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用京骨穴针刺治疗肩背肌筋膜炎23例

 ZHAOZHONGYI14 2016-05-13

单用京骨穴针刺治疗肩背肌筋膜炎23

徐基民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中医科,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北京市100068;

 [摘要] 肩背肌筋膜炎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易复发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作者单用京骨穴针刺治疗病程达数月至10余年的肩背肌筋膜炎患者23例,在足太阳膀胱经原穴京骨揣摸发现有条索或者结节伴压痛,逆膀胱经进针10-15mm,局部得气后行持续小幅度捻转、雀啄手法不超过1分钟,部分患者产生循经感传和/或气至病所现象,表现为一股气感或者热流循膀胱经向肩背部疼痛部位逆行而上;有些患者在局部出现发热和/或出汗。根据23例患者病情程度、病程及针后反应的不同分别针刺1-3次而取得满意的近远期疗效。

[关键词] 京骨;原穴;肩背肌筋膜炎;循经感传;气至病所

肩背肌筋膜炎指由于外感风寒、劳损或外伤等引起的肩背部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常表现为肩背部酸痛不适,肌肉僵硬板滞重压感,有时向一侧或两侧背部与肩胛骨之间放射,甚至牵涉引起前胸部疼痛不适而被疑为心肺疾患,又称肌纤维组织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于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间单用膀胱经原穴京骨针刺治疗肩背肌筋膜炎23例,取得满意近、远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3例患者皆为门诊病例, 男8例, 女15例; 年龄最小21岁, 最大68岁; 病程最短2个月, 最长10余年。

1.2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诊断标准如下:(1)发病部位为肩背部。(2)临床表现为酸胀、重滞、困倦、疲乏、发麻、痹痛、乏力感,寒冷刺激症状加重,局部得温则适,反复发作,痛甚伴有肌痉挛,活动受限。(3)查体:局部肌肉紧张,患处有明显压痛,可触及1个至多个条索状结节“激痛点”。肩背部肌筋膜区以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为常见病变损伤区。④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

2 治疗方法

患者俯卧位,在双侧京骨附近向第5跖骨按压,仔细寻找以触及疼痛的条索或者结节部位为京骨穴,用0.30*40mm毫针在京骨穴压痛明显处沿第5跖骨骨面逆膀胱经循行路线向跖骨粗隆方向平刺,进针约10-15mm,局部得气后继续行小幅度捻转、雀啄手法,使针感自针刺处向上传导和/或肩背部病变部位出现发热和/或出汗即停止刺激;如在局部得气后再行上述针刺手法1分钟患者无任何针感传导、局部发热或出汗者亦停止手法刺激;用同样方法在另一侧行如上述同样手法;双侧留针30分钟。针刺后第2天观察疗效,如酸痛板滞感已不明显即停止治疗;如肩背部仍有酸痛不适、肌肉僵硬板滞感,即再治疗1-2次,最多治疗3次。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评价最终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京骨穴局部变化及针刺反应

23例肩背肌筋膜炎患者第1次治疗前在双侧京骨穴处向第5跖骨按压时均可触及粗细不等的条索或者大小不等的结节。病程短者多见较细条索并压痛不显著,有时需在皮下与第5跖骨骨面间仔细按压摸寻才能触及,病程长者常常可在皮下轻易触到较粗条索或者大小不等的结节并伴明显触痛;针刺京骨穴局部得气(以胀痛为主要表现)后继续行小幅度捻转、雀啄手法最多达1分钟过程中,能明确指出沿膀胱经循行路线循经感传的10例,其中感传到达肩背病患部位的4例,到臀部的3例,过膝关节但未到达臀部的3例;筋膜炎局部出汗的18例,发热的12例,其中既有出汗又有发热的5例。上述循经感传和/或气至病所现象均出现于双侧。

3.2疗效观察

参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上海市卫生局编,第2版)[2]中关于“痹症”的疗效评定标准,分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临床治愈:背部疼痛、沉重感与体征消失,活动自如,3个月内无复发;显效: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但活动时或天气变化时稍有不适;有效:症状与体征改善,气候变化背部仍有酸胀痛;无效:症状与体征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

表1 肩背肌筋膜炎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病程

例数

1次临床治愈

2次临床治愈

3次临床治愈

3次显效

3次有效

1-6个月

7

4

3

0

0

0

6个月-1年

7

2

3

2

0

0

1-5

6

0

2

1

2

1

5年以上

3

0

0

1

1

1

合计

23

6

8

4

3

2

由表1可知,6例患者经治疗1次达临床治愈,8例2次治愈,其他患者治疗3次后治愈4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病例0例。发病病程与疗效有关系,病程半年内患者1次临床治愈达到4/7例,全部患者经过2次治疗而愈;随着病程的增加,1次临床治愈率下降,病程半年-1年患者1次治愈2/7例,3例患者经过2次治疗而愈,全部患者经过3次治疗而愈;病程超过1年的患者一次治疗未见临床治愈患者,3次治疗临床治愈也只有4/9,说明发病病程与临床治愈率有关,病程越短,经过较少次的治疗即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4 典型病例

