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制造佛珠的质料有很多,无论是矿物还是植物,大凡竹、木、牙、角均可制成佛珠。 在佛教中,以“七宝”所制成的佛珠最为殊胜尊贵。七宝的名目,诸经中说法各有不同,《般若经》说有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七种。 佛珠的质料除了佛教七宝以外,可用五大类别加以划分。 一是菩提子,这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类佛珠了。其实,菩提子并非菩提树所结的果实,而是指一种产于雪山附近、名字叫川谷的草本植物。 其具体相状是春天长苗,茎高三四尺,叶如黍,开红白色花,呈穗状,夏秋之际间结实,圆而色白,有坚壳,如珐琅质。因多用念佛之数珠,故又称菩提子。木本者为其别种,我国唯天台山有之,称为天台菩提。菩提早已是一个通称了,代表着觉悟的含义。 以菩提来命名的佛珠质料,总计有三十多个品种。这其中有依产地来命名的,如天台菩提、天竺菩提等;有依纹理来命名的,如星月菩提、凤眼菩提等。 二是宝玉石类。宝石因其颜色鲜艳、质地晶莹、光泽灿烂、坚硬耐久而又存世稀少,故较为贵重。 一般来讲,比较常见的宝石种类有水晶、橄榄石、木变石、绿松石、孔雀石、芙蓉石、东陵石、青金石、碧玺、石榴石、金沙石等诸多品类。但这些只能算是次等宝石,远远比不上金刚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这四大名贵宝石。因这些宝石异常珍贵,故用这些宝石来制造佛珠,多为皇室或富绅所持用,一般人是无法得到的。 玉石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包括许多种用于工艺美术雕琢的矿物和岩石。诸如大理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端砚石等均属此范畴。从狭义上讲,玉石仅指硬玉,以缅甸优质翡翠为代表,以及软玉,以优质和田玉为代表。 由于千百年来,玉石象征吉祥,传说可以避邪、禳灾和带来幸运,以及受到“君子比德如玉,有仁、智、礼、忠、信之道”的影响,那些采用玉石制造的佛珠,也就越发受到人们的喜爱了。 三是果核类佛珠,这在佛珠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如桃核雕刻、核桃雕刻、橄榄核雕刻、蟠桃核、金刚子、太阳子、天薏子、莲子、椰蒂、五眼六通等,不胜枚举。 其中,以桃核、橄榄核为果核类的代表,以木槵子、椰壳(蒂)为果实类的代表。 桃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易植而子繁,故被人们广泛种植。据传桃木可以驱鬼、禳恶、辟邪,而桃核坚硬,可以用来雕刻成具有深刻含义的各类佛珠。 橄榄是一种常绿乔木,果实长圆而两头尖,因其味苦涩而甘,故有“谏果回甘”之称。橄榄核坚硬如石,是制造佛珠的极佳材料。 木槵子也称作无患子,是一种生长在高山上的乔木,枝叶如椿树,其叶对生,初夏之季开黄色小花,其蒴膨大,裂而为三。结实大如弹丸,坚黑如漆珠。因在《木槵子经》中,佛陀曾教导波流离王贯穿木槵子作念珠,遂使得后世的佛教徒均喜用木槵子来制造佛珠,意喻秉承佛陀教诲,无有忘失。 椰或作枒,是一种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常绿乔木。果实叫椰子,可用来制造佛珠。用椰壳(蒂)来制造佛珠在清初已很普遍,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四是竹木类。竹和木都可以用来制造佛珠。竹是一种多年生长的禾本木质常绿植物,柔体而虚中,不易被风雨所摧折,经历寒暑,枝叶苍翠不凋,故而古人常把它比作是“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竹有篁竹、邛竹、文竹、箭竹、棕竹、桃枝竹、斑皮竹等类。篁竹,质坚皮白;邛竹,高节实中;箭竹,坚劲中矢,这些都是用来制造佛珠的好材料。 至于木的种类,可以说是不可胜数。用来制造佛珠的一般材质,可用松、柏、桂、椒、桐、梓等,因为松柏后凋,比喻坚贞、寿考;桂椒馥郁,表示拔萃通神;桐为嘉木,凤凰可栖;梓是良材,用制琴瑟,大都具有一定的含义。但是,比较名贵的木制佛珠,则多选用檀香、沉香、伽南、乌木等珍贵质料。 檀香木又名旃檀,能作香料焚烧,也可入药。时至今日,用来制造佛珠的檀木,以黄檀和紫檀居多。尤其是紫檀,因其木材坚实,纹理细密,色泽紫红,加之有馥郁的香气,被列为佛教五香之一,更为人们所钟爱。五香即是沈水香、白檀香、紫檀香、娑罗香、天木香。 除了上述的珍宝类、菩提类、宝玉石类、果核类、竹木类之外,还有牛角、牛骨、犀角、象牙等质料。然而,由于律制所限,一向被汉传佛教所排斥,但却深受藏传佛教的喜爱。 除此之外,还有用陶瓷、紫砂、雕漆等质料做成的佛珠。这些形态各异的佛珠,也同样会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