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贪得了一时,贪不了一世

 xueyongqi555 2016-05-14

贪得了一时,贪不了一世

唐宝民

“捐官”,又称捐纳,是封建社会时期为弥补财政困难、允许士民向国家捐纳钱物以取得爵位官职的一种方式。清朝时候,山阴县有一个叫蒋渊的人,这个人是做什么的?史书中没说,笔者估计他很可能是个商人,因为他有着商人一样精明的头脑---当朝廷开了捐官先例后,他算了一笔账,得出的结论是:花钱捐官是所有生意中最赚钱的买卖,花几千两银子捐一个县令,哪怕是瘦缺的县令,每年也可以收入几千两(收回成本还兴许有赚头);如果捞到一个肥缺的县令,一年的收入多达十万两;如果敢于受贿的话,一年几十万两也不成问题……实在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啊!于是,蒋渊便动心了,也想捐个县令捞银子。可是啊,这个蒋渊不是财大气粗的主,捐县令需要的几千两银子,他拿不出来,怎么办呢?他便想到了集资这个办法,就是找几个朋友一起出钱捐个知县,官职到手后,集资者共同到县衙任职,然后共同贪腐、按出钱比例分配利润。想好了主意后,蒋渊便找到了四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们,那四个朋友一听,也感觉这是个最稳妥的来钱道儿,就立即同意了,于是,这五个人商定:事成之后,由蒋渊任县令,其余四人分别任刑幕、钱幕、钱漕、门稿,这样就可以把整个县衙牢牢地掌握在他们手中,使县衙变成为他们谋利的工具。就这样,五个人各自出了不同的钱、用这笔钱向官府捐官,几个月后,他们得到了一个肥缺---某县县令,五个人狂喜不已,高高兴兴地上任了,到任上后,按照当时的约定,蒋渊做了县令,其他四人分别做了刑幕、钱幕、钱漕、门稿。因为是花钱买来的官位,所以要把投资收回来;加上本来他们当官的目的就不纯,所以,上任后,这几个家伙舞文弄法、狼狈为奸,每年榨取民脂民膏多达二十多万!可想而知,在这五个虎饱鸱咽的父母官治下,当地的百姓何其苦也!清朝时也实行对官员进行政绩考核,官员任期满三年就要进行考核,由于贪得太多导致民怨沸腾,蒋渊被朝廷革职了,蒋渊的官位没了,其他四人自然当不成官儿了,于是,哥五个便一起回家了。但此时,他们早已经脑满肠肥、家财万贯了!

有一则笑话,说几个人凑在一起研究怎么赚钱,想了很多项目,都有风险,后来,有一个人提出来一个最没风险的赚钱项目---开办一家政府。蒋渊等人之所要集资捐官,就是因为当官是一个稳赚不赔、一本万利的买卖,比做什么生意都合算。做官之所以能赚到钱,是因为可以进行权利寻租。曾经看到许多贪官在法庭上的悔过,他们之所以贪腐,有一个很大原因,是他们在跑官过程中送了大量钱财,于是,一旦官位到手,就开始大肆贪腐、不但要把送出去的钱赚回来,还要收利息;为尽快拿回“捐官”钱,官员选择收受贿赂,这与蒋渊等人的想法多么相似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