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电池对人体和环境有哪些危害? 废旧电池中含有汞、镉、铅、锌等重金属有毒物质。汞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汞中毒死亡率高达40%;镉会损害肾脏,还会引起骨质疏松、软骨病等病症,而且是致癌物;铅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阻碍人体酶代谢和正常血红素的形成。 废旧电池填埋处理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金属外壳会被腐蚀穿孔,有害物质随之进入土壤、水体,对环境造成污染。据环保专家测试,如果6吨生活垃圾中混入一粒含汞电池,那么当这些垃圾进行填埋后,土壤中汞的浓度就会超过安全标准。若废电池混入生活垃圾进入焚烧厂,则其中的汞、镉等金属将会在高温下气化,污染大气环境,影响人体健康。 不过,正常使用时,电池中的汞、镉等并不会渗漏造成危害。 我国2003年发布的《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规定,废一次电池的回收,应由回收责任单位审慎地开展。目前,在缺乏有效回收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不鼓励集中收集已达到国家低汞或无汞要求的废一次电池。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8年6月6日联合下发的《国家危险废物**》也规定: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镍镉电池、氧化汞电池可以不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林女士所指的电池即是此类,国家现在不提倡集中处理,与普通垃圾零散丢弃比集中处理更有利于环保。《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规定充电电池和扣式电池的制造商、进口商以及使用充电电池或扣式电池产品的制造商、委托其他电池制造商生产使用自己商标的商家,都应当承担回收废充电电池和废扣式电池的责任。 上述电池重金属含量高,故在垃圾分类中归于危险废物中的重金属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对回收与处置进行了规定,即更换时应尽量交付商家处理,避免造成污染。如无商家回收的,应当用封闭较好的物品包装好,再贴上“废旧电池”字样标识,投放于可回收垃圾箱,便于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