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杞丰博士说,他最害怕的一句话是:“我们家孩子很乖”! 在中国父母的观点里,“乖”是衡量以个孩子的终极标准。但赖杞丰却觉得“乖”字很可怕,因为那意味着“这个孩子已经不是一个孩子了!” “没有一个小孩生下来是乖的,他饿了会哭,热了会挣扎,不舒服了会大哭大闹,那是孩子本能的表达。当一个孩子违背天性变得很乖,那其实是他压抑了自己的情绪和需要,来讨好大人。表面看,一切都好得不得了,但麻烦从此开始了。”赖杞丰说。 所以,孩子是否健康成长,父母至关重要。他分享个概念,叫“三度出生”: 一度出生,就是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母亲和孩子休戚相关,母亲的呼吸、情绪、荷尔蒙、肢体语言…都会被孩子感知。妈妈开心,孩子也乐观;妈妈悲悲切切,孩子生下来就可能缺少安全感、容易紧张、恐惧。 二度出生,就是我们的原生家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完美地”复制到孩子身上。经常有父母问:“为什么我讲这么多孩子都不听?”就是因为你说的和做的不一样,而孩子表达对父母的爱的方式,几时变成和你一样的人。好玩的是,当我们还是小孩的时候,我们痛恨强权,但一旦成为大人,却不由自主地开启“父母模式”,这不可以那不行,不知不觉中就剪掉了小孩的翅膀,让他们变成和我们一样不快乐的人。 三度出生,就是自我的觉察。有一种疾病叫“心因性疾病”,比如莫名其妙的头痛、皮肤病、肠胃不适等,医学上查不出原因。那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很聪明,它会用自己的方式提醒你:你是不是做了太多不想做的事?压了太多负面的情绪?当你愿意正视身体的信息,开始意识到自己真正的情绪和想法,就是改变的开始,也就是三度出生。 这三度出生,其中有两度都和父母相关。所以你想你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首先要问问自己,你是什么样的人? 针对赖博士的观点,现场听众纷纷举手提问,麻辣回答HIGH翻全场。
Q&A 问:怀孕时我母亲得了癌症,我很痛苦,可能影响了儿子,现在儿子2岁3个月不会讲话,没有安全感,不懂社交。请问我是该自己带还是送幼儿园? 赖(反问):你打算怎么办? 我觉得应该自己带到3岁,让他多一点安全感再送幼儿园。 那你知道怎么做啊! 可是我是全职,孩子的爸爸太忙一点忙都帮不上,我实在太累了! 那你应该另外找一个男人来帮你带小孩!(全场哗然)你其实知道问题在哪儿,你知道你的儿子需要什么,什么是对他最好的!他需要父母的陪伴,慢慢培养安全感,而不是因为父母太忙,而被抛弃到幼儿园!你要解决的是你和你先生的问题。
问:我有两个孩子,大孩子总是打小的,我该怎么办? 赖:让他们打啊,我有两个孙女,大的也打小的。 可是小的会受伤啊? 大的也会受伤啊!(全场默然)当你是唯一的孩子,你可以得到父母全部的关爱,而第二个小孩的来到,关注就被分走了,大欺小时自然的事。你越叫他不打越没用,你要关注他为什么这么做! 我问了,他说不出来。 你身为母亲要用心!不要找别人要方法。你要给他足够的关注、理解、耐心和陪伴,这可能是个很长的过程,你要让他理解,不是轻轻松松几句话他就理解了。
问: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具备,却意外怀孕了,老婆想要,我却担心生下来让孩子受苦。请问我该怎么办? 赖:我不能替你回答,这是你的选择。每个选择都有不同的后果,你要和太太沟通,这样的后果能否接受?而什么有时双方的最大利益?我想提醒你的是,你和太太的沟通时要平等的,不要利用“沟通”来说服对方听你的。
问:母亲经常指责父亲无能,而我的婚姻就复制了母亲的模式,理智上我知道不好,但控制不了。 赖:你不是控制不了,而是太享受指责的感觉。我想告诉你,如果你不改变,你会重复你父母的痛苦,即使离婚也没有,你结10次婚也是一样的。
问:父母依赖孩子,有意无意地不让他长大,怎么破? 赖:不理他们不就行了吗》 不行啊!他们会失望。 那就不是依赖,是共生。是相互的依赖。记住一句话,你独立了他就独立。
问:孩子拖沓,怎么说都不听。怎么办? 赖:我一直说,从孩子1~2岁起就要让他学会对自己负责。比如他早上不起床,好,你睡,迟到了老师打电话自己解释。很多父母扛不住啊,老师一打电话,哎呀好丢脸,把孩子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你就把他选择的权利剥夺了。为什么孩子会叛逆,他要争取主动权,把属于他的权利夺回来。让孩子参与跟他生命有关的事情,他才知道该怎么做。
问:我是一个大学生,我讨厌我父母相处的模式,可是我发现我受了他们的影响。我的行为和他们越来越像,该怎么办? 赖:你的选择是什么?是继续和父母一样还是改变自己? (沉默)改变自己。 那就对了! 本文原载于《新女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