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开课丨美术特级教师赵其坤:美术学习创造诗情画意的美好人生

 昵称13526324 2016-05-15

o 如何订阅我们?

-------------?-----------


“上海教育-第一教育”微信平台和上海特级教师”微信平台联合推出“特级教师公开课”栏目,邀请沪上各学科的特级教师提供最权威、最实用、最详细的学习方法。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向特级教师请教,也可回复“公开课+您的问题”发送给我们,我们将邀请相关学科的特级教师予以回答。


每周与一位特级教师相约,千万不要错过哦!


回复公开课1“公开课2”,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赵其坤

从事美术教育三十余年,现为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中国国画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美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市美术特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校长,上海市艺术学科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现为黄浦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


曾获国家艺术创作金奖,中国画全国联展一等奖。曾主持国家级和市级教育科研项目多项。共发表教育类论文160余篇,主编出版《以美立德》等专著8部,公开发表和出版的美术作品400余篇。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人文价值、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被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之中。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掌握视觉语汇和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创新意识,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的现代公民具有深远的意义。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通过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让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从而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


美术学习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美术课程有别于其他任何课程和学习,它具有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其次,美术课程又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要在动手的基础上,心、手、脑并用,并且要学习运用不同的媒介或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再次,美术课程的学习,要追求人文性和愉悦性。学生在学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的美术作品,涵养人文精神,并且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和养成健康的人格。


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充分顿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和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和多样性,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体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


美术学习具有较高的心智价值


学校中的美术教育有益于学生的心智发展,它包括科学文化知识的信息,而且这类内容是寓于意象之中,常与情感融合,也不是纯理性的表达,为了使受教育者接受,并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化,化为新的知识结构。


这种知识结构可以内化为智力结构,使知识层面不断建构,以开启智力。美术教育在发展直觉推理、想象、技巧以及表达和交流的独特形式和过程中,逐渐形成丰厚的文化素养。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在人的情感知觉中,视觉占有极大的比重,视觉是人体主要的信息接收器官,它引导和控制着人的运动,满足生存的需要。因为美术教育这一独特功能,人们干脆将这一感知觉称之为视知觉。


阿恩姆在他的著作《艺术与视知觉》中说:“表现性是所有知觉范畴中最有意思的一个范畴,而所有其他的知觉范畴最终也都是通过唤起视觉来增加作品的表现性。”“一切知觉式样都是能动的,而知觉式样所具有的这个最基本的特征,恰恰又是对艺术最有用的一个特征。”


艺术是增加感知力的最强有力的手段,没有这种感知力,任何一个研究领域的创造性思维都不可能完成。感觉是一种认识过程,感知觉在认识过程中不能将之局限于认识的初级阶段。感知觉与思维是人类完整将神体系的存在,两者无法割裂。


在人的认识过程中,通过感知觉可以获得一种意象。如我们举头看见书上的一只美丽山鸟,只要用眼细心地观察一下,脑中便保留着一个知觉表象。若闭了眼睛,我们仍然能看见心中的那只鸟,即使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如果我们又想起了这只小鸟,意象又回来了。这种将意象出现并彼此产生联系的能力,就是想象能力。所以,美术教育对这种意象的保存和记忆有着特殊的作用。因为造型观察和造型训练既提高了人的观察能力,也同样增强了形象记忆的能力,从而为想象积累了更多的意象素材。


美术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人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一直是备受推崇的智慧要素。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创造意识的鼓励、培养,必然会形成心理意识,其创造意识一旦形成,就会充满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美术是个性的产物,是民族的产物,它的取向是求异的。画家罗蒂斯曾经说:“一幅画应该是唯独一次的事迹,一种新的诞生,对人的精神所把握的世界观增加了一种新形式。”美术创作既要需要灵感,又需要缜密地构思。灵感产生于一刹那,但要抓住这瞬息万变的灵感并把它形象地变现出来,更需要纯熟的技巧再加上“十年磨一剑”的毅力。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体现创造性思维特征的却是发散性思维。它表现在对美术作品的构思的创意和设计的巧思。发散性思维拓宽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视觉领域,带给美术学习一种新感觉,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有着独特的意识和价值。只要我们能灵活地运用创造性思维这把钥匙,就能打开美术创造的大门。


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人们常常十分了解强调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人脑的左半球则相对处于半沉睡状态。美术教育就是要使脑体的两半球功能得到平衡开发,使其分工合作,走出思维的狭隘通道。


作为直觉思维训练形式的美术教育,通过对想象空间关系的识别和表现方法的训练,使学生不仅加强了对外界关系模式的把握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形成脱离具体感觉对象,在头脑中展示多维度关系模式,进行全方位思考的能力,并因此获得创造能力的提升。


因为创造力离不开想象,美术学习和美术创作更离不开想象,甚至紧紧伴随着美术学习的全过程。中国画的“胸有成竹”即在作画前的形象构思。在美术学习中,写生画、想象画、命题画和默写画等都是训练和培养学生想象力最有效的方法。美术学习中工具的有效使用,各种技巧的运用,不同素材的熟悉,各种设计程序等等,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提炼、迁移、想象、构思和创意的创造能力。


