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和合”文化源头:寒山与拾得

 我爱祖国爱人民 2016-05-15

民间“和合”文化源头:寒山与拾得

2016-05-12 

寒山与拾得,皆为唐朝贞观年间人,寒山亦称寒山子,居天台丰县寒岩,好吟词偈,状似疯癫。拾得是孤儿,寺僧拾而养之,故名拾得,在寺执炊涤器,与寒山友善。相传他们住在天台山国清寺,师事于丰干禅师的唐代传奇性人物。二人佛法高妙,更兼诗才横溢,佛门弟子认为他们分别是文殊、普贤菩萨转世。



元 颜辉(传) 寒山拾得图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他们之间的玄妙对谈,不是一般凡夫俗子所能领受的,试看下面这则记载在古尊宿语录中的问答: (寒山问曰:“世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元 佚名 《寒山拾得图》 轴


描绘寒山、拾得的画作,自宋代以来就一直在禅僧间广受喜爱。而且,寒山、拾得二人踪迹怪异,其典型形象总是满面春风,拍掌而笑,民间奉为“和”、“合”二仙。旧时婚礼上,喜堂高挂二仙神像,寓意和气好合。乾隆的父亲雍正皇帝敕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



《寒山拾得图》 明 蒋贵 绢本淡设色 纵173.5厘米 横105.5厘米  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寒山、拾得的真实形象,已无从知晓。从文献记载来看,在他们隐去不久,浙江天台国清寺就有其造像。此外,传说晚唐五代的诗僧贯休,曾绘有寒山拾得像。早期的寒山拾得造像,与其诗中的自述形象基本一致。中晚唐以后,禅宗独秀,寒山、拾得以禅僧面目出现。明代中期以后,市民文化兴起,其造像又表现出民俗化的趋势。



明 尤求 寒山拾得图 辽宁博物馆藏


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关于寒山拾得的绘画造像,是宋、金画家的作品。流传至今的有梁楷的《寒山拾得图》、马远的《寒山子像》、刘松年的《拾得图》等。梁楷的《寒山拾得图》,泼墨与减笔并用,人物造型夸张,不求形似,突出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南宋禅僧法常在其《寒山拾得丰干图》中,寒山拾得一研墨,一书石壁,丰干于旁静观,其意境直接脱胎于寒山诗“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书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展现出罕见的写实主义倾向,但人物桀傲睥睨、不与流俗的禅家风骨,也显露无遗。



因陀羅《寒山拾得圖》 元?14世紀 紙本墨畫(日本國寶),現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


元代最有代表性的寒山拾得的绘画造像是因陀罗的《寒山拾得图》,此图被认为是因陀罗所绘整幅禅机图的末尾部分。在画面左边,题有楚石梵琦写的赞:“寒山拾得两头陀,或赋新诗或唱歌。试问丰干何处去,无言无语笑呵呵。”画中描绘寒山与拾得披发跣足,相视席地而坐,似谈玄说机,神情逍遥而轻松。现为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是日本政府指定的87件国宝之一。



明代 - 王問 - 拾得像 (軸)



元代 - 顏輝 - 畫寒山子(軸) 

畫中寒山手執柺杖,轉折剛正,著墨凝重,眼珠兩側、指端、柺杖皆填粉。 元代畫家顏輝,字秋月,浙江江山人。善道釋人物及寫生,並工畫鬼,筆法奇絕,饒富生意。



南宋 马远 寒山子图页



寒山图 吴伟 明代



四仙拱壽圖(縱98.3厘米 橫143.8厘米)現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喜的《四仙拱寿图》,既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儒、释、道合流的趋势,也反映出寒山、拾得逐渐被世俗化的走向。此图意在“祝寿”,画面最右方骑在金蟾上的刘海,能够给人带来财运;刘海左边的铁拐李,肩挂连串葫芦,左手也举着一个葫芦,寓意长生不老;画面左方的两位,寒山踏蕉叶,拾得踏扫帚。寒山手执长卷,禄在其中。亦财、亦寿、亦禄,是难得的吉祥祝寿之作。



清代 - 羅聘 - 寒山拾得圖 (美国)纳尔逊─艾金斯美术馆藏



南宋 刘松年 《拾得图》



上野若元 -《豊干 寒山 拾得図》, 日本江戸時代中期



新南威尔士美术馆藏,18世纪日本画家长沢芦雪绘《寒山拾得图》


自镰仓时代开始,日本兴起收藏中国唐宋元等朝代的美术作品之风,大量的中国绘画由此流入日本。由宋末迄明末,许多中国僧侣东渡日本,对日本的美术、音乐和文学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寒山拾得题材的创作,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这也是大量的寒山拾得题材绘画出现并保留在日本的原因。



1886年 桥本雅邦 绘-美国弗利尔 赛克勒美术馆收藏



至迟在明中后期,“和合二仙”就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并融入民间艺术生活之中。现在我们经常看到的“和合二仙”是这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