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切不要把女儿当“小子”

 云中公子 2016-05-16


  • 陈先生从小把女儿陈磊当“小子”对待,全家人也称赞陈磊不娇气,像男孩子一样利索。现今女孩中假小子渐多,在大学生中有70%的女孩,在童年时期有假小子的表现;而在高中女学生中,有60%表示她们在儿童时期有假小子的行为;在成年女性中有一半的人称她们在儿童时期曾经是假小子。究竟是什么样的深层原因产生如此多的 “假小子”呢?“假小子”对女孩的性别认同有什么负面影响?

    “假小子”是父母养育的偏差

    孩子在1岁的时候开始有性别意识,2岁以后会得到加强,在他(她)个性形成的初期,如果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女儿)能够成长为一个充满个性、外向的孩子,着力培养会有明显的效果。在抱有这种期望的家庭中,父母给自己的女儿从起名字、言行装扮都成男孩,父亲伴孩子的时间会更长、且刻意塑造等等,导致女孩的思维模式产生变化,有的孩子从小性别认同发生混淆。

    “假小子”是为了迎合父母

    某初中女生”假小子”说:我有时很有成就感、力量感,喜欢这种感觉。比如在超市买了许多东西,我会像男孩子一样一个人提着,父母就会表扬我,被他们肯定。有时父亲的要求太高,我实在无法达到,但又想得到他的称赞,就只有表现出男孩子的一面。其实我内心是极度痛苦的,为什么父亲就不能肯定正常的我呢?他嫌我是女孩吗?我竭力仿效他,对自己的性别角色感到失望,常常认为女人不如男人,渴望进入男权世界。

    “假小子”易致心理异常

    “假小子”大多个性会比较开朗,更容易相处,可以轻松地交到很多朋友。但女孩到了青春期后会遇到心理困扰,社会对于男女性别的定义仍然保有很多社会化的认知。在异性交往中,“假小子”更容易被当做兄弟姐妹亲朋好友,而不是恋爱的对象,有的“假小子”甚至朋友都是男孩;在婚姻关系中总扮演大丈夫的角色,有的甚至性取向倒错,长年束胸刻意改变女性特征等病态行为。
       专家提示,生活中性格中性的女孩“假小子”不矫情不扭捏,容易讨人喜爱,但是“假小子”如果性别角色“扮演”过度,导致孩子假戏真做,心理扭曲则是病态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