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太极拳“内气和用意”的探讨

 世伦 2016-05-16

太极(taijichanyi)

太极——中国第一太极文化微信传播平台。我们的宗旨:倡导太极文化和谐理念、传播健康方法、共享快乐生活;弘扬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

有奖征稿:

投稿邮箱:viptaiji@126.com

太极微信公众平台特邀您跟我们一起分享您在太极世界里的酸甜苦辣,欢喜愉悦!

小编微信:meihuataiji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月亮代表我的心 纯音乐 - 古筝演奏4


(陈式太极拳张岐)

太极拳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并逐渐发展起来的集中国传统哲学、中医经络学、易学、养生学、运动学的一种优秀拳种。经过几百年的反复实践和不断总结经验,人们才逐步认识它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


现在我们就太极拳中的“内气和用意”来进行探讨,拳谱有云:(1)“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2)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3)“心为令,气为旗”,“气以直养而无害”;(4)“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从上列四項可以看出,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的拳,也是行气练气的拳。但练拳时,要“以心行气”;心为发令者,气为奉令而行的“传旗”;一举一动均要用意不用力,先意动而后形动,这样才能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动作才能沉着,久练之后气才能收敛入骨,达到“行气”最深入的功夫。因此,可以说太极拳是一种意气运动。“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和用意不用拙力,是太极拳的一大特点。


正如上述,气受意的指挥,而这气并非一般所说的那种肺呼吸的空气,而是一种“内气”。这种气在祖国医学理论中叫作“元气”、“正气”、经络中通行的气、“先天气”等,认为是从母胎中秉承下来的;在针灸和气功疗法中,至今尚沿用此说,武术家们则把这种气叫做“中气”、“内气”、“内劲”等,认为练到有了此气出现并掌握此气,功夫才算“到家”等等。


总之,自古以来,无论祖国医学理论,或武术界、宗教界都认为有这种气存在,各种实践经验也证明确有这样一种气存在。但近代科学尚未最后查明这种气的实质是什么,研究袓国医学经络学说的国内外学者对此气的说法也不一致,无所适从。例如,有人说此气就是神经,有人说是生物电,有人说是人体内的一种特殊分泌物,有人说是人体内的一种特殊功能系统等等,言人人殊,尚待进一步研究、探索。但是人体的生理现象是整体性的,不能说意动了,而神经,生物电等不动,因此,我们在阐明拳论中所说的气时,暂假定为神经、生物电、血液中的氧等组成的一种综合物,假定为人体尚待查明的一种功能,目的是先继承前辈的理论,以便我们进一步发掘。练太极拳时,好象在做“意识体操”,要始终着重用意,肢体动作只不过是意的外部表现。这种“意识体操”隐于内的是内气的活动过程,显于外的则是神态和外气的动荡表现,因此内气可由内发之于外,也可由外敛之于内。


虽然,练太极拳要“以气运身”,但练拳时不可只頋想气在体内如何运行,而要把意注于动作中,否则就会神态呆滞,气不仅不能畅通,而且会造成气势散漫的病象,使意气两者俱蒙其害。所以拳谱上说“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正因为如此,练拳时对外部神态的表现要特别重视,因为外部神态也就是内在心意显露于外的表现。内意和外神不可须臾分离,内意稍一松懈,则外神就会散漫,因此在练拳时不可不知。陈氏太极拳动作有柔有刚,有圆有方,有慢有快,有开有合。我认为这是合手人体生理规律的。大家知道,人体动,则生物电位升高;人体静,则电位降低。而太极拳动作的刚柔、开合和快慢等,正好促使电位随之升降。电位升高,则血液循环加速,分压降低,氧与血红蛋白也就迅速离解,人就会感到有气。在正常情况下,神经是不能长时间同样地保持兴奋的,因此生物电一般都呈起伏状,而太极拳动作的刚柔、快慢、方圆等滔滔不绝的起伏,也正好合乎这个规律。从意气来讲,也是合乎上述规律的。前面说过,外部神态和外气的活动是意气显于外的表现,代表着内在的意气。这种神气外显的中心环节,主要是将内在的意识贯注于外部动作之中,并促使在动作中表现出注意力的专一、坚强和活泼无滞。但注意力的强度,与内部神经活动一样,同样具有提高和降低这种动荡性的特点。


因此,练拳必须适应这种特点,才能使注意力稳定。同时,也只有稳定了注意力,才不致使思想开小差。但要在练拳当中长时间维持同等强度的注意力,这是不易做到的。实际上,即使在片刻之间,注意力的动荡度也是有高低之分的。因此,在运动过程中,如果采取风平浪静式的无动荡的运动,不但违背上述生理规律,同时也会破坏注意力的稳定性。所以,大极拳为了稳定注意力,采取了一系列规定(例如快慢相间、开合相寓、方圆相生和刚柔相济等),并使它们统一于一个运动之中。这些规定促使意气运动很自然地产生动荡,并使外部的神气鼓荡和内部的意气鼓荡得到协调,从而提高内在的意气运动,反过来促进外部的动作。


由于太极拳是意气运动,所以久练太极拳的人,只要思想上想到某一部位,就可以产生气的活动。因此,有不少人不惜岁月地早晚走架子,并时时校正架子,正是为了做到这点,太极拳动作练成定型以后,大脑皮层中兴奋和抑制过程就能准确地按一定程序交替活动;同时,肌肉也能协调地收缩与放松,即或偶然受到突然的刺激,也不会使这种协调的动作受到损害。做到这点,表明肌肉的活动与内脏器官之间已建立了极巩固的协调关系,只要意到气就到,气到劲也到。

(图文/张岐)


太极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taijichany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