美术学习最具有“以美立德”的功效


美术教育不仅有助于理智战胜那种基于物欲的情感,而且还能够把它们提升为高级的审美艺术情感。美术教育把很多道德的教化注入了学习者的心灵,产生着直接的、巨大的情感冲击力,渗入伦理范畴,使审美认识和艺术情感想结合形成理想、信念,才能有力量克服本能的欲望和道德行为的矛盾,成为一种推动道德认识、理想、信念向道德行为的转化动力。


美术学习对于培养健康和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具有真、善、美、爱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孔子和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为代表,东西方的思想家都不约而同地注意到艺术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它一方面说明人类各民族文化的历史进程具有某种惊人的相似的共同规律,另一方面也说明艺术由于具有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多种功能,对培养和陶冶人起着巨大的作用。


美总是与真善美联系在一起的,同时,美的东西也总是引人向善的,美术教育对着人格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并成为一种基础性的,非功利的素质教育。人格既可以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可以指人的道德品质。


所以,美术教育不仅帮助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培养良好的审美感受力与审美素质、审美能力,而且还培养着人的审美鉴别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美术学习是最好的美育


学校的美术教育活动,使中小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和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美术教育之所以具有最好的美育作用,是因为美术教育作品不仅可以展示生活的形态,而且能够表现生活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规律。在美术作品的教育中总是饱含着美术教育家的思想感情,蕴涵这美术教育家对生活的理解、认识、评价和态度,渗透着美术教育家的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使受教育者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在美术教育创作活动中,艺术家采用了化“真”为“美”的方法,将生活真实化为美术教育真实,使得美术教育的认识作用具有一种审美认识功能。美术教育工作者采用了化“善”为“美”的方法,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通过“以美导德、以美载德、以美辅德、以美促德”确保了美术教育的“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和“寓教于乐”。


美术教育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美术作品总是以其生动的艺术形象使人受到感染和熏陶,绝不是枯燥的道德说教。其中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特点,使学生心灵得到了净化,他们对人的教育和熏陶,常常是一种情绪的感染和影响,帮助人们分清善恶美丑,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获得愉悦。


美术教育的作者通过丰富的美术活动引导人们去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使学生掌握认识美的规律和方法,按照美的理想和审美标准去看待世界,养成良好的对高尚生活的追求和爱好。只有在审美观点和审美趣味成为一种气质,并且影响到人的行为准则、人生态度、生活理想的时候,美术教育将是培养良好审美素养永远不可缺的重要部分。


实施美术教育的建议


美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重要的精神活动之一。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美术教育对青少年的美感的形成、人格的陶冶、情感的丰富、创造力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由于美术教育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特提出如下建议:

引导学生在各门类艺术的联系中形成美术的综合素质


美术课程特定的人文主题,如反映人类审美取向的自然风光的风景画,反映人类自身生活素材和静物画,反映人自身美感的人物画等。


我们在探索不同媒介和不同艺术手段表现同一主题时,构图、构成、透视、色彩、比例、结构、节奏等艺术规律方面的相通之处,让学生的图像感受、身体感受、情感感受之间相互联系和融合,使学生的体验、探究、个人表达、合作、创造等自然融为一体。

关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艺术能力


感知体验能力包括对艺术形式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各种形状、色彩、声音、动作、情节等要素的敏锐感受力,以及为获得这种感受力而应具有的好奇心和不断获得新发现与新体验的探索能力。


创造与表现能力包括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及时地转化成特定的艺术性的造型能力,在不同的造型之间即兴地相互转化和变化。


反思与评价能力,是通过学生的相互评价、赞赏自己和他人的艺术创造,形成对艺术的反思能力和评判能力。这种能力是学生面对社会竞争所需要的自信和判断力。

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


为了促进学生艺术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美术课程常常与音乐、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相结合,并且选取经典作品和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活动作为学习内容。艺术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审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积极探索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术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美术的权利,关注每一个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精心地策划和设计,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积极地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多给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通过观察、体验、构思、描绘、塑造、设计和制作等美术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关爱社会、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行为习惯。

守住课堂美术课程实施的阵地,优化教学行为


美术教师必须明确地认识到:美术课程的目标是美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其核心是感知与体验能力,创造与表现能力、反思与评价能力。教师要恰当地处理美术教学材料,要因地制宜,灵活地设计课程,可根据学生的需要,适当地加以补充、调整或再组织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


教师要营造师生综合性艺术能力形成的生态环境,加强美术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广泛吸取中外美术以及没见美术中包含的历史文化营养,鼓励学生的个性表现,鼓励学生对美术作品发表个人独特的见解,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独特的创作。教师要鼓励学生将美术基础知识、美术表现方法、观察习惯、思维创意等融会贯通。防止进行生硬、盲目的艺术知识技能简单堆砌和机械训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