本仿铸的宋、明两代的同品名的年号钱,如元丰通宝、元祐通宝、洪武通宝、永乐通宝等,流入我国数量不少,给钱币的鉴别带来了一些困难。兹将日本古钱列表如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