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律绝诗中的病症与诊断】

 江山携手 2016-05-14

     一首好律或绝,应该是意境、声情、格律、用词、造句等等方面尽量做到至善至美。古人作诗并非无病,但古人为不使词害意,往往病则病矣,并不太加以理会。倒是随着宋代、历经元明清,甚至近代,越研究则越过多要求,反而把创作圈缚死了,这既不利于传承,更不利于发展,以此为好古典诗创作者引为戒并共勉!

 

下列这些病症和诊断是对格律诗而言,包括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对古风不完全适用。

【一】、题目类:
1、制题不工:
病害:标题过于详尽、漏义、赘语。

2、远离题意:
病害:即跑题,现代人作诗经常犯此病。

3、副标题或释义过多:
病害:(1).现代人作古典诗词加了很多前序,啰嗦且淹没主要内容,并不可取;(2)诗中释义过多,没有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和学习知识的机会,难免有“掉书袋”、“拽文”之嫌,并不可取,难于理解的地方稍加注释即可。


【二】、立意类:
    诗以意为主。“意”就是中心思想。他是全诗的中心和主帅,在任何一首中都具有决定性的支配地位和主导作用。作诗自然要求作者的立意要高、立意新、立意深、立意简明集中。

1、落入窠臼:
病害:有重复的感觉,看多了感厌烦
病因:由于诗人的生活、习惯是相同的,产生的联想往往也是相同的,于是造成千篇一律。
病例:最近几篇写中秋的都大同小异。

2、翻新入魔:
病因:作者想标新立异,但由于受自身认识水平等因素影响,反而弄巧成拙。一般自命不凡的人、追求与众不同的人易犯此病。
病例:1.杜牧《题乌江亭》;2.王安石《钟山即事》一鸟不鸣山更幽。

3、立意浅俗:
肤浅:浅近。俗:鄙俗。
病害:使诗索然无味,有哗众取宠的感觉。
病因:作者只工于小景的描写,对立意的问题未与考虑。写一些搞笑的事情,没深刻的内涵。
病例:《上茅房》。


【三】、境界类:
1、情景不谐:
病害:描写的自然景色与作者当时的感情不融洽。

2、写景泛泛:
病害:所描写的景色不能反映出景物本身的特征,作者的感情失去个性。

3、情意直露:
病害:使读者想象的空间太少。

4、虚情假意:
病害:非作者自身体会得到的,而是靠作者想象杜撰的,今人多犯此病。

5、、景外设景:
病害:画蛇添足。

6、有理乏趣:
病害:没有诗的美感、味同嚼蜡。

7、粘滞物相:
病害:只咏物,无寄托,乏味。


【四】、字词类:
     诗是语言的艺术。所谓累字成句、积句成篇,所以字是诗的最基本的组成要素。诗往往以一字论优劣,因此有“炼字”一说,更有“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请不要忽视字词的重要性。

1、重字:
限律诗与绝句。
病害:意思复出,显得诗人驾御文字能力不强。
病因:作者的文字功底单薄,草率成诗。
病例:
1.王维的七律《出塞》两“马”。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2.孟浩然多犯此病:
《留别王维》两“寂”。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岁暮归南山》两“不”。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两“空”。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两“两”。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2、怪词:
随意杜撰词汇。
病害:使读者迷惑,不知所云,影响共鸣。
病因:作者要用最精练的语言写成诗,容易出现此病。
病例:剧眼、草园。

3、乱词:
颠倒词汇。
病害:使读者茫然,不知所云
病因:1.作者玩弄文字、看似倒装;2.为了平仄、押韵而犯此病。
病例:杜甫〈秋兴八首〉之八:香稻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美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应为:鹦鹉啄残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4、割词:
割舍词汇。
病害:使读者茫然,不知所云。
病因:由于字数、平仄的限制。
病例:徒子——登徒子。

