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中国社交网络更替如此之快?

 吾沙沙 2016-05-15

  如果仔细观察下中美社交网络发展历程,除了所谓的明显的Copy to China印记,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相较美国同行,似乎中国社交网络更替非常之频繁。

 

  自从Google对微软步步紧逼之后,美国互联网先后出现了FacebookYoutubeTwitter等社交类互联网企业,这些如今的巨无霸公司,几乎是一夜之间出现在我们眼前。20042月,Facebook由哈佛大学的学生Mark Zuckerberg创办,时隔一年,Youtube20052年由Paypal的三个前员工Chad Hurley、陈士骏、Jawed Karim创建,一年后,Twitter2006321日由Odeo公司正式发布。

 



  如今,十年已过,FacebookYoutubeTwitter这三家公司,依旧坚挺,并且显现出越发蓬勃的生机,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行业的中流砥柱。


  正当国际互联网起去涌的时候,中国互联网的社交网络变革,也在如火如荼进行着。仿照FacebookKaixin001和人人网,在白领圈层和在校学生圈层火过一把后,如今已消失匿迹。作为微博的鼻祖、中国版Twitter,饭否已毫无市场声量。新浪把微博变成名人场,当影响力走上正轨之时,半路杀出了微信。如今,微信正处巅峰时期,微博则沦为营销和水军阵地。

 



  那么,到底是为什么,FacebookTwitter等可以在国外持续火爆,中国的社交产品却更替如此之快?

 

  一、能够持久的互联网产品,一定是拥有强价值观的产品。

 

  如今再提起开心、校内、饭否等产品,现在我们能够记起来的点,只剩下Copy to China,这些曾经的弄潮儿抄了国外的某款产品,然后赶上了个好时机,在社交浪潮中火了一把。这些企业看着更像是玩票,什么火跟着抄什么,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驱动。

 

  反观Facebook,价值观非常明确,扎克伯格也会在各种场合宣扬,Facebook的存在是为了使世界更加开放和保持连接,而不仅仅是建立一家公司。Facebook希望所有员工每天都能够在做每一件事情时专注于如何为世界带来真正的价值,专注于影响、快速行动、敢于冒险、保持开放、打造社交价值。

 

  二、企业经营战略出现偏差,充满浮躁与焦虑。

 

  人人网的前身是校内网,早期曾是校园版MySpace,是学生社交圈子和校园文化的基地。但人人网显然并不满足于此,校园社交想象空间太小,因此后来改名为人人网,冲破校园篱笆,抓社会群体。但如此一来,却冲到了微信与微博的领地上来,这也是人人战略失误之一,在2013年时,人人网想重归校园,但用户已经走了。

 

  三、产品本身的创新力不够,被超越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社交网络更替如此之快,归根结底,肯定是产品出了问题,有了更新、更受市场欢迎的问题,满足了用户的最新需求。开心网的确在产品发展变化上不足,非常保守。开心网的封闭性,是其衰弱的最重要原因,一直在几款爆款游戏上止步不前。当社交游戏的模式红利过去之后,用户也被其他社交平台夺走。

 



  四、社交生态的维系,需要实现优质内容的自我循环。

 

  对于社交产品,内容生产是核心竞争力之一。无论微博、微信都有一种有效的触发用户内容生产机制场景与产品设计。人人走下坡路之时,“没有优质内容生产,垃圾分享泛滥”在某种程度成为人人网的一个标签,在微博看了好几遍的段子在人人上才刚被炒热。后来崛起的微博和微信,分别依靠大V与粉丝文化、熟人圈私人生活分享和自媒体生态,推动内容源源不断的生产,培养用户粘性。

 

  五、过度商业化之殇,死于营销。

 

  对于中国的社交网络,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社交起于约炮,兴于炫耀,衰于鸡汤,死于营销。社交网络对平台的控制力和经营力,初心终究抵不过盈利的诱惑。

 

  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微博,由于过于看重盈利,没有把用户体验放在首位,植入广告操之过急,使得大量营销账号、段子手的进入,各种广告的进入。表面上看,用户量在增长,但实际上,有质量的用户很少看微博了。有人这样描述微博:抱明星大腿圣地、广告营销段子手聚集地。

 



  总而言之,对比中美互联网社交媒体格局可以发现,市场能够包容多种社交产品并存,同时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但是,国内的社交媒体,整体的推进逻辑似乎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最主要的一定是企业的战略、产品和经营本身出了问题,或战略偏差,或经营失策,或产品停止创新。

 

  可以看到,在微信的泛社交模式覆盖下,陌陌、无秘、钉钉等通过定位陌生人社交、匿名社交、企业级社交领域,深耕垂直细分市场,均占据一席之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