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员工管理:先满足情感需求

 llvsh 2016-05-13

20世纪40年代初,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开始研究人类行为动机问题,并于1943年发表他的第一篇文章,提出著名的需求层次(Hierarchy of Needs)理论。

为求清晰直观,我们通常用金字塔图形表示需求层次,但马斯洛本人并未使用这种图形。需求金字塔底端是生理需求,往上依次是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又称归属需求或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位于顶端的是自我实现需求。其他四种需求的满足,是自我实现的前提。

这种对人类需求的简洁概括立即流行开来。问题是,需求金字塔无法表达人类行为动机的微妙和复杂之处:在现实中,主体通常只能感受到模糊的意识之流,而无法条分缕析地阐明行动的理由。“实际上,各需求层次间的界限相当模糊。”马斯洛写道。他大概不会预料到自己的理论被后人如此滥用。

举个亲身经历的例子。最近我为一家大型跨国企业提供心理和组织方面的咨询。该公司某次战略会的议题是如何提高员工敬业度。会上,一位高管提议为员工提供现金激励,并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解释了她的主张:收入和福利位于需求金字塔的底端;只有基本需求满足后,员工才能向上攀登,追求职业成功,并最终寻求造福社会。因此她认为,公司必须先完善薪酬体系。

这不是我第一次在公司高管会议上听到马斯洛的大名。需求金字塔出现在人力资源手册、商学院教程和领导力培训中,俨然成了不可撼动的真理。人们希望用需求层次理论证明,提供公平的薪酬和安全的工作环境这类基本条件,是提升员工敬业度的利器。问题来了:需求金字塔这一马斯洛理论的简化版本,通常并不适用于当今职场。

在当今发达国家,对于大多数企业员工,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已不是问题。薪酬和福利固然能激励员工,但企业不应过分关注物质激励,因为情绪体验和心理状态对员工的影响不亚于收入。

最近我走访了一些员工敬业度很高的企业,调查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在访谈中,只有4%的受访者提到收入;大部分受访者更看重自主性、自由度和团队归属感。金融从业者转行当中学教师、身无长物的记者深入战区——为激情、尊严和自我实现放弃优厚收入、甚至人身安全的例子不胜枚举。

简单的金字塔结构无法概括人类的身心需求;线性思维无法把握复杂的行为动机。人们的行动理由各不相同。马斯洛晚年也开始担心需求层次理论被误读。他强调,为从根本上获得满足感,人必须学会直面心魔。61岁时,为应对内心长期压抑的愤怒,他本人开始接受精神分析。

能用一目了然的表格解读人的行为动机当然很方便,因此需求金字塔的流行可以理解。但人力资源管理和领导力不应停留在满足员工基本需求上。影响员工敬业度的因素很多,包括团队氛围、自主权、兴趣、被认可程度、个人发展等等,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以为用一张金字塔图表就能玩转员工管理。(王晨 |译 安健 |编校)?

苏珊·大卫是Evidence Based Psychology咨询公司CEO、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麦克林医院(McLean Hospital)心理辅导研究所(Institute of Coaching)共同创始人,并在哈佛大学担任讲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