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

 聽雨軒sjh 2016-05-14
近几年语文中高考都新增了一种新题型——诗歌鉴赏。对古典诗歌积累不多的高初中学生而言,难度不小。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走进古典诗歌?首要任务是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无论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采用的意象纷繁复杂,一下子把握不太容易,但是有些意象,在古人诗歌中经常出现,成为“高频意象”,帮助学生梳理掌握,对鉴赏诗歌有很大益处。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

   本文拟就几种最常见的意象进行解读。

   一、“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的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二、“燕”的意象

   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晏殊词《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写尽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忧伤。

   三、“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四、“月”的意象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对古典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多维解读,实际上就是对诗词的内涵进行挖掘。

   花,是古代和现代诗歌永恒的意象,但在诗歌当中,诗人借花表现出来的感情却不尽相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片花的海洋不仅写出了海子对生活的热爱,也衬托了他的孤独和封闭。“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花又象征着戴望舒的低徊和迷茫。“感时花溅泪”、“花自飘零水自流”,花开花落,几许哀愁不尽,河边院中的姹紫嫣红都在轻轻诉说着人世、爱情、生命的感怀。《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衰败之景在眼前,悲凉之叹却埋心中。触目而伤怀,盛世不再的忧伤岂独几枝芍药能够说尽?悲泣红药,自品悲苦也。张先在《天仙子》里借小院落花表现伤春之心态,而晏殊亦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之句讲诉忧愁的无法排遣。其实,落红纷纷,逝去的不仅是鲜花的娇艳明媚,还有人生的青春岁月。院门深锁着的不仅是落红,还有一颗迟暮之心,心在门内,即闷,闷极无聊,才临老伤春。五彩缤纷的背后,原来都有着不同的泪水与寂寞。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相传是古代蜀国郡主之望帝,杜宇,因禅让而隐居山林,思归朝而不得,郁郁而终,魂化杜鹃,叫声凄切;同时杜鹃的嘴角鲜红之说——古典诗歌中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的词里,借杜鹃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杜鹃啼”,李商隐诗中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借杜鹃啼血渲染江洲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哀怨之情。“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西。”李白笔下起句中点明时令,在萧瑟悲凉气氛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诗歌意象探微

   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也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可以说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本文在此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谈一谈诗歌意象的鉴赏。

   一、意象包蕴的文化功能

   从形而上的哲学角度来说。古人讲“立象以尽意”,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主观情感;又讲情景交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这沟通艺术家主观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桥梁便是意象,它是人类主体思考和概括宇宙人生的普遍规律的具象显现。于是有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平和自然,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人生探问和深沉的宇宙意识。可见,“人心营构之象”和“天地自然之象”的合一,便成了诗歌的灵魂。

   从形而下的情感角度而言。有人称中国文化为“怨怒文化”,上起屈原下到鲁迅,可以说一脉相承,有怨而发,不平则鸣。而“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于是,中国古代士人便借助诗这一形式来阐发心灵,不得志时常寄情山水;政治上失意,就转向自然的怀抱以求安慰。像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等不一而足。作为诗歌中的意象便成了作者表达情志的具象载体。所以只要抓住了意象,就抓住了诗歌的内蕴。

   以上我们了解了意象的文化功能,这有助于把握诗歌的历史背景和主旨,那么如何解读意象以准确地进行诗歌鉴赏呢?

   二、意象在诗歌鉴赏中的意义

   第一,串联意象,整体感知,发挥想象,把握意境

   近几年高考所选的诗歌,意象单纯明朗,只要我们发挥联想和想象力,串联各组意象,再从整体上解读,意境的悟得是较容易的。1999年的考题是杜甫的《漫成一首》,由月、灯、鹭、鱼等四组意象组成了一幅恬适静谧的画面。2000年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通过“青草池塘”、雨声、蛙声和待客不至的诗人的几组意象,融合在一起,透出的是诗人待客不至的孤寂失落的心情,而非题项中的“闲适恬淡”。

   现当代诗歌较古典诗歌意象的出现更频繁,而且有着明朗的时代气息。2000年考查的是“九叶派”诗人郑敏的《金黄的稻束》,其中出现了“金黄的稻束”“收获的满月”“皱了的美丽的脸”“低首沉思”“小河”等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叠加、碰撞,诗人表达了对人类劳动中生命力消逝的沉思。再如闻一多的《口供》:“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苍蝇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着重号为笔者所加)我们把文中加点的几组意象串联起来,可以看出后面的“苍蝇”“垃圾桶”和前面的几组意象是不和谐的,再联系题目,不难体味出作者在表白心理、自我解剖的复杂的爱国情感。

