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免费赠阅丨《私享艺术》2016年4月刊,黄宾虹:画学通论

 cxag 2016-05-13

专注传统文化,以中国传统绘画、书法为核心,倡导艺术美学;从古至今,传承文化,推介艺苑名家,艺术精品,引导艺术收藏与投资,引领艺术时尚生活。

主 编:王成业

私享艺术机构出品

赠刊方式:

联系小编微信:xiaozhanboshi

『 目 录 』

[东方经典]

六德轩藏绘画鉴赏

旭宇:当代文人书法大家

邵梅臣:画耕偶录

黄宾虹:画学通论

[风骨风度]

春潮涌动 雄音再起

——评师恩钊北派山水新作《春山系列》

范扬自述 范 扬

物以神聚——品鉴范扬中国画

[专 题]

唐建:有承有破 法自我立

[品 读]

杨必位:从无知的朦胧迈向有知的空灵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读赵根成人物画作品有感

江宏伟:花事记

王慧智的“雪境丹青”

众家评说:熊显林花鸟作品

陆天宁:艺术的苦旅者

[书 家]

古风弥漫的侠士——我看况尉书法

况尉:散怀而书

[聚 焦]

林浩湖:艺可载道

王水清:灵魂深处的本真

鹏程万里 山水华章——崔鹏程山水画艺术品

寄蜉蝣于天地,挟飞仙以遨游

——崔鹏程绘画作品解读

王少桓作品赏析

[守 艺]

明式家具漫谈

[鉴 赏]

魏怀亮、齐剑楠、石峰、赵锦龙、高强、万鼎

赵永夫、马麟、欧阳光、王鹏、陈昭、于晓君

内/页/版/式

[ 东方经典 ]

六德轩藏绘画鉴赏

文/传薪

【编者按】六德轩为著名文人书法大家旭宇先生的斋号,旭宇先生多年来对古代书画、玉石瓷器等深入研究,同时也收藏了很多古代艺术精品,《私享艺术》主编王成业经过长时间与旭宇先生沟通刊载其书法作品与藏品事项,经过旭宇先生同意与甄选,于本期刊登清代渐江弘仁《山居图》、清代石谿《水阁幽居图》、明代祝允明草书《杂题画景》诗、明代李流芳《十二梅花册》,以供广大艺术爱好者及收藏界人士品鉴。

旭宇:当代文人书法大家

旭宇先生是一位勤奋、高产,艺术、学术视野广阔、造诣高深、成就丰硕、在诗书两界和社会上都具有广泛影响的书法大家。他的行书宗法晋韵宋意,既得二王萧散、飘逸之美,又得宋代文人书家娴雅、书卷之气。同时又兼攻北碑,在其行书流美之外,又增其笔墨线质的刚健雄强和结字的自然、活泼之美。《诗书杂感》堪称是旭宇先生诗书思考和行书实践的代表作。

邵梅臣:画耕偶录

《画耕偶录》主要是辑录著者的题画之作而成的。认为“画道本闲家具耳”,提倡“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作画“当有意无意,求天趣于笔墨之外”,“奇怪不悖于理法,放浪不失于规矩”;主张绘画应“简淡高古”,“脱脂粉气”、“脱火气”,即“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又要有“魄力”而无“闺阁气”,“画笔宁拙毋巧”,要“萧条淡漠”,“趣味深长,精神完固”、“离俗当远”和“忌甜”等,强调学力与天分。

黄宾虹:画学通论

黄宾虹一生跨越两个世纪,两种时代,最终以中国画大师名世。他的绘画集中体现了他对艺术史传统的深层热忱和洞察,体现了他对中国画发展前景的独特见解和创造。七十岁后作品,兴会淋漓、浑厚华滋;喜以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本书收录了一代画师黄宾虹对国画的一些独到见解。

[ 风骨风度 ]

