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政见_滴血的 “扶贫”,买不来的和平_拇指阅读

 Nalitao 2016-05-16

李泽人2016-05-13

拇指阅读_政见_滴血的 “扶贫”,买不来的和平图片来源:世界银行

在近二十年时间内,全球扶贫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包括联合国在内的诸多国际组织都投入了大量资金与人力,来帮助低收入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开发。

通常认为,国际组织的援助可以减少所援助地区的冲突,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外部环境。然而,一些研究却得出了与之相反的结论。

究竟经济援助与冲突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援助项目的发起人真的是在 “花钱帮倒忙” 吗?来自美国的三位学者通过 “断点回归设计”(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 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什么是“断点回归设计”?

断点回归设计是近年来在经济学、政治学和流行病学等学科中逐渐兴起的一种因果推断的方法。

在社会科学中,能够证明内在因果关系的最好实验是随机对照实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在实验中,科学家随机地把实验对象分为处置组 (treatment group) 和控制组 (control group),并对两组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

然而,随机实验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境。比如,如果想要研究经济危机对政治制度的影响,便要人为制造一场经济危机作为实验。这既不人道,也很难付诸实施。

针对使用随机实验的诸多限制,一些计量经济学家发明了模拟随机实验的方法,断点回归设计便是其中之一。

断点回归设计的基本原理就是在一个连续变量中寻找一个任意 (arbitrary) 设立的 “门槛” 作为接受实验处置 (treatment) 的标准,并利用回归分析,估计在这个门槛附近的、原本连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是否存在一个 “跳跃”。

举例来说,我们想要研究上重点大学对未来收入的影响。假如:某年高考的重点线是 500 分(“门槛”),每多考 1 分可以使未来收入多增加 50 元,考了 499 分的平均工资是 4000 元。如果不存在重点分数线这个门槛的话,考 500 分的考生未来的平均工资 “应该” 是 4050 元,但是现实中因考了 500 分而上了重点本科的学生,他们的平均收入是 5000 元。

由于考 499 分和考 500 分学生在除了上重点本科这个事情外并没有显著的区别。那么我们可以说 “事实” 上的 5000 元和 “应该” 的 4050 元之间 950 元的工资差异便是重点大学所带来的收益 (“跳跃”)。

550-930人因经济援助丧命

回到有关经济援助和冲突因果关系的研究。

研究者们探究了世界银行在菲律宾开展的一项大型经济援助项目对当地各类武装冲突的影响。在此援助项目中,世界银行会根据当地的人均收入设定一个 “贫困线”,来划定资助的范围。

利用 “断点回归设计” 设计实验的思路是:在这一贫困线上下的城市其他各类特征十分相近,主要的区别就是否获得援助资格。因此贫困线就成为了 “门槛”,经济状况与冲突发生数量之间呈现某种线性或非线性的关系。

假如不存在这项援助项目的话,在贫困线的收入水平附近,经济状况和冲突数量的之间关系的变化应是平滑的。如果援助项目真的能够影响冲突,那么经济状况和冲突数量之间的关系应该会一个 “跳跃”,而这一跳跃的程度就是获得援助项目资格的影响。

在项目操作的过程中,被列入资助名单的城市可以决定是否最终参加援建项目。如果决定参加,该市政委员会须完善本地政府的决策制度——例如成立由民众选举产生的监督委员会等等——来保证援助项目能有效进行。当制度完善之后,援助便进入正式执行期——世行会分配给每个受援助的城市约 15 万美金,这一数额几乎相当于菲律城市年均财政预算的 15%。

研究者强调,这一研究关注的是 “获得援助资格” 本身而非 “最终参与援助” 在项目各阶段对当地冲突数量的影响。

分析的结果发现,获得援助资格与冲突数量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获得援助资格使得城市月平均冲突伤亡数量增加了 110% 到 185%。这一项目历时约三年,根据回归结果据推算,550 到 930 人可能是由于其所居住的城市获得援助资格而丧命。

为什么经济援助会引发冲突?

研究者对援助资格和冲突之间的机制进行了探讨:一种可能是叛乱组织通过各种渠道来攫取援助带来的经济利益,这些叛乱组织在壮大之后,会引发更多的冲突;另一种可能是 “暗中破坏” 机制,叛军害怕援助会使地区经济和政治得到发展,最终使得他们的地盘变小,所以试图利用发动武装冲突让援助无法在当地开展。

在菲律宾,暗中破坏的机制更加符合实际。研究显示,援助对冲突伤亡的影响集中在项目的社会预备时期 (social preparation phase),而对项目执行期的冲突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而那些在预备时期遭受冲突较多的城市由于无法完成世行规定的目标,最终将失去参加援助项目的机会。

叛军在社会准备期发动冲突可能存在两种目的:一是政治目的,制造混乱局面,为叛军的生存创造出空间,确保他们在当地的控制权。二是经济目的,将发起武装冲突作为一种勒索的手段,给政府一个信号——如果想让项目平稳开展,就必须先用金银财宝伺候好我们。

研究者认为,发动冲突的目的主要是政治上的,因为冲突的发起者主要来反政府武装势力而非政府军。

在援助项目的准备阶段,得到援助资格的城市中突然有大量地方割据武装发起袭击,其中,由新人民军 (New People’s Army) 和伊斯兰解放战线 ( Islamic Liberation Front) 两支地方武装发起的冲突数量增加尤为明显。这两支武装并不是一般的山贼土匪,而是具有明确政治目标的地方割据势力。他们在得知自己占据的地盘即将获得援助后,便试图扰乱世界银行的援助计划,新人民军还曾公开发表申明,称世界银行的援助是 “反革命” 和 “反发展” 的。

诚然,尽管这篇论文对援助资格与冲突之间的机制进行了细致的讨论,但叛军在社会准备期发动进攻可能存在更加复杂的原因,并且政治上 “求生存” 和经济上 “谋发展” 之间并不是互相排他的两个目标。仅从叛军的类型来推断他们的目的,难免有 “先入为主” 之嫌。

不过综合来看,这篇研究的因果推断分析还是比较清晰的。理论层面上,“暗中破坏论” 也较为新颖,对现有经验研究是很好补充。此外,其政策启示也有可圈可点之处,这一研究告诉援助项目制定者,在完善当地制度的同时,还需考虑当地的局势,方能真正落实 “援助” 的功能和意义。否则,这些援助很有可能是 “花钱帮倒忙”,无法给贫困地区带来真正的福音。

参考文献

  • Crost, B., Felter, J., & Johnston, P. (2014). Aid under fire: development projects and civil conflict.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4(5)(6), 1833-185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