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陵八家玩穿越,300年后开画展

 风影墨客 2016-05-16



图/'金陵八家”之首龚贤像


清初“金陵八家”是指龚贤、樊圻、吴宏、邹喆、谢荪、叶欣、高岑、胡慥八人,主要活动于明亡清兴的百余年间。这个时期,社会从战乱中趋于稳定,人们的生活也开始逐渐地进入正常化。但是,一部分汉族地主阶级对于满清的统治依然心怀不满,渴望于恢复明王朝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批不愿与朝廷合作,隐居山林之中的“遗民士人”。“金陵八家”也在此时应运而生,他们身上或者说骨子里都多多少少的带有“遗民”色彩。


 

他们中多数不在仕途上谋求生机,只是醉心于绘画,遁迹于山林,以诗画相酬唱,以此来缅怀逝去的“故国”,来描绘秀丽的山川,来排解心中亡国后的悲伤情怀。所以他们的作品都有一种清新静谧的气质,不染世尘,有着很强的艺术欣赏价值。

 

所以,他们的作品深受世人的喜爱,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艺术品市场的觉醒,“金陵八家”的作品也开始受到瞩目,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宠儿。

 


他们的画面中所呈现出的静美之韵和自然生气正是作为“遗民”的思想感情的集中体现。他们对故国山河的眷恋全部变成了画面上的具体形态展现在后人的面前,一改自明末以来的陈腐习气,又展现了生气勃勃的生命力,对后世的创作影响很深,丰富了中国绘画史。


1694年,随着金陵八家中,最后一位大师樊圻离世,他们已离开我们300余年。在这几百年间,风云变幻,八人的画作相必未曾集中示人,今天,借网络便利,挑选他们存世的经典之作,让他们八人穿越时空300年,再次聚首,来一个“八人经典网络雅集”。请各位参观品鉴!(兄弟八人,按成就先后排序,仅一己之见,如有不妥,批评就是!)

 

 

老大:龚贤

“金陵八家”中首屈一指的是龚贤,江苏昆山人,生于万历十七年(公元1619),卒于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其早年正逢明王朝社会动乱频繁,内外交困的时期。此时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所以其早年在外漂泊,居无定所。直至晚年,社会趋于稳定,龚贤开始在南京的清凉山隐居,专心于绘事,并开始卖画为生。龚贤最擅长的是山水画,他师从宋元诸家,并且能脱古人的窠臼,提倡写生,多游历见闻,所以他的作品有着清新的生气,并一改自董其昌以来的陈腐之气,山水又重归描绘真实的山川秀润的道路。他的作品内容也多取材于南京当地的风光或是游历所见,大多描述的都是真实景致。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夏山过雨图》就是龚贤作品的典型代表,明显的细碎点皴加上层层晕染,形成了清新静谧的气质,具有一种静谧之美,丝毫感觉不到人间烟火气。


   
/ 龚贤山水图册(之三)  清绢本墨笔纵36.5厘米横27 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山水图》册共二十四开,本书选录其一。多为高岗茅亭、丘壑疏林、溪河沙渚、陡坡流泉、田畴板桥、层岭云霭等平远景致。技法既有勾皴简疏、墨色轻淡的面貌,义有重勾复皴、警气沉厚的风格,同时注重墨色的虚化晕染,营造云雾迷茫、霭4t沉沉的气氛,这些技法逐渐构成龚贤晚年的笔墨特征。


 
/龚贤八景山水图卷(之二)  清纸本设色纵24.41r米横49 7厘米不等上海博物馆藏

《八景山水图》为山水八段卷,绘写江南湖滨山岗小景,本书选其一。构图疏简,境界清旷。笔墨有简有繁,既有层层皴染勾点的积墨画法,也有略加晕染的疏秀l画法,在浑厚中见松快,可见龚贤晚年熟练运用多种技法的造诣。作者时年66岁。


/龚贤为锡翁作山水通景图屏清绢本墨笔纵278.3厘米横/9.4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为锡翁作山水通景图》为三条立轴组成的通景屏。重重叠叠的臣石峰峦充满闾幅,体现了作者善用积避法层层点染的特点。笔墨苍茫浑厚,层次繁复而不混乱。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堪称宏幅巨制。龚贤在其论画中曾说:“笔法要占,墨一t要厚,丘壑要稳,气韵要浑。”这些特点在此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并产生丁极佳的意境。作者时年56岁。