5、僻词:
病害:使读者茫然,不知所云,有损诗的美感。
病因:1.受汉赋的影响;2.显示作者博学。
病例:陆游《舍北行饭》自掩柴门上扊扅(yan yi:门闩的意思)


6、浮词:
卖弄叠词。
病害:只在形式上哗众取宠而在表达主题方面却毫不相关。
病因:作者恃才弄巧,故做文字游戏。
病例:乔吉《天净沙》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五】、句法类:
     诗歌创作,在炼字的基础上要求得佳句。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之所以费尽心机寻觅佳句,是因为佳句是形成佳篇的重要因素。诗篇因佳句而生辉,缘佳句而全诗振响。诗中无佳句如树上无花,池中无鱼。

1、句法雷同:
病害:节奏相同的句式显得单调刻板。
病因:未引起作者的重视。
病例:杜甫《秋兴八首》之五。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语意重复。2、复意:
病害:浪费笔墨、废话连篇
病因:1.思路狭隘,强捏成句;2.作者漫不经心,随手之作。
病例:1.一个孤僧独自行;2.关门闭户掩柴扉;
3.杜甫《哀江头》同辇随君侍君侧;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4.李白《赠孟浩然》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5.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6.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月照一孤舟;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7.郎士元《送钱起》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

3、聚字:
同属一类的字于四句当中。可放宽。
病害:作者的思路狭隘。
病例:李商隐《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4、就句:
病害:啰嗦、废话、与主题无关紧要。
病因:作者随手为之,不细考虑。
病例: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每句前两个字均可删去,而境界无损。

5、凑篇:
病害:只有佳句,忽视全篇的立意与境界。
病因:作者先得一妙句,然后凑成全篇
病例:贾岛多犯此病。
1.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2.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6、飞语:
出语突兀。
病害:造成全篇不连贯,使读者不知如何得出。
病因:对仗中会有此病,语句凭空而出,无所依据。
病例:孟浩然《望洞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波撼岳阳城。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六】、章法类:
     虽有佳句,但排列不当,也难成佳作,因此作诗还要讲究章法。

1、杂凑成章:
病害:句与句无关联,成游离状。
病因:诗人没有明确的宗旨与纲领、没有目的与立意。

2、虎头蛇尾:
病害:全诗不匀称。
病因:1.刚入手时,可自由发挥,虎头容易,但结尾照应良多,故易成蛇尾;2.写到最后,作者才思枯竭,写不出什么
病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

3、血脉不贯:
病害:使读者迷茫。
病因:作者对字句过于讲究而不管章法。
病例:李贺、贾岛经常犯此病《泥阳馆》。
客愁何并起,暮送故人回。
废馆秋萤出,空城寒雨来。
夕阳飘白露,树影扫青苔。
独坐离容惨,孤灯照不开。

4、时空错乱:
病因:作者过于随意。
病例:今人更易犯此病,先是春天,突然变到秋天。

5、自相矛盾:
病因:作者拼凑诗句,不作全盘考虑。
病例:骆宾王《玩初月》
忌满光恒缺,乘昏影欲乱。
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


【七】、倚声类:
     诗的格律主要是四声平仄的配合,其目的在于协调诗句中字词声调的高低、轻重,使之错落有致,形成一种循环往复的旋律,从而产生和谐动听的音乐美。但绝对的整齐与绝对的散乱都不能产生美感,只有整散结合、平仄相间才有美的魅力。

1、失粘:
   上一联对句的第二字与本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要相同,否则叫失粘。
病害:造成平仄紊乱,节奏不鲜明,读来别扭,削弱诗的艺术感染力。
病例:
(1)王维《出塞》第2、3句;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2)韦应物《滁州西涧》第2、3句。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失对:
   同一联出句的第二字与对句的第二字平仄应不同,否则叫失对。
病害:造成平仄紊乱,节奏不鲜明,读来别扭,削弱诗的艺术感染力。
病例:
(1)王维《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2)杜甫《忆弟》。
丧乱闻吾弟,饥寒傍济州。
人稀吾不到,兵在见何由。
忆昨狂催走,无时病去忧。
即今千种恨,惟共水东流。

