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宋金银钱(上)

 红豆居士 2016-05-14

 两宋金银钱之沿革


宋代典章文物多有可观,钱币文化亦堪称高峰。两宋金银钱的发展演变脉络是比较清晰的:北宋多为年号钱,形制、钱文与流通铜钱相近,此亦汉唐以来故习;早期的品种并不多,至徽宗朝则空前丰富。南宋年号钱并非主流,而以寿庆宫钱和吉语钱为其特色。具体讲来,北宋初年宋元、太平皆有与铜钱同版之银钱,淳化元宝金钱面版亦与铜钱无异。孙仲汇先生曾见过一枚绍圣通宝旋读小平银钱1,此乃金银钱文字形制与铜钱趋异之分野,惜未留存拓影。徽宗时金银钱品种甚多,圣宋、崇宁、大观、政和、宣和皆见有小平银钱,版式繁多,精粗不一,政和、宣和且有小金钱极精。靖康通宝银钱是北宋最后一种银钱,存世实物制作并不考究。北宋又铸有大银钱,如罗伯昭先生旧藏之折三型政和通宝篆书银钱即是。南宋建炎未见金银钱,年号最早者为绍兴。南宋金银宫钱文字秀丽,制作精好,其具体品种可参看《中国钱币》1998年第1期罗雅萍所著《南宋宫钱初探》一文。


 两宋金银钱举要


淳化佛像金银钱

1

1963年北京汤河口曾出土金钱8枚、银钱12枚,1988年五台山中台顶演教寺塔基出土金钱近二千枚。近年来,杭州西湖曾出水精铸版银钱(图1)一枚,北方也有所发现(天津博物馆有藏),并见有同版金钱;其文字稍异于五台所出金钱,书法兼具八分、真、行三体,观其笔势亦为太宗手迹。精铸版钱背立像脑后有焰光,双肩上均见有披帛,其文字图案细节均极精致,铸工堪称两宋金银钱之白眉。通过仔细的对比,可以比较有把握地判断精铸版金银钱为皇室供养钱,而五台出土金钱应为寺庙自行仿铸的庙宇钱。


图1

太平通宝

2

 太平通宝金银钱多种,除一种与铜质小平行用钱同版者之外,皆非北宋太平兴国年间而是较晚所铸,既因袭年号以表追慕,复取其吉语之文义。唯其皆称通宝而未见元宝,在钱文的千变万化之中,略显出人意表。

 文字在隶楷之间、背穿上大弧月银钱(图2),通宝二字接近政、宣,书体混用的风格亦为徽宗朝所特有,归之于徽宗时所铸应较为合理。又有面文几乎同版、钱径较小之素背金钱,彭信威先生旧藏有之2,近年杭州藏家赵君亦得一佳品(图3)。

图2

图3

 世称“瘦金体”之金银钱3,罗伯昭先生旧藏有之,今人多以为南宋铸,然而以形制、书法而论,可能亦属徽宗时物。江南各地多年来一直有两宋金银钱陆续面世,其中的非年号钱往往被认作南宋铸,实则未必。徽宗时在江南设有苏杭造作局4,是否涉及金银钱的铸造,虽难以确定但也不无可能;此外,南渡的北方人士携有若干金银钱亦不足为奇。江浙出土的金银钱中,已数见宣和、政和等品种,至少说明北宋金银钱在江南的存在并非偶然现象。

 张絅伯先生旧藏之一种楷书金钱 (5),近世续有所出,或为北宋末至南宋初所铸。另有一种书法稍异、背郭较肥之金钱 (6),形制风格与南宋小金钱接近,当亦南宋铸。

 1996年四川广安双河镇安丙墓出土之楷书小字银钱 (7),书体略含隶法,应为南宋所铸。杭州亦出有同版一品(图4)。

图4

 又有另一种楷书银钱(图5),径略大,狭穿,文字秀劲,制作亦精,尤奇者背穿上有祥云甚似唐乾元,为宋代金银钱中仅见。杭州泉家所藏并经研究认系南宋前期之物。


图5

徽宗朝金银钱

3

 徽宗时期金银钱品种空前丰富,前文已有述及,非惟开创前朝所未有,于南宋宫钱亦实有发轫之功。迄今所见,金钱旧谱载有宣和通宝,篆书者(8)转摘甚广,行楷小字阔缘者则鲜为人知,实亦罕见之珍品,苏州丁良先生藏有版式相类之银钱(图6),文字稍异,背肥郭,这种金银钱有相似版别的情况应该说是徽宗朝的一个特色,天津姜云辉先生所藏背月银钱(图7)面文书法亦颇相近;1966年山西应县木塔中还曾发现宣和元宝楷书广穿金钱9