   第二,辨析意象的色彩、指向、强度、虚实和动静来鉴赏诗歌

   1.情感色彩 意象色彩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奋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如“金黄的稻束”给人的是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而闻一多的《死水》色彩斑斓,则充满了对旧社会的彻底否定。再看艾青写于1938年的《手推车》:“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从这一条路/到那一条路/交织着/北国人民的悲哀。”本诗色彩浓重,线条沉滞,蕴含着诗人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祖国北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幽愤,体现着诗人“忧郁”的创作风格。古典诗歌如李贺的色彩秾丽,杜牧的清丽,李商隐的残冷等,无不折射着诗人的内在情绪。

   2.指向和强度 意象指向性的不同和强度的大小同样可以反映出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品风格。都是写友情,李白要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杜甫则是“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前者意象选取的是“明月”,后者是“滟滪堆”;前者的指向在空中,向上的,给人以飘逸之感,后者指向在地面,重心在下,给人以沉郁之慨。同是写别离,有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放健美,也有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缠绵。因此,善于把握意象的指向和强度有助于解读诗歌的情味。

  

  

   3.虚实相映 诗歌的艺术魅力在“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这“如在目前”的便是实象,“见于言外”的便是虚象。实象侧重客观事物的再现,而虚象则是由实象的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具体表现在诗文中多是一种暗示、象征或修辞的运用。“境生于象外”,虚象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分清虚实对我们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看杜甫的《野老》:

   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这首诗意象较为复杂。前四句出现了篱边、柴门、澄潭、返照、野老、渔人、贾客等几组意象,我们把这几个联想点串联起来,不难构筑出一幅有着鲜明的质感的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接下来的意象有长路、剑阁、片云、琴台、东郡、城阙、画角等,从地点意象的不断变换中,我们可以读出颠沛流离、报国无门的诗人形象,对“长路”“片云”的理解就不会停留在表面。它是一个虚象,是一种暗示和象征,寄寓着浮云般漂泊的抒情主人公在人生路上上下求索的内涵。我们再把全首诗的意象联系起来看,两种情象,两种境界,而聚合在一个人身上,不正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民的深沉的哀痛吗?

   4.动静结合 诗歌常常通过意象的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来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其形式大致表现为寓动于静和寓静于动两种。如“风静花犹落”是静中见动,“鸟鸣山更幽”是动中见静。我们再看王安石的《北山》:“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这首诗动中见静,通过“细数落花”这一意象,我们可以体味出清幽宁谧、闲适自在的格调和作者惜春的感情。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无论是意象的串联还是辨析,与其说这是破译诗歌的技巧和规律,不如说它是一种积累和悟得。因为任何一个意象都与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方面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历史的适应中被赋予了某些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例如中国诗词中的“月亮”就是一个含有哀思、别情的象征意象:“长安一片月”“床前明月光”李白,“月是故乡明”“永夜月同孤”(杜甫)。“蟋蟀”这一意象在《诗经》里唱过,《古诗十九首》里唱过,姜夔的词里唱过,“劳人听过/思妇听过……孤客听过/伤兵听过”(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这些意象已成为汉民族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在西方的抒情诗中玫瑰象征爱情,也有了稳定的意义。我们只有广积博览,提高文化素养,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诗的哲学意味,提高鉴赏水平。

  

  

   古典诗歌常见意象60例

   花草类:

   (1)菊:隐逸高洁脱俗(2)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3)兰:高洁(4)牡丹:富贵美好(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6)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7)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8)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 荒凉 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树木类:

   (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2)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4)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5)竹:气节积极向上(6)梧桐:凄苦(7)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风霜雨雪水云类:

   (1)海浪:人生的起伏(2)东风:春天美好(3)春风:旷达欢愉希望(4)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5)天阴:压抑愁苦寂寞(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8)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9)雪:纯洁 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12)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1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动物类

   (1)子规:悲惨凄恻(2)鱼:自由惬意(3)鸿鹄:理想追求(4)猿猴:哀伤凄厉(5)乌鸦:小人俗客庸夫(6)沙鸥:飘零伤感(7)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8)(瘦)马:奔腾追求漂泊(9)(孤)雁:孤独思乡 思亲 音信消息(10)鹰:刚劲 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器物类

   (1)玉:高洁 脱俗(2)簪缨 (冠):官位 名望

   颜色类

   (1)白:纯洁、无暇丧事(2)红:热情奔放 青春喜事(3)绿:希望活力和平(4)蓝:高雅忧郁(5)黄:温暖 平和(6)紫:高贵神秘(7)黑:黑暗绝望庄重 神秘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

   其它类:

