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 | 海底捕参者:每月收入最少3万满身是伤病

 凡凡人人人 2016-05-13

 海猛子(“海猛子”是威海沿海渔民对海参采捕者的俗称)每年两个捕参季,每个月收入最少也有三万块,正是日进千元的诱惑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来威海捕参。但是,这是一份遭罪的活儿,不少人下水时会因水压大而鼻血不止,长年干这个的还会留下关节病后遗症。

海面到海底,浅有两三米,深则十几米。对“海猛子”而言,却可能是生与死的距离。 “海猛子”是威海沿海渔民对海参采捕者的俗称。他们平日里是打工者、农民,捕参季穿上潜水服便是“海猛子”。


海猛子每年两个捕参季,每个月收入最少也有三万块,正是日进千元的诱惑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来威海捕参。但是,这是一份遭罪的活儿,不少人下水时会因水压大而鼻血不止,长年干这个的还会留下关节病后遗症。


为避开海参的夏眠和冬眠,捕参分春秋两季,4月下旬至5月底、10月下旬至11月底。这两个时节里,海面上暖阳高照,但海水温度只有14℃左右。捕捞海参也需要经验摸索,有经验的海猛子知道哪的海参最多,直奔有利地点捕捞。


海猛子身上需要捆绑重达30多斤的铅块才能顺利潜入海底。海面之下数米,是昏黄的世界,若是赶上风平浪静的好天气,能见度有五六米,若是海水被风浪搅得浑浊,则只能看清前方半米的区域。“海猛子”不停游动,尽管身上有厚重的棉衣,但冰冷会很快透彻全身。最难忍受的是水压,头发昏发胀,感觉眼睛、耳朵像鼓起来一样,甚至会鼻孔出血。


一个猛子扎下去,最深要潜到十几米的水下。


随着扑通一声,海猛子的捕捞工作正式开始。


每条船上都有两个海猛子相互配合。一旦发生意外,海猛子的自救方式几乎只有一种,就是解铅,但因为水压变化太快,这样对身体的损害特别大。


海猛子潜入海底捕捞海参。 


满载而归。


对捕上来的海参进行初选,个头不达标的海参会重新放归大海。


为了节省时间,“海猛子”的午饭一般很简单。


为了尽早投入工作,有些“海猛子”吃午饭也不脱潜水服。


如今,不少外地的年轻人也加入了海猛子的队伍。不知道挣够了钱,他们还愿意遭这份罪吗?


42岁的周冰是荣成石岛人,干这行已经20多年。他家里还有点口粮地,但周边企业众多,妻子早成为打工一族。“每年干这么两三个月,钱就挣得差不多了。回家后干点农活或打零工。”周冰说,他已经习惯了干“海猛子”,回家想干活就干,不想干就歇几天。


但多数的“海猛子”们还是来自东北三省、山东内陆,乃至河南、陕西,本地人很少。“外地人占80%以上,本地人有钱了,不愿再遭这个罪。”


长时间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下作业,“海猛子”们的身体多少都有了反应。“戴护膝、护腰的作用也不大,海水太凉了。”干这行已经20多年的“海猛子”周冰说,近几年他已经感觉到肘关节、膝关节隐隐作痛,“类风湿。赶上阴天下雨,这关节比天气预报都准。”


“海猛子”大多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二十几岁的屈指可数。周冰说,一般人受不了,他感觉手艺快失传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