图6

图7

政和通宝有楷、篆书金钱。银钱则可谓琳琅满目:圣宋元宝有大、小字版(8);崇宁元宝有楷书、隶书;大观通宝据前辈所述有旋读折三型银钱10,然始终未得一睹真容,旋读小平银钱则尝有所见(图9),隶、篆小平银钱也曾有记载;政和通宝隶、楷、真(图10)皆有,上海施志民先生所藏隶书一品甚精,版式与铜钱相同(图11),折三型篆书大银钱文字则近似铁范,最近又有篆书小银钱面世;元宝惟闻袁寒云曾得小银钱一品,今不知所在。

图8

图9

图10

图11

宣和银钱稍多见,元宝、通宝皆有,形制上颇似行用铜钱,文字多在行楷之间。图12所示楷书银钱,书法端正,开宋体楷书钱文之先声,钱径稍小,面背均浅而文字劲挺有神,如此者一望而可知宫钱无疑,可惜外缘上卷,宣和二字不能完全拓出。宣和又有极精之篆书通宝小银钱(图13),大小与金钱相若。

图12

图13

 崇宁、大观、政和均有日本铸金银钱,文字色泽与徽宗钱有所差异,不难区别。

南宋金钱
4

  南宋金钱已发现的品种不多,除前文已提及的两种太平通宝外,尚有绍兴、隆兴、乾道三种年号钱及“福宁万寿”钱11,均属宫钱。此外有金质招纳信宝一枚,为刘光世所铸,史有明载,然而真赝素有歧说。

绍兴元宝尝见于著录,实物今不详其所在。

隆兴通宝1986年浙江慈溪出土12

乾道元宝上世纪三十年代即有数枚出于杭州古荡墓葬,招纳信宝亦当时同出。乾道向无异议,招纳信宝的流传及真赝纷争的来由,孙仲汇先生述之甚详13。招纳信宝虽非考古发掘所得,然而出土情况尚可查证,文字风格与铜品相类,书法圆熟,气息连贯,应属真品。

“福宁万寿”钱王荫嘉先生称“实夹金所铸”,似含金量不高,然归之“古代黄金提炼不精”则未必的确。楚金版含金量已可达95%,唐宋金器多有精纯足赤者,其他金钱亦未见此现象,故其含金量较低并非技术不足而是由于取材不甚讲求。孙仲汇先生言见其原物实为铜质,惟色泽金黄细润异于常品。故此泉虽仍旧列入金钱,然亦须知其难言含金几许,实不足与其余数品比肩。


南宋银质宫钱
5


    南宋行用钱无复北宋洋洋大观的盛况,然而此消彼长,宫钱却焕发出绚丽的异彩,其制作之精、钱文之美、品类之多,远非北宋可及。金质宫钱已知者仅前述数种而已,当属赏赐钱范畴。铜质宫钱存世大小皆有,大型钱如重华万寿径达730mm,折十型德寿重宝(14)曾有图录误以为银钱,实为铜质。另晚清曾有天基万寿大钱面世,今已不知所在(15),此类钱或寿庆时宫中饰物。银质宫钱是宫钱的主流,绝大部分与小平钱相若或略小,大多狭穿细缘,楷书工整。以下试分类言之。

    庆典钱。主要是寿庆钱,另有一类年号后缀“万寿”、“万年”、“万岁”的,似未必专为帝后寿庆所作,故统称之为庆典钱。寿庆钱多以帝后圣节及所御宫殿为名。

    节名钱目前仅见天基万寿鎏金银钱,杭州杨熠先生收藏(图14)。

图14

    宫名钱旧载有福宁万寿、寿慈万寿(篆书)、寿慈万春、慈元万寿。杭州章国强先生藏慈宁万寿钱(图15),慈宁为高宗母显仁韦太后宫名,此泉书法颇类福宁万寿,当亦高宗手书。慈宁本神宗向后殿名,向后曾与章惇 力争而使徽宗得以继位,高宗为生母兴作寝宫袭用此名,亦自不为无意。近又出慈福万寿鎏金银钱(图16)、慈明万寿背清雅银钱,慈福为孝宗时寿圣太后(高宗吴后)宫名,慈明为理宗时寿明太后(宁宗杨后)宫名,归属自无疑问。据《宋史·本纪第三十五·孝宗三》:“(淳熙十五年九月)甲寅,上皇太后宫名曰慈福。”其时距高宗晏驾不满一年,而淳熙十六年二月孝宗即禅位于光宗,故慈福万寿钱的铸造当在光宗、宁宗二朝。

