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海峡(英语:Bashi Channel)是衔接菲律宾海与南海并位处台湾岛与巴丹群岛之间的海峡。为连通太平洋与南海的重要国际水道,也是西太平洋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海域,船只航行非常繁忙。巴士海峡是西北太平洋的大浪区之一,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受大洋和大陆间季风的影响,海洋气象特征为高温多雨,季风盛行,雷暴较多,热带气旋影响频繁,也是西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进入亚洲的路径之一。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巴士海峡位于中国台湾岛和菲律宾吕宋岛之间,巴士海峡以北衔接台湾的兰屿及台湾南端恒春半岛,以南衔接雅米岛及巴丹群岛,巴丹群岛以南为巴布延群岛,再往南则为吕宋岛,南方群岛均隶属菲律宾管辖。是太平洋和南海的天然分界线。 在中国台湾岛和菲律宾吕宋岛之间有一片宽约370公里的海域,菲律宾的巴坦群岛和巴布延群岛将这片海域分隔成三部分,自北向南分别称为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和巴布延海峡,其中以巴士海峡最宽、最深、最重要,所以人们往往把三个海域统称为巴士海峡。 地质特征巴士海峡平均约185公里宽,水深一般在2000至5000公尺之间,最深处达5126公尺。海底地形起伏变化甚大,主要为华南大陆棚向东延伸,又有兰屿海脊、台东海槽、花东海脊和马尼拉海沟由东向西南北向平行分布,海脊深度在2400至2600公尺之间,海床沉积物以粉沙质为主。 另外,受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地质交互作用影响,巴士海峡还是一个地震多发区。 气候环境
巴士海峡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海洋性气候,海洋气象特征突出地表现为高温多雨,季风盛行,雷雨较多,台风影响频繁,是西北太平洋的大浪区之一。受季风的影响,大风大浪频率终年较高。 巴士海峡海峡涨潮流向西,落潮流向东,流速0.5--3节,最大可达5节。海流流向北,流速l―3节,夏季强、冬季弱。在盛行东北浪的冬季,6级以上的大风频率高达37.5%-40%,大浪频率50%-60%,大涌频率70%,平均波高均在2米以上(11月和12月更高达2.6-3.2米),最大波高7-9.5米。相对于冬季,海峡夏季的海浪要小一些(台风期除外),但大浪大涌的频率仍有20%和30%-40%,平均波高1.5米,最大达6-7米。 此外,巴士海峡经常有热带风暴通过,给海峡和周围地区的航道、渔业以及农业、建筑物等造成巨大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