/龚贤木叶丹黄图轴清纸本墨笔纵99.5厘米横64.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水叶丹黄图》绘雨后秋山,霜林涧流,境界沉寂清幽。LlJ石叠积,用短笔披麻和干笔密点层层皴染,石骨岐增浑厚。树木用短笔勾皴,浓淡相宜,极有厚实之感,为作者独创之法。全图墨色富有层次变化,善于以浓衬淡,以实村虚,既有空间感,又具秋林清润之意,为龚贤积墨法达到精熟程度的杰作。作者时年67岁。

 

老二:樊圻

 

除了龚贤之外,负有盛名的是樊圻(1616-1694)江宁人,字公会或洽公。他也以山水创作为主,师法董、巨及宋元诸家,间作花卉、人物。他的山水作品一般也有两路风格,一是带有青绿山水意思的细路,还有就是水墨山水粗简的一路。他的作品到处洋溢着自然的气息,若认为龚贤的山水能得自然的神韵的话,那么樊圻的作品则是写尽自然之'风韵'。他的作品更具自然气息。樊圻在八家中的艺术造诣是仅次于龚贤的,所以他的传世作品相对于其他几位还是较多的,目前市场也比较常见,其中不乏精品。传世作品有《江浦风帆图》卷、《柳溪渔乐图》卷、《花蝶图》卷等。



 
/樊圻花卉蝴蝶图页清纸本设色纵16 7厘米横21 1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花卉蝴蝶图》为樊圻等《金陵名笔集胜册》之一。图绘罂粟、蝴蝶,玲珑小巧,奇趣无穷。造犁生动,色调清雅。



/樊圻花蝶图卷清绢本设色纵1 9.8厘米横197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樊圻不仅善画山水、人物,花卉方面亦有很深的功力,并以精细见长。他远宗宋人,近师孙克弘、周之冕。《花蝶图>以细笔游丝描画散生于江水边的兰草、罂栗、蔷薇、野菊、绿竹等,数只蝴蝶上下翻飞。水草则用没骨法以淡fi绿轻抹,使水中飘浮之感油然而生。作为花蝶衬景的坡陀石块,或干笔勾皴,或湿笔涂染,从小同的墨色渗透出大自然的韵律。作者时年36岁。

 

老三:吴宏

 

  吴宏(生卒年未详),宏一作弘,字远度,号竹史,江西金溪人。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活动于清顺治、康熙年间。善画山水、竹石,兼工诗书。其画多学宋李郭派,润以元人笔墨,自辟蹊径。为“金陵八家”之一。传世作品有《山水图》册、《仿元人山水图>轴等。

   
/吴宏仿元人山水图轴清绢本设色纵171.5厘米横55.3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仿元人山水图》中山势呈S形,山脚枯树屋舍错落。画家用笔劲峭,虽言拟元人,实仍是自家面目。自识:“乙巳新夏拟儿人攫法闽于云林白马三十六峰之六。金溪吴宏。”此作应足作者中年的作品。


  
/吴宏山水图册(之一、之二)  清绢本设色纵17.5厘米横20.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山水图》册共计八开,绘水榭晤谈、城关泊舟、郊原晚归、桥亭深涧、江村渔罟、山城暮霭、危蹬行旅、溪山白云。所选二开图画面布景奇兀,颇得自然真趣。山石树木的勾皴用笔劲利灵活,墨色浓淡虚实变化,表现}b空间的深度,深得宋人经营宏深景域的画法。

 

老四:邹喆

 

邹喆是苏州人,字方鲁,随其父客寓金陵。画学其父,擅山水和花卉,他是'八家'中较粗简的一路,作品传世的也不太多,市场上还是可以见到的。他的作品首先从布局上打破了樊圻和吴宏的平远、深远的方式,多是高远、深远的方式,其山水画工稳而有古气,作零星山水小册,则有简淡清逸之趣。传世作品有《山阁谈诗图》轴、《松林僧话图》轴等。

   
/邹喆山阁谈诗图轴清  纸本设色纵252 6厘米横104 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山阔谈诗图》尺幅巨大,气势恢宏,以高远法为之。画中一宽敞的山阁中,_二人临窗对话,突现主题哪意。山石轮廓线粗犷,以淡墨、赭色渲染,施长披麻皴。松柏杂树以墨青、赭石敷色,苍劲质朴。整个画面树石雄劲,景色壮阔。评者论其画有“北地沉雄之笔”,卜分恰当。

 

老五:叶欣

 

叶欣(生卒年末详),字荣木,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流寓金陵(今江苏南京)。擅长山水,学宋人赵令穰法,师从明末姚允在。他的山水以布局最称道,用笔轻细着色淡雅,