图15


图16

    福宁万寿钱金银并有之,王荫嘉先生审金钱书法为高宗晚年手笔诚为高明,然认系天申节亲书铸以颁赏群臣似有可议,亦不必因地黄帖而系之于淳熙十三年。明道元年改延庆殿名为福宁16,仁宗以后列帝皆御福宁殿,南宋亦然。则高宗晚年退居德寿宫,福宁乃孝宗殿名,故此钱当是高宗手书,为孝宗寿庆所铸。孝宗诞圣节名曰会庆,高宗手书以殿名而不以节名,或因孝宗非其亲生之故;又明肃太后宫名亦曰会庆,避之亦在情理之中。银钱书法较为纤秀,其归属不必专指,置之可也。

    “坤宁万寿”铜钱,张季量先生旧藏,虽系铜质,而形制与银钱正同。张季量先生藏品多在历史博物馆,未知此泉是否也在其中。坤宁为皇后所居宫名,见于史传者有徽宗王后,而此泉全然南宋气息,书法亦仿佛福宁、慈宁,何银铨先生论其为绍兴十三年高宗奉安徽钦二帝及王后神位于太庙时所铸阴寿用寿庆泉亦信有所本17。又据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皇后定居坤仪殿,太皇太后、皇太后遇当推尊,则改筑宫,易以嘉名,始迁入。”虽不详“坤仪”是否“坤宁”之误,或两者皆是而有先后变更,抑或坤仪为坤宁宫中殿名,则皇后宫名似亦有定制,南宋诸后若沿用坤宁宫名当属因循故事。周密《武林旧事》卷第四“后殿”条下,“坤宁”、“秾华”皆注云“皇后”。乾道三年孝宗夏后崩,谥安恭,其上僊发引歌辞起首云:“金殿晚,愁结坤宁。天下母,忽僊升。” (18这也是一个比较有力的佐证。故此泉也可能是皇后寿庆钱,其为铜质或欲示与太后之宫钱有别。

    “圣寿齐天”钱既非节名亦非宫名,属寿庆钱则无疑,应为高宗七十或八十寿庆所铸,或孝宗手书19

    年号庆典钱可举出者,有庆元万寿(17)、绍定万岁(鎏金),另有景定万年、宝佑万年铜钱,近闻新出有宝祐万年银钱。南宋铜质小平宫钱形制均类银钱,或亦有可备鎏金鎏银之用的因素。

图17


注释

(1) 孙仲汇:《中国古钱鉴赏与收藏》,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7月第一版,第68页。

(2) 《寿泉集拓初集·寿泉集拓二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3月第一版,第493页。

(3) 《戴葆庭集拓中外钱币珍品》,中华书局1990年4月第一版,第661、662图。

(4) 《宋史·志第一百三十二·食货下一》,中华书局1977年11月第1版,第四三六一页。

(5) 《中国泉币学社例会记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3月第一版,第九十五次例会。

(6) 周迪:《浙江衢县发现北宋太平通宝金钱》,《中国钱币》1996年第1期,第61页。

(7) 刘敏:《四川华蓥市南宋安丙墓地出土的钱币》,《中国钱币》2000年第4期,第21页。

(8) 关汉亨:《中华珍泉追踪录》,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第224页。

(9) 《中国山西历代货币》,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11月第1版,第84页。

(10) 马定祥:《补说日本三大钱谱北宋钱》,《中国钱币》1986年第3期,第10页。

(11) 王荫嘉:《泉纬丛谈》,《泉币》第二期。

(12) 章均立:《浙江慈溪出土“隆兴通宝”金钱》,《中国钱币》1989年第2期,第68页。

(13) (15)《孙仲汇开元谈泉录》,同心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第19页。

(14) 同(3),第1168图。

(16) 《宋史·志第三十八·地理一》,中华书局1977年11月第1版,第二○九八页。

(17)何银铨:《南宋“福宁、坤宁、慈宁”万寿钱考》,《杭州钱币》1998年12月总第31期,第4-5版。

(18) 《宋史·志第九十四·乐十六》,中华书局1977年11月第1版,第三三三三页。

(19) 潘懿:《“圣寿齐天”银钱略考》,《中国钱币》2005年第3期,第44页。


(原文刊于《中国钱币》2006年第三期,本文有删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