   (1)英雄:追慕自愧自叹(2)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3)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 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4)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5)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6)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7)乡村:思归厌俗 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扑美好安逸宁静(8)城市 (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9)破晓:初现希望(10)朝阳:希望朝气活力(11)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12)深夜:愁思怀旧

  

   古代诗歌中的典型意象

   明月、夕阳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千百年来人们总是用“月”来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杜甫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则是用“月”来表达思妇对游子的思念。“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包括斜阳、残阳等)多给人以失落、凄凉之感。古人常用“夕阳”发思古之幽情,《三国演义》开篇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李白的《忆秦娥》词末“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都以“夕阳”写怀古,充满历史沧桑感。古人还常用“夕阳”写男女相思,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范仲淹《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莫不是借助夕阳来渲染男女相思不相见的伤感情思。

   流水、落花

   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逝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此外,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用“春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杜鹃、鸿雁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杜鹃在古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杜鹃的悲啼总是能触动诗人的愁情。苏武牧羊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曾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所以,“鸿雁”常借指书信。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的意思。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雁没有带来盼望已久的书信,引起了女词人无限的相思。

   松、梅、竹、菊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志向、气节。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树常用来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用梅花寄托高洁的品格;人们认为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诗人们用菊表现追求隐逸、不随流俗、坚贞不屈的品格。

   梧桐、芭蕉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煜《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总是跟“愁”分不开。民乐合奏曲《雨打芭蕉》蜚声中外,其声凄清,听之无不动情。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雨打芭蕉”也像“梧桐夜雨”一样,令人愁肠百结。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纵然无雨,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

   以上所举自然之物,经过历代诗人创造,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夕阳”并不凄凉,而是表现出诗人激昂的情怀。“两个黄鹂鸣翠柳”、“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中的“柳”就丝毫没有惜别怀远之意。所以,具体诗歌还应具体分析

  

  

  诗歌[转载]鉴赏之二:意象及其解读

   “意象”一词,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就有“窥意象而运斤”一语。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物”是个外延极广的概念。除了诗人的“我”而外,天地间的一切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亭台楼阁等等——在特定情况下还有人,全都是“物”,用南宋诗人张孝祥的话来概括,即“万象皆宾客”。按一般情况说,物是客观存在,它原来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差错,这便是所谓客观表述。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古人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因此,所谓意象,就是沾染成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意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是意和象的融合,简言之,意象就是意中之象。

   如秦观《满庭芳》中的词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词中的“斜阳”“寒鸦”“流水”“孤村”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客观物象,已经不再是纯粹的自然景观,全部浸染了词人的哀伤和忧郁,它们是主观情思和客观形象交融而产生的“新物”。诗歌是以形象来反映世界的。确切地说,诗歌是以意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的。诗人总是戴着感情的有色眼镜看世界,那世界也便有了深浅不等的各种色彩。诗歌正是以不同的感情色彩感人的。而组成诗歌用以感人的基本因素正是意象。

   我们了解“意象”是为了鉴赏诗歌,学会审美。因此有必要熟悉“意象”的基本特点。

   首先,意象往往有丰富的内涵。一个意象的内涵是否丰富,与这个意象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有关,古今中外的许许多多诗人之所以反复吟咏春天和秋天,其原因就在于这两个季节有着较多的富有诗意的属性。中国的菊花和兰草,外国的云雀和夜莺,几乎成了万古常新的诗题,主要还是因为这些事物本身具有浓厚的诗意内涵,能够触发不同时代诗人的不同感慨。不同事物在这一点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众所周知,泪水被诗人抒写了几千年,而极少有人吟咏鼻涕;秋叶令无数墨客感叹,而垃圾却无人问津。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挖出诗意来的。有人说,一条林间小道就比一个赌徒要有诗意。

   朱红的抒情诗《恋》,围绕着“你”和“我”,塑造了一个个富有内涵的意象,出发出多少刻骨铭心的情意:我是旧帆,你就是港口的灯火。/我是优游的天鹅,你就是湖泊。/你是朱唇,我就是缠绵的热吻。/你是苦泪,我就是碎裂的心魄。……这些诗句,无异于柔情蜜意恋人的绵绵情话,无异于坚贞不移的海誓山盟。此诗虽然长达八节,推出数十个意象,仿佛仍未尽意。谁知,诗人却是是卒章显志,最后一节诗意陡转:“你是我的主宰,我仰望的星座,/我是你幸福的奴仆呀,我的祖国!”原来,“你”并不是“我”的恋人,而是“我的祖国”。全诗意在倾吐对祖国的爱恋。其强大的感染力来自那遍布全诗的内涵丰富的意象。

