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段情,十封情书(上)

 雲泉 2016-05-15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在几百年前直抒胸臆,填出一首《摸鱼儿》。《越人歌》道:“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江流之上,泛舟女子把它唱入鄂君子的心里。《赠婢诗》叹:“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梦回唐朝,崔焦得知残酷的事实,不禁怅然。《题故都南庄》记: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思念着偶遇的女子,心生忧伤。《望夫石》言:“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年初望时。”刘禹锡由望夫石而感慨恒久爱情。

情,似那永恒而璀璨的钻石,历经千万年而不朽。那是一个千人言万人语的话题,却又百谈而不腻。你于不经意间,读到一封湿润双眼的情书,倾羡于才子佳人的缠绵悱恻。可否叹息过生不逢时?

若问你,如今这个时代还需要写情书吗?也许你能脱口而出自己的答案,也许你眉头一皱,开始思索。我们暂且撇开此问题,先去看看古人们的情书。或许当你阅完后,心里便有了更详尽的答案。

一.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没有所谓的青梅竹马,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男子,而她是一位孀居娘家的才女。

某日司马相如到朋友王吉家做客,听说了那位有临邛第一美女之名的卓文君。他好奇,到底是怎样的女子,即便孀居在家,却仍引起了众多才子的议论。后来他去了卓文君家里,虽为见到卓文君,可他弹奏的那一首《凤求凰》,却已让躲在屏风后面的卓文君暗投芳心。

本是个充满封建禁锢的时代,卓文君为了爱情竟冲破禁锢,与司马相如私奔了。

1.一别之后,两地相思

私奔之后的二人,虽日子过得清贫,却也甜蜜,而且后来终得到了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对婚姻的认可。只是,爱情这东西,来得炽热,却很难永远热情如火。由于武帝的传召,司马相如进京做官,本以为只是短暂离别,却是一去五年。起初也是锦书遥寄,可有一次过了好久,卓文君都没收到丈夫的来信。突然有一天,信来了,急切地打开,看到的只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一串数字。数字里没有“亿”,才思敏捷的她明白了丈夫的意思,回了一封信道: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怨,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好一个“十里长亭望眼欲穿”,好一句“百无聊赖十凭栏”,眼前似乎浮现出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子,静静地伫立,含情脉脉。

卓文君这封有些碎碎念的情书,饱含了她对丈夫的痴情。收到此信的司马相如羞愧不已,赶紧回乡把妻子接到了长安。

2.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

据说到了京城的司马相如,流连于胭脂粉黛中,卓文君对他是百般忍耐,直到他想纳妾,卓文君终于忍无可忍,写下了《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徙徙!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注:躞蹀,读作xiè dié,意为小步行走的样子。

那是一个男人可以三妻四妾的时代,而卓文君唱出了“愿得一人心,白头不分离”,或许是千千万万女子的心声。

看到此诗后的司马相如羞愧万分,遂断绝了纳妾的念头。不过对于这首诗,也有人疑其并非卓文君所做而是他人伪作。这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内,我个人觉得,就算把这段故事当做小说故事又何妨?

3.锦书汤汤,与君长诀

“白头不分离”终归是美好的愿望,而事实是司马相如先于卓文君而去。卓文君伤心欲绝,作了一篇《诀别书》: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

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注:瞀,读作mào,意思为昏迷,精神错乱。

这一篇,另有一种说法是卓文君在得知司马相如要纳妾后,愤怒而作。

不管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已经流传为一段佳话。《西厢记》中张生隔墙弹唱《凤求凰》,欲和崔莺莺复制当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佳话。或许当年司卓二人的爱情并非如此,而后世根据美好的想象对他们的故事进行了改编或臆造。可又有什么关系呢?小说中的故事尚能让人铭刻于心,至于考证的事,就留给研究者们吧。

二.苏轼与王弗

1.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自不用多说。王弗呢,虽不是出生在什么显赫家庭,但也算书香门第。她自幼受过良好教育,聪明娴静。16岁便嫁给了当时才19岁的苏东坡。古人结婚的年龄现在看来普遍偏早。我猜想,古时的人,应该成熟得比较早吧,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

成婚后的二人过得十分甜蜜,王弗相夫教子,用现在的话来讲,真的是苏轼的贴心小棉袄啊!古时有言:“女子无才便是德。”而王弗既有德,又有才。苏轼写了新的文章或者诗词,就会拿给她看,两人一起探讨。有时东坡想用典时突然忘了二三句,她也能答出一二。有诗云:“红袖添香伴读书。”当年东坡读书时,王弗是常伴君侧,如此场景,浮现在脑里,直教人羡慕不已。

不过呢,有美人在旁伴读书,虽是一件让众多男子梦寐以求的事,但对于读书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你想,有一个那么漂亮的女子在身旁,哪还静得下心读书!多少有些忍不住,时不时会去偷瞄下美人,不知当年的坡公有没有如此呢?

然而,就在王弗二十七岁那年,她因病撒手人间。不禁令人惋惜,为这段情,为这位善良的女子。那时苏轼的父亲苏洵对他说:“汝妻嫁后随汝至今,未及见汝有成,共享安乐。汝当于汝母坟茔旁葬之。苏轼依照父亲的嘱咐,把妻子安葬到了母亲墓地之西北八步的地方,并作了《亡妻王氏墓志铭》(该墓志铭中记录了其妻墓地的位置。)

时间总是如此匆匆,一晃又十年过去。时年四十的苏轼写下了悼念亡妻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泪千行”便胜过那千言万语,无尽相思,在那短暂的梦中,哪知说什么好?欲言何其多,而时不我待。想必东坡写此词时,是泪流满面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