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OCT怎样破解基层医疗机构难题?

 医渡天下 2016-05-14




POCT

是当前既代表世界检验医学最先进的理念与技术,又贴近中国基层医疗的“适宜”医学检测技术和手段,是当前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基于不受时间、地点及操作人员的限制,可及时获得检测结果,对患者实施及时诊治,且仪器和试剂便于携带的特点,POCT产品已经广泛用于健康促进、疾病诊断、慢病管理、疫情监控、现场执法检测、军事与灾难救援、环境监测等领域。


01
近年来,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我国医疗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短缺,设备配置水平偏低的总体格局尚未改变,还存在功能少、性能低、不好用、不适用等问题,广大农村基层地区医疗机构的诊疗技术水平较低,许多常见多发病仍然缺乏经济有效的防控办法和诊治手段,疾病防治的科技支撑能力亟待提高,同时广大基层医疗还存在“缺钱也缺人,最大问题是缺人”的问题。
02
随着技术的发展,POCT几乎可以检测所有临床检验实验室检测的项目,按临床疾病分类:
可以进行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代谢与营养疾病、内分泌疾病、肿瘤标志物等相关项目检测。如心脏标志物、全程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胱抑素C(CysC)、尿微量白蛋白(MAU)、甲胎蛋白(AFP)、前列腺特异性抗体(PSA)等,基于免疫荧光测试技术的飞测检测平台,能做到一滴血(少量)、一分钟(快速)、一张床(床旁诊断)、一体化(整合全信息),仪器小型化、自动化,操作简单便捷,医护人员甚至病人都可操作,免去了繁琐的标本收集送检等过多的样本传送流程,缩短了发报告的时间,同时也降低了发生差错的机会,报告结果及时准确,是广大农村和社区基层医疗机构非常实用的一体化诊断适宜装备技术和基层平台,受到了基层医疗医护人员及患者的高度重视和青睐。
03
以农村和社区为主的基层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疾病防控体系的薄弱环节。
POCT在基层的普及应用,将有效提升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患者对基层医疗的信任度,使得许多常见病可以在社区、基层医院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处理,促进就诊模式的转变,是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以及“三好一满意”的有效途径之一。
04
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设备以显微镜、X线机、超声仪、心电图机为主,医生看病多凭“视触叩听”、“望闻问切”,存在一定漏诊、误诊率。
可对疾病快速分类、分级、分层诊断的基于互联网的移动POCT和远程POCT,有助于提高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诊疗效率,促进“医联体”模式。比如,以常见的细菌感染性为例,传统诊断的“金标准”需要做血培养,往往3~4天才能获得检查结果,易延误治疗,采用POCT检测CRP或PCT,在15分钟内即可完成对细菌还是病毒感染的分类,及时指导合理用药和评估疗效。
我国每年70多亿人次的门诊和社区诊断对快速便捷的疾病分类、分流诊断技术的需求,数亿慢病患者对疾病危险分层与并发病症预警技术的需求,1000多万危重症患者对床旁监测技术的需求,都对我国健康促进与医学诊疗的技术支撑提出了新的要求,亟需大力发展POCT产业。
05
可穿戴设备问世不到5年,全球销售额已突破50亿美元,预计2015年可突破百亿美元,被誉为21世纪的颠覆性产业。
即时检测产品融合了生物、纳米、信息和认识科学等领域的新技术,已进入智能化、可穿戴化、融合化、无创化、移动化、网络化时代,然而我国即时检测还停留在“试纸条+读卡器”的阶段。而我国POCT与健康监测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我国POCT与健康监测产业迈入“产学研用”携手攻关的时代。

据了解,工信部将移动医疗作为九大重点扶持领域之一,其中医疗监护、远程诊断是主要方向。随着POCT与移动互联技术和大数据的结合,POCT将成为移动医疗不可或缺的信息采集入口,对传统医疗领域的渗透越来越深,催生POCT在基层医疗甚至家庭健康管理的大发展。


来源:检验视界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