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实的秦始皇并不残暴而是个仁君?

 一寸大海 2016-05-14
    ◆ 秦朝的皇帝在历史上的形象不好,实在是因为朝代太短,还来不及被神化。而新的王朝为了将自己神化,便不得不将他们妖魔化了。----------鲁迅
  ◆《读封建论致郭老》毛泽东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待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从孝公到始皇,奉行法家学说,法家的主张是什么?既反对“仁政”,也反对“暴政”。
      秦始皇在历史上留下暴君的名声,所谓何来?太史公司马迁的如花妙笔对他的描述让大家深信不疑。但细细考证却值得思量。
      1、他在位37年却没有妄杀一位将军大臣;秦始皇对待战败的李信,不但没有处罚,反而在平定齐国的战役中让其带兵立功,重树威名。
     2、他却制定了世界上最早保护人犯权利的法律;
     3、荆轲行刺,他怒火万丈,可秦军攻占燕国却没有屠城暴行;
     4、他消灭六国未杀王公大臣,自己却被六国贵族夷灭三族;史记说的,20年,丹派荆轲刺秦王,秦始皇还放走了荆轲而派兵去打燕国。23年,秦国灭了楚国,抓住楚王而放到了郢陈(今河南)
   
   “暴君”为六国贵族对秦始皇之切齿诅咒。
     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险象环生,多次遭遇刺客,行刺全是害怕失去奢华生活的六国贵族所为。 荆轲、高渐离刺秦王。秦灭韩赵后,始皇二十年(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失败,后高渐离又刺,再次失败。 张良刺秦王。秦统一全国后,于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东巡,行至博浪沙,突遭韩贵族公子张良的暗刺,击中副车,得脱。 六国贵族不愿失去奢糜生话,反对统一。行刺不成,他们对秦始皇的怨恨只能发泄于诅咒。秦始皇灭六国又“徙富豪十万户”于咸阳,这些聚居的富豪对剥夺自己优裕生活的秦始皇的憎恨是不言而喻的,他们之言不见史载,流传于民间代代相传是自然而然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秦始皇是一座高峰,要看清他的真面目,距离是必需的。 封建皇帝哪一个都是杀人如麻,比较而言,这个素以“暴君”著称的秦始皇还真算是个“仁君”。
        骂他暴君,寿宴上淳于越说他的江山不能长久安然无恙,批秦暴政,可六国贵族未受屠杀监禁,罪犯农忙放假40天。所谓暴秦做的暴事,历史上哪个帝王没干过。何况秦之暴,是否事实,还值得细究呢。
        秦法细密动则触法?事实上却文明越进步法律越细密。秦始皇没有干过残暴无道的事情,对各国的音乐舞蹈,文学艺术兼收并蓄,任其百花齐放。 秦国的法律,即使是家里的长工佣人,犯了死罪也必须由官府审理,依法处罚。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有原齐国贵族田儋的事情可以佐证。即使是行刺皇帝的犯罪,盛怒之下的秦始皇也是下吏治,交给有关部门审理。 秦国的官吏也是依法办事,没有刑讯逼供屈打成招,没有抓到凶手便如实禀报。 秦始皇一朝,读书人从未因著书立说而招致杀身之祸,也从未因提不同意见,当面指责秦始皇而招致刑罚和处分,博士儒生高官厚禄参与国家决策,备受重用。这在历史上是几乎没有的。
       
        陈涉因迟到要杀头而造反?
        出土秦简显示迟到仅罚款。
       儒生讲,秦始皇为一己私欲令六十万苦力修建阿房宫,项羽一把火烧了所有。
       儒生讲,秦始皇妖孽,暴君,焚书坑儒暴殄天物。
       儒生又记载,秦始皇一生劳民伤财,百姓苦不堪言。
       可历史的真相又什么呢?
