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锻炼、用药、生活,3 大烦忧,看这篇就够!

 hdpingxu 2016-05-13



常常听到有糖友感叹:


好不容易退休了,想享享儿孙清福,没想到糖尿病却找上了门。


您先别忧郁,要知道,得了糖尿病也可以照常享受天伦之乐。


今天,我们请来了糖尿病「资深病友」老王,给大家说说怎样和糖尿病「和平共处」。


老王,何许人也?

老王,刚刚过完自己的七十大寿,是一位患糖尿病已经 10 年的退休老教授。


老王的爱好是下象棋、散步、打太极拳。


他能哼唱京剧,能自编体操和舞蹈,深受社区大妈们的热烈欢迎,有「师奶杀手」的美称。有时兴起,老王还会叫上老伴到广场跳广场舞。


老王曾经是研究生导师兼「烟酒生」导师,病后已经戒烟、戒酒,彻底和烟酒说「拜拜」了。


自从老王查出糖尿病以来,经过医生的不懈努力和他自己的积极配合,老王基本将血糖控制在了目标水平,连他的主治医生都夸他血糖控制得好。


老王心系一众糖尿病病友,一有机会就向大家推广自己的控糖经验。


他深知糖友们的忧虑,在这里,老王帮助大家把这些忧虑一一击破。


糖尿病治疗中的这些忧虑,你有过吗?

1. 锻炼之忧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治疗中锻炼不可少。


但许多糖友对锻炼的注意事项不太清楚,导致效果不好甚至惹出问题。


比如,有的糖友用爬楼梯来锻炼,以为自己爬完楼梯后,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效果一定不错。


但是,这样看似「有效」的运动方法可谓危机四伏:


  • 一是爬楼梯对腿部和膝盖的负重过大。

  • 二是过度运动可能造成低血糖反应,而楼梯很高,要是一个不注意摔倒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那么,怎么锻炼才是合理的锻炼呢?


首先,并不是每一位糖友都适合运动,如果有下面这几种情况,就不太适合了:


  • 严重的高血压而且血压控制得不好。

  • 严重的心脏病。

  • 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眼底出血、糖尿病足、酮症酸中毒等。


简而言之,运动适合在医生的治疗和健康指导下,血糖控制平稳的糖友,更适合体重超重的糖友。


其次,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


建议糖友们做有氧运动,比如,慢跑、快走、健身操、太极拳等。


运动中也有技巧:


  • 切忌空腹运动。

  • 运动时间要相对固定,有利于配合药物治疗。

  • 最佳运动时间是餐后一小时左右。

  • 每次持续运动持续 30~60 分钟。

  • 为安全起见,最好结伴运动或在家人的陪同下运动。

  • 运动时不能立马停止,要逐步做些轻度的运动过度。

  • 备好甜食、饼干等食物,避免低血糖反应。




2. 胰岛素之忧

有许多糖友觉得打胰岛素很麻烦,对胰岛素有恐惧心理。


但是我们要知道,胰岛素是我们对抗糖尿病的好帮手。


说得通俗些,如果治疗糖尿病是场战役,胰岛素那就是武器。


怎么用好胰岛素呢?这里有些小诀窍分享给大家:


  • 如果你注射的是预混胰岛素,使用前需要把笔芯里的胰岛素摇匀。由于胰岛素浓度不同,所起到的效果也不同,万一浓度高的注射同样的量,可能会发生低血糖反应。

  • 注射胰岛素后,不要立即拔针,针头应保留在皮下至少 6 秒钟。

  • 针头无小事,要做到一针一换。

  • 每次注射部位间隔至少 1 厘米,以防组织的重复损伤。


3. 生活之忧

有些糖友在患病后总有心理负担:


哎,我老了本来就干不了什么活来帮助子女了;现在可倒好,得上了糖尿病,反而要子女照顾我,增加了子女的负担。


其实啊,天下父母辛辛苦苦一辈子,而子女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父母到老年享受天伦之乐。


所以,疼爱在外打拼的子女的最好方式就是爱惜自己的身体。


得了糖尿病不要紧,要紧的是在医生的指导下,与糖尿病和平共处,生活照样可以活得有滋有味。


责任编辑:羽方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