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后的旗杆石

 苏迷 2016-05-15
很久以来,我都不知道,旗杆石究竟为何物。研读午梦堂史料,有一个情景总是让我深深地向往,当门前十三对旗杆石上的红旗一齐升起时,映红半个分湖的壮观场面,那是怎样地让人激动呵。
  这样的场景,千百年来,不夸张地说,别说是在吴江,就是在整个中国,也许,都很难找到第二家,这,是一个读书人家的荣耀,也是一个地方的骄傲。午梦堂叶家,又是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旗杆石呢?
  从史料上看,旗杆石是朝廷对读书人家的表彰,只有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进士的人,才有资格在家门口放置旗杆石,一个进士只能放一对,旗杆石的多少,直观地表明了这个家庭进士数量的多少,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表示。这种荣耀,是一般的达官贵人难以做到的,官宦之家,也要对这样的家庭礼让三分的,何况,叶家竟有十三对之多。
  随着明清的易代,午梦堂人去堂空,近四百年的风流云散,曾经的满门风雅,只剩下了一株传说的腊梅和几块分湖中捞上来的石头,那些象征着书香门第的旗杆石,也早已不知流落何处,有年长的村民,说过去有些人家猪圈的护栏,好像是用的旗杆石,人家还嫌不太好使,倘若那是真的,叫人情何以堪。
  旗杆石在规格上有没有统一的要求,我尚未找到相关的资料来佐证,有次外出旅行,在一个古村落的祠堂前,见到一块正六边形的石块,导游说,那是旗杆石,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旗杆石,觉得和传说中叶家的旗杆石似乎并不相同。
  想想也是,一对,是指一块旗杆石上有两个插旗孔呢,还是两块石头上各插一面旗呢?在见到实物之前,这只能是猜想,不能武断地下结论。
  寻寻觅觅,踏破铁鞋,却是偶然中的无意一瞥,让我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旗杆石。
  陪李博士去午梦堂遗址,看那棵传说中几百年的腊梅,临走,我去河边洗手,石砌的河埠,没在水下的一块石头引起了我的注意,石头长约六十厘米,宽约三十厘米,厚度么,我估计下,按常理,约十厘米,外表和普通石块没啥差别,基本平整,左右两端各有一个圆形的孔,这会不会就是旗杆石呢?
  经李博士判断,这应该就是旗杆石。于是,四处再找,再没有别的发现。
  至此,旗杆石的谜团得到解开,而它,安静地卧于水边,也算得其所宜,如果没有别的变故,它还能长期存在,至少,又多了一件遗物,一慰人们的相思之情。
  ■何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