且喜河南定,不问邺城围。
百战今谁在,三年望汝归。
故园花自发,春日鸟还飞。
断绝人烟久,东西消息稀。

3、失调:
平仄紊乱。
病害:节奏不鲜明,读来别扭,削弱诗的艺术感染力。
病因:多为今人所犯之病。

4、孤平:
诗之大忌!
病例:现存唐诗中只两首犯此病:
(1)李颀《野老曝背》;
百岁老翁不种田,惟知曝背乐残年。
有时扪虱独搔首,目送归鸿篱下眠。

(2)高适《淇上送韦司仓》。
今人犯此病者较多,如“梦还在小楼”,整句中除了韵脚“楼”字不算,就一个“还”字是平声,此乃孤平也。

5、平尾:
三平调,指句尾三字都为平声。
病害:破坏音律美,读来别扭。
病因:不懂规则。
病例:
(1)王维《终南别业》“笑谈无还期”;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2)庐鱼(今人)《秋夜三唱》“晨声耕人鸡”。居然五平调。

6、仄尾:
三仄调,指句尾三字都为仄声。
病害:破坏音律美,读来别扭。
病因:不懂规则。


【八】、押韵类:
     押韵是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几个字放置在一首诗中固定的位置,使诗产生一种声音的回旋美。其目的是利用韵增加诗歌的和谐与美感,便于诵读和记忆。韵是诗歌音乐美的基本条件,是诗的最重要的组成因素,不论古体诗还是近体诗都要押韵,没有韵就不是诗。古今的发音是不同的,我们作诗应按普通话的语音来押韵。

1、无韵:
病害:使诗丧失声音的回旋美也不为诗了。
病因:1.不了解韵的重要性。2.受现代诗影响,讲究自由。
病例:古人作诗无此病,由于古今发音不同而出现此病的有:
①李商隐《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重韵:
此病自唐开始,古风、排律可不拘。
病害:可能造成语意重出没有利用好字并显作者的语言词汇匮乏。
病因:1.作者本身驾御词汇能力不高;2.创作草率,不用心。
病例:张耒《京师废宅》用两“生”。今人作诗多此病。
当道朱门白昼扃,高堂歌吹久无声。
古窗积雨昏残画,朽树经阴长寄生。
问下老人时洒扫,旧时来客叹平生。
艳姬骄马知何处,独有庭花春正荣。

3、出韵:
夹杂他韵。
病害:只要出韵,其余不论,都为劣等,诗之大忌。
病因:1.忘了韵部;2.现代人不知道这也是病。
病例:1.李商隐《茂陵》中“郊”为肴韵,“娇”、“萧”为萧韵。
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
内苑只知含凤觜,属车无复插鸡翘。
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
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

4、跨韵:
平仄互押。
病害:读来别扭
病因:不晓平仄或不知这是病。
病例:古人没有,今人多犯此病。

5、凑韵:
病害:为了押韵把意思破坏了。
病因:在韵与意发生矛盾时,和韵之作易出此病。
病例:苏轼《次韵代留别》:
绛蜡烧残玉斝飞,离歌唱彻万行啼。
他年一舸鸱夷去,应记侬家旧姓西。”
西施不姓西,这里的“西”就是凑上去的。

6、赘韵:
句句押韵,不该押韵处押韵)
病害:也会破坏诗的音乐美
病因:1.初学者易犯此病。2.好押韵者。


【九】、对仗类:
     对仗是律诗必须遵守的格律之一。为了使句法产生转换而不致雷同,避免单调与呆板,增加诗的韵味,一般律诗中间两联都用对仗,而首尾两联不用对仗,这也符合“中和”的思想。虽然象李白通篇不用对仗的《夜泊牛渚怀古》以及杜甫全篇对仗的《登高》都是佳作,但总是遗憾。(通篇不用对仗是不可取的,它使得全诗形式上散乱无章,没有整齐的美;全篇对仗也是不可取的,它使得全诗形式上严肃呆板,没有活泼的美。)

