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在青年人中发展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应当消灭个性,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这些人把为社会服务看作自己最高的人生问题。 2、言辞永远是空的,而且通向毁灭的道路总是和多谈理想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人格绝不是靠所听到的和所说出来的言语而是靠劳动和行动来形成的。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3、我以为对学校来说最坏的事,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这些办法来进行工作。这种做法伤害了学生的健康的感情、诚实的自信;它制造出的是顺从的人。 4、只允许教师使用尽可能少的强制手段,这样教师的德和才就将成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 8、发展孩子们对游戏的天真爱好和获得他人赞许的天真愿望,引导他们为了社会的需要参与到重要的领域中去。这种教育的主要基础是这样一种愿望,即希望得到有效的活动能力和人们的谢意。如果学校从这样的观点出发胜利完成了任务,它就会受到成长中的一代的高度尊敬,学校规定的课业就会被他们当作礼物来领受。 12、学校始终应当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取得专门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就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其主要训练在于获得细节知识的人来,他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
【碧溪缀语】读了《爱因斯坦的演讲和名言》,碧溪以为爱因斯坦不仅是个大物理学家,而且是个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上面摘录的内容,不仅讲清了教育的本质,而且讲清了教育的目的和方法。对于今天中国的教育“现实”可谓深刻、精警、鞭辟入里,足见“真理”是超越时空的!不仅今天的教师该对照反思,今天的教育专家、教育管理者更该深解其味。碧溪以为:成功的教育能“造化”世俗,而不让世俗改变教育;成功的教育会高瞻远瞩、成就未来,而不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附:视频《走进真实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的家庭和情感生活http://v.163.com/video/2010/7/O/K/V6APDANOK.html#sd=V6APDANOK&ld=V5R8BACEU&nvp=v.163.com/video/2010/7/O/K/V6APDANO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