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诗札记|细说唐诗三百首之九

 青梅煮茶 2016-05-16
《唐诗三百首》中选了39首乐府诗,并将之分别放在五七言古诗和五七言律绝后面。在唐人写的乐府诗中,又衍生出一类样式,叫“歌行体”。关于“古诗”、“乐府诗”、“歌行体”的关系和区别,即便在学术界,也有争论,所以对于诗歌爱好者来说,也不必搞得太清楚。

大致上我们说,唐以前的诗都可称为古诗(或称古体诗),唐以后凡不和格律的诗,也都称为古诗。

沿袭汉代以后乐府曲调和特点写的诗,称为乐府诗。实际上唐代的时候,汉乐府的曲调基本已经失传,唐人新制的乐府曲调则称为乐府新调,也被归入乐府诗。这其间,因为格律诗在唐代兴起,所以有些诗人用格律诗的要求而用乐府曲名写的诗,既可称为乐府诗,也可叫格律诗,《唐诗三百首》中收录的这类诗归在“七律乐府”或“五绝乐府”或“七绝乐府”下。

歌行体则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在唐代盛行。初唐、盛唐的著名诗人都写过歌行体。本质上歌行体和乐府诗没有太大区别,无论乐府旧题还是唐人创制的乐府新题,大都不会谱成曲子。

歌行体的题名中一般都有“歌”、“行”,因此才有“歌行体”一说。也有个别题名中没有“歌”、“行”的,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歌行体不太讲格律,只需押韵即可,篇幅长的话,中间还可换韵。


歌行体以叙事为主,兼有描写、议论、抒情,这也是乐府诗的主要特点。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即为代表。


歌行体以七言为主,兼有三言、五言、九言等。诗人要“放情长言”,因此篇幅一般较长,文字朴素、感情奔放,心之所到,意之所随。李白的歌行体诗最为人所称。


《唐诗三百首》中没有“歌行体”的分类,而是分别归入“七言古诗”和“七言乐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