杨**,女,45岁。患者2年前曾患肩背肌筋膜炎,劳累后多次复发,每次均经过多次的针刺、按摩并配合自我锻炼而缓解。2012年冬月因天气寒冷并工作劳累而再次出现肩背部酸痛不适2月余,经过自行锻炼、外用中西药物涂抹、贴敷治疗效果不显。自诉肩部连及两侧肩胛之间酸痛不适,触诊发现局部肌肉筋膜板结僵硬,压痛明显。双京骨穴向第5跖骨按压时在骨面可触及一细条索伴压痛。按上述方法针刺,局部胀痛感强烈,约数秒后自述有一股热流自针刺处沿足外侧、小腿、膝关节、大腿后方、臀腰部、后背一直缓慢上行至同侧肩背部病变部位(过程约20-30秒),随即局部发热、舒适;针刺另一侧反应一致,针后即觉肩背部酸痛、板滞感完全消失,嘱其加强自我锻炼,随访7月余未再复发。针刺1次而愈。

胡**,女,48岁。患者长期从事康复治疗工作而出现肩背肌僵硬酸痛不适10余年,诸症时轻时重,发作频繁,每于劳累、受凉后加重,需按摩、理疗而缓解,但不适感从未完全消失过。此次复发经过理疗和按摩疗效不显。查体肩背肌僵硬,局部酸痛不适。双侧京骨穴触及直径约0.6cm明显圆形皮下结节,患者诉触痛明显而抬腿躲避触碰。行针刺手法数十秒钟后自觉颈肩背部病痛部位发热并出汗,另一侧针刺过程与之相仿。留针半小时后自觉僵硬酸痛不适感明显减轻。再次针刺京骨穴2次,肩背僵硬酸痛不适感消失,嘱其加强自我锻炼,随访6个月未再复发。

5 体会

肩背肌筋膜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由于风寒湿邪气乘虚侵入人体肌肤, 阻滞足太阳膀胱经经脉, 而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凝滞,不通则通。该病临床治疗方法较多[2-5],基本都是在局部“以痛为腧”选穴,常常用针刺、中药、推拿、针刀、理疗、艾灸等单一或者数种方法综合治疗,虽然均能取效,但治疗次数多,起效慢,病情常反复发作,每因劳累、天气变化及受凉诱发或者症状加重而缠绵难愈。

本研究中23例患者肩背筋膜炎的病程均较长,且大多经过多种“常规”治疗,但病情反复,疗效一直欠佳,笔者只用了1个京骨穴治疗1-3次取得满意的疗效,真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说的“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京骨位于足外侧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原穴。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阳经的原穴多以治外经病为主,如膀胱经原穴京骨可治疗癫狂、寒热和经脉病[6-8]。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及《灵枢·官针》篇所载:“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十二经脉肘膝以下腧穴的远治作用尤为显著;又据《灵枢·根结》:“足太阳根于至阴,溜于京骨,注于昆仑,入于天柱、飞扬也”,京骨穴为足太阳膀胱经所“溜”腧穴,接近其“根”穴至阴,用之治疗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远端疾病,符合“标本根结”理论,亦是腧穴远治作用的体现。

《难经·七十八难》所谓“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是说善用针刺的,信赖运用其揣摸穴位的左手,不善用针的,只偏信运用其持针的右手。该组病例均在针刺前用左手仔细循经揣摸,以寻找确切的针刺部位。23例患者双侧京骨穴向第5跖骨按压时均可触及粗细不等的条索或者大小不等的结节,伴不同程度的压痛,病程短者多见条索并压痛,条索较细,压痛亦较轻,有时需在皮下及第5跖骨间仔细寻找才能触及;病程长者常常在皮下轻易触到较明显条索或者结节并疼痛明显不耐揣摸,但询其平时并未感觉局部有疼痛。“当刺之时,先以左手压按所针荥俞之处,弹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气之来,如动脉之状,顺针而刺之”,这里《难经》强调的是左手在进针之前于所针的腧穴上按压、弹努、爪切,以促使局部经气隆盛的重要性。笔者在针刺之前常用左手揣摸,并按压数次以利气血隆盛而下针,并于进针时多用押手辅助进针,往往较不用押手时得气快。

该组患者大部分出现明显的循经感传及气至病所现象。《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而标幽赋亦有“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之说。23例患者均于京骨穴触痛明显的条索或者结节处沿第5跖骨骨面逆膀胱经平刺入约10-15mm,小心调整针刺方向,使局部出现胀痛等针感,是按《针灸大成·经络迎随设为问答》中指出的:“转针向上,气自上,转针向下,气自下”的方法,使针尖朝病位方向而欲使针感朝着针尖方向的径路放散,有些患者自觉有一股气流或热流直达病所,于远端颈肩背疼痛处常常出现出汗、发热等远端效应,治疗1-3次而愈。当然,循经感传和气至病所现象之间并没发现必然的联系,有2例患者循经感传至患处,随即出现出汗1例,发热1例,未见循经感传至患处并同时出现出汗和发热的病例。

本法不仅操作简单、疗程短,而且常收“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之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