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文化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玉一直为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所宠爱和收藏。 作为玉中上品的和田玉,现已基本枯竭,从而导致玉石收藏价值越来越高,市场上的玉器无形中已成了“无价之宝”。 目前中国玉器收藏者是仅次于书画和瓷器这两大收藏版块,成了第三大收藏版块。 随着玉石市场正在火速前进,玉石圈也出现了不少关于收藏玉器的“准则”,不过各种说法可谓鱼龙混杂,请不要被传言迷惑。新手选购玉石前,请了解有关玉石的三大真相。 说法一:越白的和田玉越贵越好? 白玉主要产于新疆和田,因和田地区白玉的质量最好,所以又称为“和田玉”。 明清时期,人们所说的白玉,仅指新疆和田白玉;而现在白玉除了新疆和田玉外,还有青海白玉、韩国、俄罗斯白玉等。 不少人觉得和田玉是越白的越好,实际情况如何呢? 其实许多俄罗斯白玉就比和田玉的白度高,但价格却比和田白玉低。而在和田玉中,有些山料也比籽料白,但是价格要比籽料低很多。 判定和田玉好坏的标准首先还是取决于其质地。 和田玉的美源于其特有的油脂感。体如凝脂、温润而泽才是美的源泉。 对于油脂度的评价、结构质地的考察难度远非考察白度可比。 结论:和田玉并非越白越好,优质的和田玉首要标准是质地细腻温润,而不是白度。 说法二:玉器越老越值钱? 玉器自雕琢成器算起100年以上的玉器称为古玉。 以拍卖市场上的数据分析:2014年玉器类拍卖成交价前20名中,当代大师玉雕作品超过6成,剩余则以乾隆时期玉器工艺品为主。 盘点历年来综合数据,古玉拍卖成交总价更胜一筹,重量级拍品呈现更多。 在实际收藏中,老玉和新玉可以说各有千秋。 从材质相比,有时新玉的质地更好,温润洁白,雕刻工艺也相对多样化,再加上审美观念的不同,市场上的新玉在某种程度更符合收藏品味,因此也越来越受到认可。 在古玉中也并非根据年代划分年代越久的价格越高。 明清时期玉器依旧是市场主流,年代更久远的古玉市场价值并未显现,而如果只是年代久远,却缺乏艺术性和稀有性的古玉,也并没有太大的收藏价值。 结论:玉器收藏年代并非绝对的参考依据,要综合考虑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说法三:玉不琢不成器? 许多人都知道一句“玉不琢不成器”,讲的是和氏璧的故事,说的是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 因此,不少收藏者在收藏过程中都极为看中玉器的雕工。雕刻在玉器收藏的判定上真的这么重要吗? 玉器的雕刻一般有两种情形,一是供古代帝王或贵族享用,可以不惜工本,追求完美;另一种是通过雕刻剔除玉料的杂质,以达到更完美的效果。 在实际情形中,也有不少未经雕琢以天然方式呈现的玉石原石,如今也成为一种别具韵味的收藏。 相反,如果是玉石品质不佳,借用雕刻来掩盖品质的缺陷或是有雕刻,但雕工粗略,反而会另收藏大打折扣。 结论:在品质相同的情形下,好的雕刻会给玉器增加风采,但雕刻在精不在多。 在玉器收藏当中,玉器本身的材料是首要的考虑前提,玉质、玉色、光泽等都不能忽视,具有年代特色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注重工艺的精细度都是收藏时要考虑的因素。 当然,如何权衡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还需要收藏者个人的判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