       2006年,考古学家发现,阿房宫根本没有建成,只有一地基而已,项羽火烧阿房宫可见并不属实。2000多年来人们对秦始皇不惜民力,劳民伤财的事实产生了怀疑。
        后考古学家在秦墓大量的竹笺里发现,秦始皇在位期间,制定了关于生态,农业,医疗,严惩贪污,各领域完善的法律。这和当时的百姓苦不堪言完全不相符合的。
       事实上,十万里长城并不秦始皇一人修建的。秦,汉,明,一共修建了一万里而已。
       后又有人提出,焚书坑儒坑的不儒,术士,奇人异世,换言之封建迷信。
秦始皇在位期间,因为寻求长生不老药,听信的徐福的蛊惑,后徐福第二次寻求长生不老药未果,向秦始皇索要大量钱财,秦始皇发现自己被骗,查明此事,把相关的四百多命术士坑埋。
     儒生们恶意诋毁,将术士坑埋,改为坑儒。
     秦始皇统一六国,兴修水利,制定律法,统一文字货币。
     但凡改革,总有不同的声音出现。明代贤相张居正,奉公体国,一条鞭法,为大明富国强兵,死后却遭到守旧贵族疯狂咒骂和报复。以至后来的历史不明就里,继续抹黑张居正,搞成了铁案,一直背黑锅。张居正实在很冤。
     儒生孔子得门下,孔子要以礼,以德治理天下。可秦始皇认为,要以法律治理天下。儒生们的眼里,法律残暴的,刑法残暴的,秦始皇改革逆天而行。于四处宣扬秦始皇的暴君,行暴政。
      更有人说,焚书坑儒杀一儆百做给那些反对改革的儒生们。这一事件正如有的史学家所言,是秦始皇的一怒之下的冲动所为,并不是他对待不同政见者的惯用手段。同动辄数千乃至上万杀人的后世皇帝相比较而言,秦始皇是“仁君”无疑。 征伐六国近十年的时间里,秦始皇不曾有过“屠城”、“坑卒”的残暴之举。 征战结束后,秦始皇并未采取“兔死狗烹”的残暴政策把功臣赶尽杀绝。这在帝王一人执掌生杀大权的封建社会是不多见的。赵高胡亥两个败家竖子才是秦灭亡的真正原因。也有人说,秦始皇最大的缺点是滥用民力。这才是秦朝二世而亡的真正原因。后来的御用文人不说这点,是因为后来的王朝都继承了秦朝的免费劳役制度。但是又不好拿这个说秦始皇,用这个抨击秦始皇,他们让百姓服劳役又不给钱,岂不是打自己脸。秦之初,立国未稳,匈奴猖獗,所以始皇帝才动用那么多民工修筑长城。
      秦末汉初的大儒蒯通曾经对大西汉开国皇帝陈述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通过蒯通的陈述,我们现代人能看到,当时并没有秦始皇是因暴政而亡的说法。秦朝的灭亡是因为“纲绝而维弛”的原因。什么是“纲绝而维弛”呢?纲绝而维弛: 比喻国家法度败坏,政权瓦解。纲,网上总绳。维,系物的大绳。
      看看世界历史,便会发现,尤其是在古代,仁义道德不一定长命百岁,残暴独裁也不一定立刻灭亡。很多时候恰恰相反,反倒是仁义道德爱好和平的早早就灭亡了,残暴独裁心狠手辣却长命百岁。 古希腊是当今西方世界推崇的文明自由的楷模,可是它却早早就灭亡了。斯巴达、马其顿杀戮喋血,一路开疆扩土繁荣昌盛。西夏国举国信佛,早早就灭亡了,只剩下银川边上几个土堆。成吉思汗弓马取天下,臣民部下都是家奴,反倒是纵横天下,战无不胜。即使是今天现代文明的社会,照样有一些家天下的国家,甚至奴隶酋长制的国家傲然屹立,反倒是巴黎公社主张人人平等,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压迫,只四十几天就灭亡了。秦始皇统消灭六国,没有杀六国的王公大臣,这是事实,刘邦造反得势将一干功臣杀了干净也是事实。秦始皇的国家依法治国,《云梦秦简》显示,秦国的法律宽严得当,合情合理,所谓严刑峻法完全是汉代的胡扯,这是事实。汉代以莫须有的罪名随意处死官吏,司马迁自己就被无端施以宫刑,这也是事实。结果是秦始皇仁义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被一帮不知感恩的六国贵族造反灭亡,刘邦的汉朝把六国贵族杀得一干二净却长命二百余年。 秦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始皇太仁慈了实行先进的制度得罪了利益集团所致,而一代仁君始皇帝因为没有对儒家镇压反被抹黑成千古暴君
