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中期货币

 海外寻瓷翁 2016-05-14
这一时期是唐王朝从兴盛走向衰弱、动荡的转折阶段,以安史之乱为界线,经济走向下坡路,虽然中有几代皇帝更铸,这一时期的“开元通宝”主要流行各种式样的掐纹钱,也见有民间私铸的小开元,花孔开元以及合背开元,当十开元

月形掐纹开元:这是中期流通的主要式样。月形掐纹是指钱背出现半月形隆起形似指甲痕,钱文笔划疏松,纤细而清秀,整个字体比前期瘦长。“元”字首横加长,次横有左挑、右挑及双挑,“通”字走部前三笔呈似连非连的顿折状,进而演变为连续的拐折状,甬部上笔略大,开口较扁小。“寳”字较小,旯部中间两横加长与两边竖划相连。总之月形开元在钱文风格上失去了欧阳询文字的端庄和神韵。但铜质尚好,钱文尚工整。径24?25厘米,重4克左右。背部掐纹或在穿下,亦有在穿上或穿左、右的(图六六:6?8)。掐纹又称月纹、新月纹、指甲纹等,相传为文德皇后或杨贵妃指甲痕。实际上月纹较早见于东汉灵帝“五铢”。星纹更早,西汉半两已有。掐纹开元于玄宗开元末年出现,掐纹大部分应是各炉别的标记。考古所见出土此式钱者如:肃宗至德元年的偃师窦承家墓代宗大历十三年的偃师郑洵墓、文宗大和三年的韦河墓②、西安郊区隋唐墓的210、石家庄市郊唐代窖藏等,其中石家庄出土的数量较多,有354枚。最近西安王家坟唐德宗长女唐安公主墓又发现4枚。月形掐纹到晚唐还一直有所存在。

此类开元钱,今定价一般的05元;右挑“元”定价3元,双挑“元”为5元。

小径掐纹开元:为私铸小钱。钱文风格与上述月形掐纹开元相近,背穿郭近平,直径2,2?23厘米,重3克以下。区别于前式的是钱径较小,质薄量轻,字体尚清晰,但轮郭不规整,铜质发黑,铸工颇差。偃师崔悦墓、郑洵墓、韦河墓都有出土。这种钱的频繁出现,反映了当时流通领域的混乱状况。

合背开元:正背两面皆铸“开元通宝”四字,有倒合背、十字合背2种。钱文笔划纤细,“通”字走部前三笔呈顿折状,似连非连,“元”字首划加长,特征与掐纹开元相似,只是钱体略小,径23厘米,应是中唐时期私铸钱中错范造成(图六六:9)。今定价100?200元。

花孔开元:方穿铸成花孔状,有人称菱花孔、八角开元等。中唐时出现,主要流通于晚唐,“開”字向宽体发展,“元”字首横加长,次横左挑,“通”字瘦长,楚部前几笔呈连续拐折状,“寳”字笔划纤细,旯部双横拉长与两竖连,径23?24厘米,铜质不纯,应归于私铸钱之列(图六六:10)

开元大钱:近年陕西发现1枚当十大钱①,径3厘米,重10克,笔划清晰匀称,轮郭深峻,铜质浑厚,字文纤细清秀,“元”字首横长,次横左挑,“通”字楚部前三笔呈连续拐折状,背光。可能属文献记载中德宗建中时期所铸大钱(图六七:1)。今定价1000?3000元。传世有少量重约20克左右的开元大钱,旧说为建中初赵赞采连州白铜所铸的当十钱,但按照唐代当十钱一般重5?7克推算,建中当十钱至多不过10克,所以这种钱应属开炉钱性质(图六七:2)。今定价800?2000元。

由于后代多仿铸开元大钱,所以断代比较困难。一般认为文字峻削、笔锋显露,与初唐小开元相似者应属唐铸;外郭较宽形制与“永通泉货”(见后述)相近者出于南唐;笔划圆润,铜色较新者应属后铸。“通宝”二字为瘦金体者不早于北宋;“宝”文篆书者不早于金;“通宝”二字接近大中、洪武(见后述)者不早于明。

唐中期还铸有其它几种年号钱:

乾元重宝肃宗乾元元年(758年)铸。面文“乾元重宝”,与“开元通宝”参用,以一当十,初铸品重约7克,直径一般为23?29厘米。乾元二年又铸新的“乾元重宝”大钱,钱背外郭为重轮,故称为“重轮乾元钱”,或称“重棱钱”。重12?20克左右,钱径24?34厘米不等,厚重大径者为初铸品。一当开元钱五十。宝应二年(762年)后改为当一文使用,遂行“乾元重宝”小钱。钱背见有月纹、星纹、云纹、飞雀等纹饰及铸字者(图六七:3?10,图六八;1?3)。1989年江苏无锡出土一批铁质开元、乾元钱,未经流通,属中晚唐私铸钱①。江苏高邮、陕西等地也有“乾元重宝”铁钱出土。

“乾元重宝”普通品今定价2?5元,背穿上星者10元左右;背穿上、下云纹者400元左右;背穿上同心结500元;背穿下雀50元左右;背穿上“洪”定价100元左右;背“十”、背“二”极罕,传世仅各1枚,无定价;母钱亦极珍罕,无定价。重轮“乾元重宝”普通品定价20?30元;背穿下星、月纹60?80元;背穿下月80元;背穿下云纹200?500元;面背各四柱者1000元。

大历元宝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铸。钱文“大历元宝”,环读,径一般为23厘米,重约3克,钱体轻薄,制作不精。偶有大而精美者(图六八:4),今定价500?1000元。还有钱文简化为“大”或“元”字一字者(图六八:5),定价2000元。

建中通宝德宗建中初年(780?783年)铸。面文“建中通宝”,旋读,文字漫漶,铜色纯赤,钱体更加轻小、薄劣,直径约2?22厘米,重18?2克,面文有简化为一“中”字者(图六八:6?8)。今定价800?1200元。

上述2种钱均存世稀少,中原地区极少发现,而在新疆库车一带却屡有出土,为这两种钱的铸地及主要行用地区提供了依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