1、对仗:
   相对于格律诗,绝句没有严格对仗要求,可对可不对。律诗则不尽其然,一般来说,首颔颈尾所要求也不尽相同,首尾两联没有明确的要求,但颔、颈两联必须对仗。如首联已经对仗了,则颔联可不对仗,这就叫偷春体,否则必须对仗。颔联相对颈联,要求稍宽些,可用宽对。颈联要求则相对严格,最好工对。

2、颔颈联句式禁忌:
   在颔颈联中,其句式是不可相同,如颔联是2/2/1句式,那么颈联最好要是2/1/2句式,尽量避免相同。律诗两联的诗眼在同一位置,叫做“摞眼”,是一大忌。

3、合掌重字:
   合掌则是指对仗的对句与出句意思相近,明清以来,重字和合掌成为格律诗的严重忌讳,今人作诗,也是必须要尽量避免这些毛病的。

(1)同字:
只限律诗。联绵词除外。
病害:造成语意重复、平仄相同导致失对。
病例:杜甫《得舍弟消息》
汝女犹在壁,汝妻已辞房。
乱后谁归得,他乡胜故乡。
直为心厄苦,久念与存亡。
汝书犹在壁,汝妾已辞房。
旧犬知愁恨,垂头傍我床。

(2)合掌:
语意重复、浪费笔墨
病因:同义词对仗容易形成合掌
病例:耿讳《赠家翁》“蚕屋朝寒闭,田家昼雨闭”。 “朝”与“昼”合掌。


4、半对、畸对:
(1)半对:
属对偏枯,小病。
病害:没有完全对仗,多为半句对。
病因:1.为了不损害意境而犯此病(尚可原宥);2.作者的功力不够(做了个绝对儿)。
病例:陆游《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畸对:
A语意不匀。B句式不匀。均小病。
病因:1.功力不匀;2.先得一佳句,再对另一句。
病例:1.宋之问《江南曲》
采花惊曙鸟,摘叶喂春蚕;
妾住越城南,离居不自堪。
采花惊曙鸟,摘叶喂春蚕。
懒结茱萸带,愁安玳瑁簪。
待君消瘦尽,日暮碧江潭。

2.崔颢《黄鹤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十】、修辞类:
1、比喻不当:
病害:不形象、不和谐、使读者感觉别扭。
病例:暮雪霏霏若撒盐。

2、夸张失度:
病害:离开客观依据便会闹笑话。
病例:海南雪花大如席。

3、粉饰过头:
病因:过分地为了增强艺术感染力、烘托气氛而横生枝节与重复堆砌

4、用典冷僻、繁多:
病害:让人无法顺利,读完此诗,导致没读完就不看了。
病因:作者展示自己博学。
病例:童心《谢唐慕》。
李商隐、黄庭坚、辛弃疾、吴文英多犯此病。


【十一】、其他类:
1、主观臆断:
病害:犯常识错误,出大笑话。
病因:作者不熟悉生活、不明事理、观察不仔细
病例:杜甫《寄杨五桂州谭》说桂林“梅花万里外,雪片一冬深”。
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
梅花万里外,雪片一冬深。
闻此宽相忆,为邦复好音。
江边送孙楚,远附白头吟。

2、与史不符:
病害:违背历史,篡改历史。
病因:作者不了解历史。
病例:1.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章碣《焚书坑》。

3、体非其宜:
律诗工整凝重,贵气健。
绝句语近情远,贵韵长。
五古庄重质朴,表达严肃主题。
七古表现复杂多变的情感与事态。
 

风雅颂课件/铃歌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