笔墨方硬疏简,气韵清逸,自成一格。活动于清顺治、康熙年间,为“金陵八家”之一。传世作品有《山水图》册、《梅花流泉图》卷等。


 
/叶欣山水图册(之一)  清 纸本设色纵20 8厘米横1 5 5厘米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叶欣山水图册(之三)  清  纸本设色纵20.8厘米横15.5厘米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山水图》册共十开,分别绘临江高阁、松林茅屋、曲桥客话、危峰古塔、桃溪晨雾。作者不借用前人画稿和程式,而注重自身体验,精心创作,不与人雷同。各图均意境清幽静寂,绵远悠长,令观者回味无穷。金陵画派中高岑、吴宏等人的绘画大都用笔质实劲硬,而叶欣的笔、墨、色均清雅秀逸,抒发的情感亦十分细腻。金陵画家大部长于构境,尤以叶欣为最。他善于从平凡的景物中捕捉美、提炼美,正如如清周亮工《读书录》中评论叶欣:“盖此老善结构,能就日前所见一运之纸,‘经其笔,虽极无意物刃;有如许灵异,故往往引人胜地。”此册反映了叶欣的这一特点。

 

老六:胡慥


  胡慥(生卒年未详),字石公,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善画山水、花卉,为“金陵八家”之一。尤擅写菊,能尽百种,备见神妙。传世作品有《葛洪移居图》扇页、《秋菊图》页等。


 
/胡慥秋菊图页清纸本设色尺寸不详故宫博物院藏

《秋菊图》为樊圻等《金陵名笔集胜册》之一。作者以细腻的手法表现了清雅、婀娜的秋菊和逐花E舞的蜜蜂。勾画精巧,略施淡彩。画面工致明洁又不失生动,极具韵味。

 


/慥  葛洪移居图扇页 清 金笺设色纵1 6 5厘米横53 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葛洪是道教史上著名的道士,著有《抱朴子》等著作。他出身于道教世家,少时随祖先葛玄的弟子郑隐学习炼丹术。后葛洪听说交趾盛产丹砂,求去作句漏令。他带全家南下广州,转而入罗浮山隐居。《葛洪移居图》正是描绘葛洪携带家室移居罗浮山的情景。葛洪骑牛回首走在最前面,家人妻小随后。人物衣纹作钉头鼠尾画法,比例合度,动作协调。

 

老七:谢荪

 

谢荪,字缃西,溧水人(也是金陵地区的),约卒于康熙年间,工山水花卉。据很多画史记载,他的山水具有吴门画派的遗风,如他的《青绿山水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构图采用深远和高远方法,用笔非常工细,山石树木都以石青石绿染就具有典型的吴派遗风。传世作品有《荷花图》页、《青绿山水》册页。



/谢荪荷花图页清纸本设色纵25.4厘米横31 4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荷花图》绘盛开的荷花,伴以残叶、水草,似互相争夺牛存空间,义相互依存,生动自然。细笔勾花瓣染粉色,黄色点麓,削以深绿色叫片,恰如艳影出清漪,鲜美明快。花、叶画法工整细致,线条流畅。画法有宋代院体遗风,兼受明陆治影响。为谢氏花卉画代表作。

 

老八:高岑

 

高岑(1621-1691),字善长,又字蔚生,杭州人,居金陵(今南京)。他不仅善画山水,还精于水墨花卉。他早年倾慕朱翰,后学蓝瑛,又从宋人董源、巨然的笔墨中寻根求柢,乃至黄子久之空灵简朴,沈石田之粗服乱头,他都潜心入手,融会贯通。高岑初以平实工稳为本,及至中年以后,崇尚写意,追求性灵与境界,其画渐至神采飞扬,晚年则愈发天马行空,一意孤行,其实这正是从必然步入自由的进程与归宿。传世作品有《青绿山水图》轴、《草亭望远图》轴。 

图/ 高岑青绿山水图轴清绢本设色纵273厘米横90 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青绿山水图》将高远、深远、平远之景融为一体,景物以汀水作连接,时而坡渚良田,时而崇山峻岭,时而帆影停舟。其中义穿插占寺、高阁、瀑布、松风,路径上有人挑担、扛锄、拽杖行吟。画风朴实,贴近自然,构想精微曲折,布局严谨完整。

 
  /高岑草亭望远图轴绫本设色纵187厘米横53厘米湖北省博物馆藏

 《草亭望远图》绘远山峻拔,瀑粕高悬,Il J水丛林问楼阁一座。近岸树木茂盛,树旁茅亭内有一人打坐,小舟系于石旁,景色卜圩幽静。笔翠细劲坚峭,皴撩点染灵活自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