春潮涌动 雄音再起

——评师恩钊北派山水新作《春山系列》

文/贾德江

师恩钊的视野中,客观世界无不具有精神生命,尤其是北方山水的险崖、巨壑、林涛、云海、瀑水,无不闪现着生命的律动,流露出各异的品格与意志、气质与精神,自然山水蕴藉着人类的灵魂与情感。面对自然,是精神世界的碰撞,是生命与生命的交融。

范扬自述

文/范扬

但是,我仍然保留着那一份初始学画时的热情。我喜欢画画,画画对于我来说,不是事业,是生活。我看我这一辈子,别的也不会了,我只会画画。“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古人说得真好,常读常新。

物以神聚——品鉴范扬中国画

范扬的画路宽广,山水、花鸟、人物皆长,写意、工笔、书法跨界贯通,喜欢在表现题材和形式语言上多做尝试,从挑战自我出发,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大幅创作与精致小品均追求意境之美和笔墨品质,以高产的积累和鲜明的个性成为当代中国画艺术开拓创新的一位重要代表。

[ 专 题 ]

唐建:有承有破 法自我立

文/王文章

唐建在艺术理论中坚持“传统与创新”并重的艺术观念,并在其艺术实践中坚持体现这种艺术理念。他注重一边从古今中外艺术传统中学习优秀的品质,为我所用;一边坚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他认为:“如果我们像徐悲鸿先生所讲的那样,‘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入’,能够从中国古代儒、道、释文化思想中汲取营养,必能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新时代的中国画来。”这可以看作是他最为执著追求的艺术理念。

[ 品 读 ]

杨必位:从无知的朦胧迈向有知的空灵

“艺”与“技”是不同的表述层面,但却共同组成了服务于绘画的加力器,它们之间是一种启承配合关系,只有在不能分割的协调互动中才能创造具有审美意义的隽美之作。由此便引来了值得艺术家去探讨的话题,即技艺功能与审美意趣的关系,以及如何从绘画精神上去作全面的思考。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读赵根成人物画作品有感

文/贾德江

赵根成的作品是遵循这个原则的。一幅幅读着他的画,我从感性走向理性,体验他心灵的外泄,感受他作品的形式,思考他笔墨的语言。若干年来,赵根成是以两种绘画语言走向中国人物画坛的,一种是工笔,以现实题材为主,也时有表现历史上著名人物的肖像式作品;另一种是表现古典人物的水墨小品,空灵、放逸、潇洒,充满文心、文气、文趣。

花事记

文/江宏伟

我的绘画是大自然式的观照方式,我熟悉的表达方式,按现在的说法是一种被称作具象的描绘手法。显然是一种昔日的目光,与过去式的表达手段。凭借这昔日与过去式,让我有缘与自然保持了三十多年的亲近。虽然花盛、叶落的重复循回是自然的常态。但就有限的个体与这无限的常态,还总是能不断地找出点新东西。就算是只作记录也无法穷其一生,更何况常会在心里起些反应。

王慧智的“雪境丹青”

文/李人毅

王慧智作画紧紧抓住了骨法用笔这一举要,充分挖掘和展现了中国画技法本身的潜能,靠领悟和实践拓展传统笔墨的张力和艺术魅力,师古法而写我心。让线与线在比较中彰显灵光,令笔与笔在变化中内渗骨秀,使墨与墨在对立统一中绽放异彩。进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叙事风格与特征的山水画新样式,形成了独特人文景观的新雪境。这既是画家本人的成功,又说明古老中国画体系的宏阔正大、积淀深厚,文化底蕴源远流长。

众家评说:熊显林花鸟作品

文/林木

林木:条条道路通罗马。技法出新是创造,立足传统发展传统亦是创造。熊显林的花鸟画在开掘笔墨境界上做得亦十分出色。熊显林以花鸟为题材,呈现的却是他在笔墨上深厚的修养。他的笔墨精到耐读,一笔一墨均变化多端,笔与笔墨与墨之间的关系,亦呼应顾盼,头头是道。在一些大型作品如荷塘系列中,花、叶、枝、鸟在笔法变化与墨法组织中,呼应穿插,穷极变化,功夫修养确已不只在花鸟之中了。这当然也是一种探索,一种对传统笔墨内蕴的精深探索。

