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硅谷工程师:当英雄,不是老板的工作

 顿空师兄 2016-05-14

JB是硅谷经年的VP Engineering (工程副总),带领经历过几间大大小小的新创公司成功出场,经验丰富,成果丰硕,不要看他这样大忙人样,他每天傍晚到十点固定把时间留给家人,是个工作与家庭并重的家伙,“这样才能长久啊~”他说。

 

几次晃过他公司楼下,他都因为开会没有办法溜出来喝杯啤酒,今天好不容以逮着他,我们就坐在旧金山Soma区,2ndHoward St.附近的Eddies酒馆小酌。

 

最近怎样,他问。

 

“忙啊,跟以前一样,开发产品兼救火,新创公司不都这样?”

 

怎么感觉你们那边一直在救火,紧急事件很常发生吗?他皱了皱眉头。

 

“是吧,因为产品开发赶快,交货在即,有时候就会有紧急事件,这时候就要去修。”

 

看你的表情,好像团队很享受这个过程是吗?他笑笑。

 

“恩,只要最后有平安解决事件,那种炙烈的讨论与 group hacking 很刺激,团队的士气高涨,合作无间,让大家感情很好!”我把手张开,奋力解释。

 

了解,那应该也有一两个很强的工程师出尽风头吧?老板也是其中之一?

 

“是啊,那种解出来后,被当作英雄的感觉很爽(笑),不过最强的还是我老板,他深知整体系统的运作,出将入相,每次都能够及时找出问题点,对症下药!”

 

这种英雄式的团队看起来很风光,但是其实很容易累死三军。你们用的 Scrum 架构是借镜于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优秀的管理理论发展出来的东西,怎么听起来你们只学到皮跟骨,一点都没有用到精髓?

 

“噎?我觉得我们执行得还不错啊”这次换我皱眉头了。

 

这样啊?那你们每次产品都可以赶上交货日期吗?

 

“应该算有,每次交货日前团队要冲刺熬夜一下,但是大概都有赶上。”

 

真的吗?一开始应该还好,但是渐渐慢下来了吧?你们真的很想两个礼拜就熬一次夜吗?

 

我为之语塞,所有新创团队不都是这样用肝与时间换出来的吗?为什么他好像觉得这样经营团队的方式很蠢?

 

要知道问题点,你必须要先学会工作的本质,分类,还有为什么会有紧急事件。到我公司里面来,我们需要一块白版,他说。

 

唯有从头到尾完成的工作,才有价值

 

走进他们砖墙围绕的办公室,他从冰箱中拿出两罐啤酒,递给我一罐,示意要我走进那有块大白板的会议室等他,坐定后,他自顾自拿着笔在白板上口沫横飞起来。

 

工作是一个生产价值的过程,他的概念跟工厂其实很像,原料从一边进去,经过生产与加工,有价值的成品从另一边出来,你有工作,组织有产出,皆大欢喜。

 

跟工厂有不同生产线,生产不同产品一样,每个人的工作都有分不同种类,各自生产不同的价值,以你最熟的工程师工作而言吧,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工作:

 

1. 产品功能开发工作-开发产品新功能

2. Bug 的修复工作-修复产品问题

3. 业务营运工作-维持公司产品营运

4. 救火大队工作-产品营运出问题,抢救的工作

 

知道你的工作分为几种,你就可以视觉化每种工作,画出你每种工作的价值流程图,来,你上白板来画出你们第一项产品开发的所有步骤流程吧。

 

我接过笔,在白板上画出几个方格与箭头:

 

设计功能 -> 架构讨论 -> 功能开发 -> Code Review -> 测试 -> 部署上线-> 功能营运

 

你觉得对公司而言,你功能做到哪个步骤才会产生价值?

“应该是上线营运后才能真正发挥效果吧?”我说。

 

没错,在制造业中,有个概念叫做“半完成品”,英文叫做 Work In Process,或是直接叫 WIP,简单来说,就是制造到一半的东西,这种半完成品卡在中间,不能当原料或完成品卖出,一点价值也没有,是制造业的死敌。你虽然在知识经济下工作,概念是完全一样的,唯有从头到尾跑完的工作才有价值,其他都是 WIP ,堆再多都一点用也没有。

 

穷忙、瞎忙、当英雄,不是主管的工作

 

现在你有4项工作分类:“产品功能开发工作”,“Bug 的修复工作”,“业务营运工作”与“救火大队工作”,前3项工作听起来都很合理,也都可以分别画出其价值流程图,执行完毕后,也都能够创造价值,但是你想想,第四项“救火大队工作”完成后,有为整个系统带来任何价值吗?

 

“系统就能够正常运作了”我搔搔头。

 

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紧急事件发生时,其他工作的排程怎样?

