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嘉德2016春拍预览 | 文人 ·漫生活——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象島閒人 2016-05-16

在中国嘉德将要举槌的2016年春拍,工艺品部精心策划了'文人·漫生活——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专场,推出香几、花器、笔筒、茶具等奇木类文房器物近百件,以器物之奇、根瘿之美尽现大自然造化,同时呈现古人'闲心造物'的高妙。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这是古代文人为我们描绘的一种优雅轻松、漫然闲适的生活状态。清代张潮在他的《幽梦影》中写道:'人莫乐于闲'。意思是,人生最大的乐趣莫过于''了。但是,''也并非无所事事。他认为,人闲下来了,就可以漫阅金经、漫书黄庭、漫游名山、漫交益友——古人所追求的漫生活是有境界而充满意趣的。 




历代绘画中,不难发现浑然天成的奇木根瘿列置于书房。此类奇木清玩形状嵌空多姿,它们脱离了自然环境,经过雕琢点化,以独特的形式美感、自然趣味,激发了观赏者无尽的想象,满足了淡泊清静、高雅闲适的'山岳情节'。本次'文人·漫生活——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专场推出香几、花器、笔筒、茶具等奇木类文房器物近百件,以器物之奇、根瘿之美尽现大自然造化,同时呈现古人'闲心造物'的高妙。


4617

清早期

奇木带铭文禅杖

长 L 134cm


杖以自然木随形,略加雕琢打磨而成,饶有意趣。此杖自然飘逸,历历瘿节,多年摩挲,包浆厚重苍润。杖首镌铭'倚鸠','承又作篆','毓秀仙凫,山灵惊诧,纵壑昂宵,蜿蜒奇崛。龙生性忽训不可,方 物化为木奴,亭亭一榻,石经榰云,野桥惠月,二步亦抱侍,余华跋。'整杖富有自然韵味,彰显岁月沧桑和老而弥坚的精神,气韵遒劲不失清雅。杖的历史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持杖不仅仅是需求,而更是身份与修为的象征。



4557

明晚期

灵璧石香几

29×28.5×13.5cm


几以天然灵璧石略加打磨而成,质地粝腻相兼,层次分明,面面可观,造型浑然天成,趣味盎然。扣之如金声玉振,清越怡人,美观与实用兼备。灵璧石因产于安徽省灵璧县境内得名。'灵璧'二字来自'山川灵秀之钟,石皆璀璨如璧'之意。历史上赏玩灵璧石最早的记载,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灵璧研山'。宋代米芾书有'研山铭'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宋徽宗书'灵璧小峰',御题'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东坡为得到灵璧石,数次亲访灵璧,作《张氏园亭记》,并以画易石。乾隆皇帝更是称灵璧石为'天下第一石'。


4502

清早期

奇木根瘤花插

高 H 40 cm; 宽 W 25cm


花插取天然树根刳挖而成,外壁瘿结累累,纹理蜿蜒,包浆莹润,有回归自然之趣。明清两朝,以天然木制作的文玩,为文人墨客喜好。此种器物自然天成,带原配底座,置于几案,实用之余,观摩把玩又别有洞天意趣。



4577

清早期

僧人参禅随形红丝砚

20.5×17×4.4 cm


砚以红丝石雕琢,砚面开阔,雕坐禅罗汉身形,以其身为砚堂,以首作墨池,略其眼耳等五官,取形写意。砚首镌篆书铭:'有一僧人端坐菩提叶上,无眼耳鼻舌身意',后属'戊辰夏月虎臣氏制,松鹤刻'款。结字柔中带刚,古朴舒逸。砚背琢菩提叶形覆手,下雕有叶柄,亦率意。砚侧取形天然,略加修饰,大部保留了红丝石天然之蜂窝及石皮。整器形制浑厚古拙,通体墨朽斑斑,包浆厚重,古意盎然。铭文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北魏北齐佛教兴盛之地青州所产名贵砚石琢成,并取其天然形状,极富禅意。


冯虎臣 字孔武,临朐冶源人,冯裕后五世。生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习书之暇,兼习武艺,得武庠生,康熙二年(1663年)中武举人,次年参加武会试,中甲辰科吴三畏榜武进士。


青州红丝砚,因砚石产于青州,石色红黄相间成纽丝状而得名。系我国古代传统名砚之一。在唐代,红丝砚系众砚之首,素为人重。如唐代柳公权在其《砚论》中言;'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论端、歙。'宋代亦多有论述,如苏易简《文房四谱》云:'天下之砚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端州斧柯山石第二,歙州龙尾石第三,余皆在中下……'历史上曾有苏轼、蔡襄、米芾、杜绾、李之彦、高似孙等诸名士撰文论述。


4542

清早期

黄杨木香台

24×21×15cm


黄杨木生长缓慢,有'千年难长黄杨木'之说。此香几以黄杨木雕琢而成,台面肌理随形自然,底部透雕曲折盘绕之树根,自然之态尽现,曲折有致,富有层次。外表光滑,色泽古雅,有历史沧桑之感,古朴清雅之致,着实为匠心独运之作,是承置香具及文房清玩之佳物。



4613

清乾隆

紫檀嵌银丝笔舔

17.6×13×5.3cm


笔舔又名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凡作书画皆需舔笔,此件以色黑如漆的紫檀整木制成,用料厚实,其质缜密。呈长方形,表面四周起框,中间挖海棠型砚堂。四周委角,四面皆以错银工艺镶嵌螭龙纹,纹饰细密流畅。砚底下承四个曲尺形足,法度严谨,工艺考究。



4505

天然玛瑙果盘及果实四十粒

尺寸不一


果盘及果实玛瑙质,仿生作枣形,共四十颗,质地坚硬,纹理自然,置于案上,几可乱真。



4529

清中期

木雕根瘤大卷缸

高 H 45 cm;直径 D 36 cm


此件取天然树根刳挖而成,外壁瘿结累累,纹理蜿蜒,包浆莹润,有回归自然之趣。明清两朝,以天然木制作的文玩,为文人墨客喜好。此种器物自然天成,带原配底座,置于书房,盛放画卷之余,观摩把玩又别有洞天意趣。


在古人看来,一般匠人注重的是工艺和工法,而真正的艺术家则更注重气息、韵味、精神和境界,这便使他们的器物少了几分浮躁和粗俗,而添了几分雅致和文静。



因为崇尚“道法自然”、崇尚“天人合一”,所以,当我们面对这些奇木时,便有独坐山林之思;面对这些异石时,便有太华千寻之感。北宋郭熙在他的画论《林泉高致》中说,借助好的山水画,可以“不下堂奥而坐穷泉壑”。的确,面对眼前的这些奇木异石,我们不是同样可以身处斗室亦能“脚蹬谢公屐,身登青云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了吗?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那么,就让我们留一点“闲”工夫,拥一份“闲”心情,以一种与古人心有戚戚的漫生活姿态,以一份超然世外的飘逸,在这奇木异石所营造的世界里,回归传统、回归从容、回归诗意的生活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