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现自己的生长点

 江山携手 2016-05-13

发现自己的生长点

杨文华

(《小学语文教师》2013.6卷首

 

  许多年轻老师都有着强烈的成长渴望,愿意学习,特别是向有成就的名师学习。观看名师的教学录像,学习名师的教学设计,甚至连名师的教学语言风格都模仿得淋漓尽致。这些对于帮助他们快速地成长能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可是,一味地崇拜名师,模仿他人,往往会迷失自我,找不到自己成长的方向。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应该从哪里起步呢?

在植物幼芽的顶端,都有一个半圆球形晶莹透亮的生长点,也叫生长锥,它由一团具有很强分化能力的细胞组成。春天,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生长点也随之从沉沉的冬眠中苏醒过来,脱去冬装,长出嫩芽……由此,我联想到,青年教师成长是不是也需要一个专业的生长点?

上海青年名师戴建荣,年纪轻轻,就在吟诵教学方面颇有建树,就是从一个小小的兴趣点开始的。

有一年,学校派他去参加一个古诗词吟诵培训班。很多老师对这种传统吟诵法不以为然,感觉怪腔怪调的,甚至觉得很可笑。可是,他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吟诵,学得异常认真。他把吟诵技巧学到手以后就大胆在课堂上运用。没想到,每次上古诗吟诵课,学生都兴趣盎然,欲罢不能。在一次全市公开课上,他上了一堂古诗吟诵课。他将读、唱、吟、舞的形式巧妙运用在教学中,产生了极佳的效果。老师们被这种形式独特的课深深吸引住了,对他赞不绝口。从那以后,戴老师一发不可收,开始潜心研究吟诵教学规律,慢慢形成了自己吟诵教学的独特风格,成为了全国闻名的吟诵教学专家。

老师的成功,正是因为他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生长点,并依据这个生长点,充分发掘出自己的潜能,找到了专业成长之路。

很多名师的成长也都是从一个小的生长点起步的。比如老一代名师丁有宽从读写结合教学入手,贾志敏老师从素描作文起步,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青年一代名师管建刚从最初的作文手抄报开始,完成了一场震动小学语文界的“作文教学革命”;上海青年教师丁慈矿把对联引进小学语文课堂,开发了一种生动有趣的小学对联课程,成为小语界有名的对联教学专家;广西桂林的唐茜莉老师从孩子喜欢的灯谜入手,开发出了一种别样的诗词灯谜课,也成就了自己的专业发展。

可见,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样样都会。只要选取适合自己的某个领域去挖掘,去耕耘,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而一个人一旦找到自己的生长点,他就能把自己全部生命能量都调动起来,聚焦于一点,去实现某个方面的突破,形成某个方面的专业优势,并从这个优势出发,形成由点成面的发展效果。

从一个极具生命力的生长点开始,一颗草、一朵花、一棵树才完成了它们的生命成长,才有了生机盎然的大好春天。如果我们每位青年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并由此走上专业成长之路,那么,教育的田野也一定会满眼春色,生机无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