 

“当然全部延后啊,救火优先。火救完了,进度再用力赶回来就是了”我一付理所当然地嘴脸说。

 

没错,救火工作不会为组织产生任何新价值,不仅如此,还让其他工作能产生的价值延后,整体效能降低,最可怕的是,他通常还没有办法预测,你有可能整个月都在救火,组织价值的进度就会落后整整一个月。

 

然后救火的英雄模式结束后,整个组织为了赶原来的进度就进入了加班模式,加班模式完成的品质会比正常模式差很多,也会为未来埋下很多紧急事件的地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不断加班,不断赶进度,不断穷忙,不断瞎忙而不自知。

 

英雄模式的确会让团队的英雄们看起来很风光,很努力,很屌,但是英雄会累,团队会累,一天工作 12 小时,绝对不是任何公司组织的长久之计。

 

“有出路吗?”我睁大眼睛。

 

身为主管,你的工作跟工厂厂长一样,要确定每条价值的生产线都正常运作无碍,还要确定你们产出的同时,在不影响效率的情况下减少未来的紧急事件。不是跟你一起下去救火,当英雄。

 

你要在紧急事件发生前就解决他们,方法就藏在你之前画出来的价值流程图中。既然知识经济也是条条的生产线,我们就可以借镜制造业品管的方式,管控最容易发生问题的流程,以你上列“产品功能开发工作”的价值流程来说吧,这么多的意外事件,首先要检查的是Code Review与测试这两个步骤的执行有没有问题,需要的话,要进行Code Review check list的定义与训练,全自动化测试的流程,机器能做的,就不要让人去做,人类绝对不会有机器精准。

 

在问题的源头解决问题成本最小,不然你觉得Toyota为什么给工人看到问题就停掉整条产品线的权限?难不成要等到整批问题产品都做出来了才在后面敲敲打打补救吗?

 

“但是这样步骤成本会变高,会慢下来啊!Startup不是要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吗?”我翻出Facebook的座右铭挑战他。

 

你要注重的是整个系统的速度,而不是单一步骤或是单一员工的速度,以整个系统而言,如果不是在瓶颈上改善,根本快不起来,能创造实质价值的产出也不可能会增加。

 

“瓶颈?”我问。

 

在瓶颈上的改善才是改善,其余都是浪费时间

 

工厂就像是一个大沙漏,原料从沙漏的上面留下来,经过各个工作站,在沙漏的另一边成为可以卖的完成品。

 

很久以前,在Theory of constraints(限制理论)或是Lean manufacturing(精实生产)这些慨念出来之前,工厂中的每个工作站为了表现,都尽全力发挥每个工作站的产能,制造出大量的 WIP,用力把这些 WIP 推往下一个工作站中。但问题来了,每个工作站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啊!这些大量产出的 WIP ,就堆在速度慢工作站的前面动弹不得。

 

这个速度最慢的工作站就是所谓的“Constraint(限制)”或是“Bottleneck(瓶颈)”,就像沙漏中最细的部分一样,它你整体产出的的决定因素。

 

任何在瓶颈以前的产出改善都只会让WIP堆积如山,同样的,任何在瓶颈后的效率改善都完全没有办法增加产出,因为瓶颈硬生生地卡在那边。


 

只有针对瓶颈产出的改善可以让整个工厂快起来!听起来很直观,有点白痴,但是在这些理论出来之前,根本没有人注意到,每个工厂的员工都在穷忙,看起来工厂生气蓬勃,存货满地,但是却怎么也快不起来,交不了货,赚不了钱。

 

“具体怎么做呢?”我问。

 

你列出“业务营运工作”这项的工作流程试试。

 

客服团队交托客户需求 -> 系统自动化处理客户资料 -> 工程师手动确认资料与报表完整 -> 交还客服团队确认 -> 移交给客户

 

你们都卡在哪里呢?

 

“工程师手动确认资料与报表完整这边”

 

那你觉得“系统自动化处理客户资料”这边多给你几台超级电脑,或是多给你 10 位客服人员,让你“交还客服团队确认”速度加倍,对整体产出有帮助吗?

 

“当然没有。”

 

是啊,这时候,不管客服多用心经营,电脑速度多快,或是客户需求大增,都完全没有效果,工作只会堆积如山,公司也不会赚更多钱。

 

“看起来理所当然啊,大家应该都懂吧。”

 

是的,但是这时候上面来一条命令,要每个部门提高效率,你看看客服部门会不会半夜打电话叫工程师死命地做下去?这些客服就连哄带骗地带工程师去吃饭,帮他们买饮料,罩的工程师会成为客服的英雄,资深工程师也会因为忙于做事没有办法训练新来的工程师,客服v.s.工程师的黑市就渐渐形成了。

 

“但是整体产出还是不会变好”

 

没错,但是成本增加了,工时增加了,沟通成本跟管理成本都增加了。解决你“工程师手动确认资料与报表完整”的最好方式是把人工的部分拿掉,不管是直接写进你的产品中,或是让营运工程师写程式来后制,不计一切地在瓶颈处加速,整体产出才会增加,公司才会赚钱。

 

XXX!我老板是白痴,不会带。”

 

你在跟我聊之前不也是白痴吗?想经营团队,就要把个别英雄拿掉,注重整个系统的产出。做 startup ,你不能当蝙蝠侠,你要学会当球队教练。

 

他拍拍我的肩,硅谷很大,你以为这些千万人团队怎么打造出来的?不是只有骇客松跟创业活动,生态圈内所累积的资本,技术,跟方法论才是精髓。

 

慢慢来,人生很长,但是硅谷就这么大而已,他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