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家会伤人》:原生家庭的痛,你是否还在承受?

 如意松 2021-02-14

大家好,我们来讲一下原生家庭。

我们知道,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行为方式与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孩子的性格。与此同时,也对孩子未来的人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在一段家庭关系中,如果夫妻关系不和谐,就会有各种矛盾,比如妻子特别挑剔丈夫,总觉得丈夫比较懒散,而且老是喜欢挑对方的毛病;又或者夫妻总是闹矛盾,经常打架。这些情况,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

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中提到,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良好的夫妻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好的父母,能够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孩子,他们的孩子积极向上,开朗乐观,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在我们身边,更多的是问题父母,他们用忽视、控制、虐待、甚至暴力等手段,对待自己的伴侣,或是自己的孩子。

而在孩子这一边,因为比较弱小,并不能有什么反抗,即使做出反抗,也都是被父母压住。当他们长期生活在有问题的家庭中时,父母的行为方式,会对他们产生明显的或者不那么明显的伤害。因为问题父母不同的行为方式,我们需要进行不同的分析。

根据他们的表现,我们可以划分为控制型、忽视型和虐待型等三种问题型父母。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第一种父母,就是“控制型”父母。这种类型的父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他们对子女的生活无所不包,小到吃喝拉撒,大到人生规划,什么全给你安排好。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将他们比作盘旋在孩子头顶的直升机,孩子到哪里他们飞到哪里,可谓十分贴切。

那么,这种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会有什么表现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在一次聚会上,同事小丽演了一首歌,结束后,大家称赞她歌声甜美,婉转动人。但听到称赞后,小丽总感觉有些不自在,觉得受之有愧。而在受到批评后,她会有一种强烈的反应,认为别人是在否认她的能力。我在跟她聊过之后才知道,原来她有一个强势的母亲。在学生时代,母亲如影随形,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母亲都是亲力亲为,包办了她的一切。如果小丽做的不对,母亲会严厉地批评她,导致她即使一件事情做好了,也会战战兢兢,生怕达不到母亲的要求。而为了达到母亲的要求,小丽只能更加努力,以至于在成家立业后,她还是觉得,无法达到母亲的要求,需要拼命去工作。

从这段关系中,我们看到,母亲的强势,让小丽在小时候一直是被保护的一方,但这种过度的保护让小丽丧失了探索外界的能力,使得极度缺乏安全感。而且在强势母亲的影响下,小丽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也可能成为一个强势的人,这种问题基因,很有可能会传递给下一代。

那么,父母不强势,是否就好一些呢?其实也不一定。如果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很多父母,为了自己的子女,尽可能去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子女好好读书。从本质上来说,这是父母心理的一个投射,他们没有完成的目标,想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完成,所以会对他们有较高的期待和要求。

但他们的出发点就已经是错的,而且在过度的溺爱中,让孩子丧失了责任感,形成一种依赖意识,这种依赖,会一直跟父母纠缠。孩子会认为,被照顾是理所应当的。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巨婴”的说法,指的就是生理年龄是成年人,但心理还是三岁小孩的人,他们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也比较差。

有人这时候可能会说,控制型不行,那就“放养”嘛,放开总可以了吧。其实,这又走入了一个新的误区。我们刚才了解到,过度的关注可能会让孩子缺乏责任感与安全感。那忽视了又会出现什么问题呢?这就是我们要讲到的第二种问题父母——“忽视型”父母。

这里,有一个叫做“安全岛”的概念:“在孩提时期,父母无条件的爱就像是构筑了一个安全的岛屿,我们经常会说,家是心灵的港湾,就是这个意思,因为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困难,遇到什么挫折,家总是最坚强的后盾。其实深层次上,就是我们在小时候形成了一个“安全岛”。但忽视型父母,在孩子需要建立“安全岛”的时候,他们是缺席的。孩子在这时候并没有一个形成一个可靠的安全岛,所以在内心上,是没有安全感的,会产生自我怀疑与孤立的心态。

我们知道,父母由于工作的原因,不能长时间呆在孩子身边,而这时候,孩子的需求往往是被忽视的,这种忽视,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中描述为“单纯分离”,指的是孩子的需求没有及时得到满足。因为父母的缺位,孩子长期得不到照顾与关爱,渐渐地,它们会形成一种潜意识,认为自己是个没人要的小孩。

我们看到,中国农村有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基本都进了城里去打工,只有过年时才会回家团聚,平时都是由爷爷奶奶照看。而这种隔代的抚养,又会出现很多问题,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安全感丧失是也一种普遍的现象。大城市也是如此,父母更忙碌,陪伴孩子的时间更少,孩子的内心的会极度缺乏安全感,陷入一种孤独症,小孩也不愿意与人交谈,形成一种孤僻内向的性格。

正是因为,在孩童时期,父母对孩子的忽视,使得他们心中的安全岛还没有建立,或者在建立过程中是残缺的,所以他们更内向,不愿意进行社交,在新组建的家庭中,也会缺乏安全感。

前面这两种问题父母,或多或少都只是对孩子的性格,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危险性并不高。但接下来这个类型的问题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可就不一样了,这种影响,可能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第三种问题父母,就是“虐待型”父母。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身体的虐待,比如体罚,殴打等。上网浏览,你会发现很多诸如父母掌掴、殴打小孩的信息,仿佛那不是他们的孩子,就是一个工具。而且,他们还会辩解说,小孩犯错就该打,不打不争气。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网上之前流传出一则视频,视频中一个女子一直扇小女孩的脸,小女孩脸因为承受不住那个力道直接一个踉跄倒地;喝酒的父亲回家后暴打妻子女儿,将其打得鼻青脸肿,第二天清醒后求她们原谅。这种身体上的虐待,让一些家庭苦不堪言。

除了生理上的虐待,心理上的虐待来得更加隐蔽,它不易被察觉,但影响更加持久,伤害也更深。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言语虐待是十分常见的,比如,你的儿子在做数学题,一道题做错了,你会破口大骂:“你咋这么笨啊,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当孩子一次考试没考好,父母会说:“你怎么就不上点心啊,你知道为了让你上重点中学,我们付出了多少吗?更有极端的父母,咒骂自己的孩子,父母生你养你,你还不知好歹,你咋不去死啊,当初就不应该生下你这样”的话语。

在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折磨之下,这些家庭的子女,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为身体与心理的双重虐待,使得他们的心理变得极度脆弱、敏感,缺乏安全感,而且更具有攻击性。而用暴力的方式对待子女的父母,往往他们的原生家庭,就是使用暴力。当他们脆弱的自尊被暴露时,他们就会爆发,用相同的手段对待周边的或者事情。复旦大学一硕士虐杀十几只猫而被广泛热议,后面发现,他杀猫是因为他爱猫,这种变态的心理背后,是他父亲对他的虐待,他被关在门外过夜,还因为一些小事被父亲暴打。

原生家庭,并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因为我们不能决定我们的过去,毕竟它真实的存在。但问题父母让我们背上沉重的包袱,我们却是可以卸下来的。关键在于我们自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