         千百年来,许多人围绕着秦始皇编造了一个又一个故事,真假参半,添油加醋。他的家世,被涂抹的阴暗淫乱。说他的父亲是吕不韦,一个出身于外国的大商人,说他的母亲养面首生孩子,发动政变要夺秦王的权。他的为人,被渲染得暴虐恐怖,说他的声音如同豺狗,内心如同虎狼,说他焚书坑儒,灭绝文化。
      近年来,《秦帝国的崩溃》和《秦始皇的秘密》两书,作者着手考察秦始皇的历史,两千年来烧的通红的虚火渐渐熄灭,冷彻透明的真相一一浮现。吕不韦不是他的父亲,他的母亲也不曾想要夺他的权。他有第一流的基因,相貌堂堂,行动敏捷。他听信了亡国丞相李斯的坏主意,确实下了焚书令,但是,他不反儒,也未曾坑埋儒生。不但没有坑埋儒生,说他坑埋了四百六十名方士的故事也是编造的谎言。现在看来,有关秦始皇的一生,多半要推倒重来。

      帝制社会两千多年,对嬴政的控诉没什么创意,翻来覆去都是盗版贾谊的《过秦论》,士大夫们并非不了解嬴政的功过是非,为了杀鸡给猴看,让当政的皇帝更宽容更仁慈一些,就危言耸听,睁眼说瞎话。当政皇帝知道自己的半斤八两,贬低嬴政也就等于抬高自己,所以睁一眼闭一眼,乐得其果。君臣双方对嬴政的话语权是各打各的小九九。帝制社会结束后,向往民主制度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海外的精英们又发明了一个新罪名:“专制主义的祖师爷”。把中国十八世纪衰落的病根移植到嬴政身上,认为嬴政是限制中国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的大毒瘤。这个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被反马克思主义的人高举起来,怎么看都滑稽。
      [焚书可信,坑儒有疑] 所谓焚书,烧的是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政治书,并不烧科学或不科学书籍。诸子百家书,在官方图书馆里还是保存完好的,算不上什么大过。晚年的秦始皇惧怕死亡,他的只要心思,都放在追求长生不老上,这是坑儒事件的起源。在古代中国,修炼长生不老之术。提炼仙丹的人被称为方士。为了迎合秦始皇的喜好,大量的方式被召集到秦始皇身边,其中最有名的有徐福、侯生、卢生和韩众等人,他们受到秦始皇礼待厚赏,四处为秦始皇寻找仙药。但是这根本不可能找得到的,于是徐福他们玩不转了,串通起来一起大逃亡。这是坑儒事件的导火索。
       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填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炼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吾,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告知,以惩后。上面的记事就是所谓的坑儒事件的第一文本,但当始皇大怒时,被谴责的对象由方士变成了“文学方术士“,”方术士“就是方士。”文学“就是文学之士,也可以用来称儒学之士。不过,这里提到的文学,没有一个真名实姓,都是含含糊糊,一笔带过。进而,到了这段文字的下半段,文学方士被变成了”诸生“。淡化了方士,强化了儒生。
       另一个证据,是秦始皇没有灭掉处于腹心位置的国中之国卫国。对于一个统一国家而言,卫国如鲠在喉,怎能不灭?归根到底还是秦始皇的大气和仁慈。因为卫国太小,小到被忽略,故而没被灭,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当然,民间也有自己的说法,还蛮有意思:卫国是秦始皇的“祖国”,他的所谓“生父”吕不韦,老家是卫国的,传说还是卫的公族——吕曾在死前要求秦始皇给卫国留下一条生路。不灭卫国,或许是秦始皇对“祖国”的一种难以言表的尊重。直到公元前209年,卫君角被秦二世废为庶人,卫国才彻底灭亡。
      秦始皇死后,到了西汉,儒生一直把秦作为负面教材。不停的丑化秦始皇
      但事实上,秦始皇在位杀不过千人,统一六国没有残害一名王公大臣,在位期间没有枉杀过一官员。更有历史考证秦始皇时期,国富民强,有人歌颂其兴修水利。
      所以,真正的秦始皇一名仁君。并非史书记载的暴君。 部队编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