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丰民间绝活——滚地金龙

 中王 2016-05-14

在中国,传说人类始祖伏羲、女娲长着人的脑袋龙的身子,所以被称为“龙祖”,中国人因此一直以“龙的传人”自称。

龙,在中国文化里代表着吉祥、尊贵、勇猛,甚至是权力的象征。舞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文化,它起源于传统舞蹈,是任何其他民间舞都无法比拟的。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已有舞龙求雨的记载,历代诗文中记录宫廷或民间舞龙的文字屡见不鲜。如今,舞龙仍是民间喜庆节令场合普遍存在的舞蹈形式之一。

常见的舞龙是一人执龙珠,一人持龙头,加上龙身通常有十个人左右,一般龙身大约长九米。南方舞龙不追求灵活,龙身可以长达二十米、百米,甚至有千米长龙。陆丰大安南溪村的“滚地金龙”可谓独树一帜。

滚地金龙以威武雄壮、嘹亮开阔的海陆丰正字戏的“牌子大锣鼓”伴奏。每年正月初一至元宵期间,各村狮舞到其他村庄去表演,俗称互相“参拜”,滚地金龙在表演时渗进了海陆丰狮舞的不少动作;舞龙结束后,下半场也有俗称“虎狮拳”的武术表演。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的地方,民间舞蹈一般也极为丰富多样。

海陆丰的许多民间艺术都保留着一些“绝活”。每一项民间舞蹈,都有言传身教、口传心授的特点,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滚地金龙就是这样,虽然历经时间的流逝,人事的异变,这项“绝活”并没有失传。南溪村的滚地金龙,相传起源于南宋的宫廷龙舞。明朝嘉靖年间,黄氏光昭公从福建漳州移居南溪,带来《滚地金龙演史传》的传本。黄氏南溪“滚地金龙”就此繁衍了十七代。

滚地金龙十分讲究“滚”,“滚”的技巧深,难度大。而且,舞龙的运动量特别大,是一种剧烈的全身活动,浑身上下每个关节都要互相配合;尤其是龙的首尾配合要非常默契。

尽管有太多艰辛,但南溪村的舞龙人依然是前赴后继,一代接一代,人才辈出。2006年,大安滚地金龙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滚地金这张独特鲜明的文化名片,也使南溪人引以为自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