   其次,意象都富有情感性。应当说,所有的意象都或多或少,或浓或淡地浸染着诗人的情思。诗要动人,自然要选取那些较多和较浓地浸染情思的意象。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些意象必须反映诗的主题。因为具体到一首诗,诗人所表现的是某一特定的情思。选择意象就是要选择那些最能表现那种特定情思的意象。请读韦黎明的《给乙》:我们是黑夜相错而过的船/我们是白昼没有标记的帆/我们是同一次潮汐搁浅沙滩的贝壳/我们是同一次喷发中冷却的火成岩//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我们彼此多么相近/——可惜/为此已晚……

   此诗中的“我们”,也许是一对水曾互相表白抱憾终生的男女。诗人推出四个富有情思的意象:“我们”是“船”;“我们”是“帆”;“我们”是“贝壳”;“我们”是“火成岩”。这四个意象都包含着诗人所要表达的深沉而痛切的遗憾:“我们彼此多么相近/——可惜/为此已晚……”。四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排比句统摄着四个意象,不断地积聚情感。诗人让那感情的潮水一公分一公分地上涨,人们在堤坝外面看不真切,而只是从什么船呀帆呀的隐约感到情感澎湃。终于,潮水超出了警戒线,冲决了堤坝。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诗人的主旨原来如此。本该早就发现的,却直到“有一天”才“终于发现”。星转斗移,物是人非,诗人篇末表达的惋惜之情显得格外强烈。

   2、明白古代诗歌中一些特殊意象的象征意义。

   在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有其固定意蕴,形成了特定的诗歌语言,鉴赏时联想意象的特定含义,便能较快地把握诗歌内容,故须不断积累。

  (1)植物类。

  枫叶:秋思。

  江枫:游子思乡,羁旅之思。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到来。

  花开:希望。

  桃花:象征美人。

  丁香:愁思,情结。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竹:气节,积极向上,质朴,虚心,正直。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松柏:伟岸,坚强的生命力。

  兰:高洁。

  草: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生盒和。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飞蓬、枯草:随风飘飞居无定所。

  (2)动物类。

  子规(杜鹃):悲惨,凄恻,思念故国,故乡。

  猿猴:哀伤,凄厉。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沙鸥:飘零,伤感。

  云、鹤:脱俗,隐逸,高洁。

  (3)江河湖海与天气。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江(河)流水:时光流逝,岁月短暂,绵长的愁苦。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春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

  春风(东风)、春天:美好,舒畅,欢愉,希望。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风、雨、霜:人生易老,环境恶劣,人生路途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孤云:孤独,游子,漂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4)其他。

  山(渔)村:归隐,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南浦、西楼、长(短)亭:预示送别。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宝贵奢华。

  仙境:飘逸,洁净,厌俗。

  月亮(蟾宫、玉兔、嫦娥):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玉:高洁,脱俗,尊贵,美好。

  珍珠:美丽,无瑕。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紫色:高贵。

  3、捕捉感情,体味意境

   诗词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诗词的意蕴往往运用曲折和折射的方式暗示,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这就为诗歌鉴赏增加了难度。

   “意境”一词,源自佛经。我国古今学者对“意境”多有阐述,众说纷纭。我们认为,所谓诗的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从美学角度看,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与“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意境”即情理形神的和谐的统一。

   捕捉感情,体味意境,主要靠分析诗歌的形象来完成。因为诗歌都是借助于形象反映生活的,鉴赏诗词不能抛开诗歌的形象,只有分析诗歌形象,才能把握住诗人的感情脉搏,找出它暗示或启迪读者的意蕴。如元代马致远著名小令《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浓缩了作者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感受,将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激起了历来多少骚人墨客的深切共鸣,堪称抒写秋思的绝唱,曾被元人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总之,这是一首游子怀乡思家的伤感之作,但作者并未着意刻画这种情感,而是平静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作为单独的形象看,是孤立的、分散的点,诗人把这些形象置于一幅画面中,就需要鉴赏者以此为依托,充分展开联想,进一步充实丰富画面,挖掘出诗的言外之意,揣摸作者的情感。请看下面一位中学语文老师的想象:我们由上仿佛看到:古老的驿道上,徐徐走来一匹瘦马,风尘仆仆,一身的疲惫和困顿,马上的“断肠人——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正望着不远处黯然伤神,一株苍老的大树上紧紧缠绕着枯藤,归巢的乌鸦在暮色中呀呀地鸣叫着,一条小河逶迤流过,河上小桥那边。炊烟袅袅,这时,西边的天幕上,残阳如血。整个画面给人以迟暮、渺茫、凄凉、低沉的感觉,与这位飘泊异乡的游子暗淡的心绪谐调一致,这种诗人的主观感情与客观事物的契合交融,通过形象生动的文字所表现出来的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就是诗的意境。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