陆天宁:艺术的苦旅者

文/尼玛泽仁

看到他的作品时有一种直面冲击:画面中叠加的色块通过跃动粗放的笔触铺满画面,使无声的景物在平静中流动出一种生机和活力,高原风光弥漫着宗教的神秘与肃穆的氛围,作品让我记住了天宁。

[ 书 家 ]

古风弥漫的侠士——我看况尉书法

文/陈忠康

观况尉兄的书法,可见其参古法甚深,古法能遗貌取神,不执着于某家某帖,保持一种吸收的自由度,忠实自己的心源。书法贵在博取,贵在精研。精研为先,以一家入,直至深究,无论笔法、结构还是布白、经营,都应精研其理,精研而后则以博取为佳,一家为主,辅之多家,乃至其它书体、其它时代,都要涉猎,涉猎并非参古,而是认识“跨界”的意义。

况尉:散怀而书

文/周勋君

经常,让人们印象深刻的是,即使纵诞,信笔,在他的书作中,儒雅、淡然之气犹存。这当归结于一个人内在的那些核心的、稳固的精神气质,归结于这样的“他”在美学上的选择:结字清通、颀长,笔迹流便;除了字结构必要的运行轨迹之外,少有多余的造型,亦不过分强调用笔。

[ 聚 焦 ]

艺可载道

文/林浩湖

余从艺三十载,以“技”与“道”为营生,三十多年来不舍昼夜.虽如此,亦无法得古圣先贤之法要之一二.近年来诵经坐禅之余,涂抹丹青略有所悟!遂发愿传道之念,至诚之心感物应天。蒙上苍眷顾,有中国人民大学画院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等高等学府,预设平台,供我展现。可谓是天人感应,人物共进。

王水清:灵魂深处的本真

文/袁玲玲

水清,人如其名,清清亮亮、平平静静,总是那么简单而热情的生活着,努力着。画如其性,自然,单纯、质朴而本真,没有太多的思想负累,无需波澜壮阔的前景,只愿贪图简单而快乐的艺术人生,这种简单到极致的享乐无疑是灵魂深处的本真。正是这种天然的本真,让她的艺术追求纯粹而快乐,正如她近段时间给我看的一批画,一批画幅不大,但却精致生动的描绘苗族风情的肖像画,深深地打动了我。自然,画少数民族题材的画家很多,描绘苗族题材的更是不在少数,但像水清笔下这么朴素,自然,如生灵自现的气息扑面而来的吸引才最是钟情。

鹏程万里 山水华章

——崔鹏程山水画艺术品

文/杨祥民

清丽出新意,山水写华章。崔鹏程的画面,从中国的传统山水艺术走出,笔墨、色彩具有传统的意味,又吸收了现代的精神。展卷观览一幅幅具有勃勃生机的山水画,就能感受到一股时代和生活气息迎面而来。应该说,崔鹏程在艺术上追求一种中国气派,崇尚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宁静悠远的意境。

寄蜉蝣于天地,挟飞仙以遨游

——崔鹏程绘画作品解读

-文-陈姗

崔鹏程最爱师法到处云山,山晴雪霁,进入他的意识形态,瞬间幻化出铺天盖地的丹青壮观,云山一处处,画境一幕幕。在对画面整体和细节的处理上,崔鹏程颇有独到之处,无论是概括的笔墨,还是细碎的笔触,都在他的整理和收拾中完整的变成画面和谐的语言成分,有时候他是心中无画而画,眼中无景而景,有时候他是心中有画而画,眼中有景而景,一切状态的挥洒自在,收放自如,源自他丹青功夫深厚之因。

王少桓作品赏析

[ 守 艺 ]

明式家具漫谈

-文-海岩

[ 鉴 赏 ]

出品人:王成业

栏目统筹:刘慧

编辑:张倩 刘一

主编微信:823721174

投稿邮箱:sixiangart@126.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