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信文物—光家村祠堂石门墩

 天涯逸客 2016-05-14
光家村祠堂石门墩
     明朝洪武初年,山西关中一带兵荒马乱,又遇连年大旱更是民不聊生。太原府平定州乐平县出生世医之家的光士忠,时年二十岁,为了躲避战乱。他独身来山东棣州寻访族人(晋祭酒光逸的后人),另谋生计。途中,凡遇重厥患疾者,不论贫富无不为之医治,尤其对穷苦灾民甚至分文不取。当行至笃马河岸的高咸庄附近时,见此处土地肥沃,水旱交通便利,便在此定居下来。边坐诊行医,边寻访族人,但一直没有消息。本地大户张员外见其年少貌美,医术精湛,品质忠厚,便托媒与爱女成亲。后代子孙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阳信县流坡坞镇的大光村、小光村,又称前庄、后庄。 

     由于行医,家庭条件较宽裕,光士忠很注重文化教育,聘请先生在家任教。因此嗣子后裔考取举人、进士者众多,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第三代光弘,明永乐六年拔贡,熟读兵法,守边有功,擢升南京兵马指挥司指挥;第五代光祖,字克孝明成化十九年举人,曾任河北河间县、山西五台县、陕西米脂县知县。五台县志载:“光祖耿介清廉,始终一节。增修文庙学宫,刻贪廉二箴於石,以自警”;第六代光泽,字德沛,明正德十一年丙子科举人,曾任淮安府 桃园县、山西太原府临县知县。


     第七代光懋字子英、号吾山,生于明正德辛未年十二月初十日,嘉靖三十四年已卯科举人,乡试第十五名,中已丑科进士,会试五十二名,廷试三甲二十四名。先任户部观政后授直棣真定府推官,又任兵、户、吏三科都给事中,侍经筳讲官,授大中大夫,升河南左参政。他在多年的仕途中,特立独行,从不参与官场上的党派纷争,但碰到与守,不避权贵慷慨谏言,为国忧民,行使弹劾纠案之权。曾在隆庆二年,带头对严嵩党翼南京右佥都御史时来,借升任广东巡抚之时,滥举亲信五十九人的龌龊之行,向皇上奏折进行弹劾,使之受到应有的处罚,深受朝野的赞赏。 

    光懋去世后,朝廷为表彰他爱国护民的卓越功绩,于阳信老城里西街路北(原城关公社旧址)赏赐宅院一处,在门前建有给谏坊一座,上横书“累世承恩”四个大字。


    第九代光浚明,字子亮,号鸠菴,又号见春,别号啸树生,斋名深柳堂。生于明嘉靖二十四年十月十九日,武定府禀生。一生博古好学,诗作有七字风之称,善书法、喜画山水兰石,著有《深柳堂诗稿》、《鸠庵随笔》等,被赞为“诗、书、画三绝”。明隆庆四年,时任兵部侍郎的谷中虚(无棣县城南门里人),主持修护长城。山海关城楼上“天下第一关”匾额破损,很难复原。谷中虚邀学生光子亮为之书写匾额。光子亮得到消息,欣然应允,遂一挥而就。安排好家务后,即刻向山海关出发,当行至昌黎县一家客栈时,因所带盘费不足,便将书好的“天下第一关”中的“一”字押作店费。后来,官家派人寻取这一字时,店家要价一千两纹银,方才将字献出。 

    光子亮“一字千金”,从此声名大噪,妇孺皆知。直隶盐山县城里有一开大饼铺的,老板娘烙大饼的技术高超。饼熟时不用回头随手一掷,身后桌子上的饼,自然摞的整整齐齐,来往的客人无不称绝。有人当面夸奖,她就说:“我这是‘光子亮的字——滚瓜烂熟’!”至今这句歇后语,依然在当地流传。


     第十六代光锺葵、字朝阳,太学生。清乾隆末年,于国子监学习期间,在北京八里桥一带见到盛演一时的“木偶戏”。回到家乡后,他结合祖上传下来的“皮影戏”为基础,同武秀才光锺芝、光锺莲,创建了“葫芦头”这种新型舞台戏。他们用纸做成真人头大小的“葫芦”,根据剧中人物画上脸谱,戴上行头进行表演。摈弃了“皮影戏”需灯光照射,场面小,伸展不开等不足。演员戴上“葫芦头”,上半身直接面对观众,下部由艺人施行大托套的方式表现各种剧中人物。一般演员自演自唱,也有二人合作的。演出的剧种以东路梆子为主,兼有其它曲目。传统的剧目有:《五雷阵》、《铡美案》、《宝莲灯》、《六郎斩子》、《穆桂英挂帅》等。在清道光年间发展到鼎盛时期,演职人员多达三十余人,道具需拉十辆车(木轮大车)。演出范围主要活动在当时的阳信、无棣、惠民、商河、乐陵、庆云、盐山县及东北山海关一带。


    《阳信光氏族谱》记载,明清科举时代,光姓族人在明清两朝共孕育了六名进士,十三名文武举人,七名拔贡,一百零七名太学生及文、武庠生。光氏家族曾经显赫明、清五百多年历史,乃本地的名门望族。据说,村里人来阳信县城,每隔三里就有一眼“光家井”,人畜饮水非常方便。
     光家村给后人留下许许多多的故事。
(材料提供:《阳信文物通览》编纂委员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